張敬凱
(遼寧工程職業學院,遼寧 鐵嶺 112008)
國家在新的教育政策中提出要求高校能夠及時轉化教育理念、教育制度,從而提高教育質量,培養出更加優秀的青少年人才,使其能夠適應新時代的基本需求。因此,高校在響應國家政策的要求下,探索出了“三全育人”的教育體系,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到體系中,做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并且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對于高校而言,要完全落實“三全育人”的教育體系是一個較為漫長的過程,而且還存在著較多的問題需要得到解決,要做好對教育人員工作理念的培訓指導,積極展開創新探索,實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全新改革。
高校根據國家政策要求,推出的全新教育體系,重點強調全員育人、全方面育人以及全過程育人。與傳統教育體系不同的是,三全育人體系更多的是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及職業生涯規劃等多個國家要求融入到教學中,實現培養出更加符合時代需求的青少年學生。該體系有助于提高我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質量,秉著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以及主次分明等多個理念保證教育的靈活性,提高教學質量。
首先,高校推動“三全育人”體系的應用,可以帶動多個環節的人員參與到教育工程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員育人,更好的發揮出教育工作人員的作用,提高教育交流次數,起到統一的教育目標。比如,使用“三全育人”體系可以將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專業教師以及其他相關人員形成統一教學,從而實現良性循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建立起較為良好的師生關系,還能擴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師資隊伍,確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夠順利進行。
其次,通過實施“三全育人”體系,可以讓高校學生了解到更多的思想政治知識,并且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能夠喜歡上學習,自覺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再憑借多元化的思想政治教學方式,改變落去較為落后的教育體系,更加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潛移默化下樹立學生養成健康的人生價值觀,保證學生的身心健康。最后,“三全育人”教育體系的存在,可以確保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及時調整教學方針,充分發揮出教師的監督指導職能,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還會將整個高校的學習氛圍變得更好,形成校園文化,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覺悟,讓學生意識到文化育人的重要性,從而實現國家對于高校教育的要求,提高教育質量,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承擔起教學機構的基本職責。
要想在高校“三全育人”體系中有效實現全員育人,就要做好管理教師、管理人員以及后勤服務人員的工作,首先對于教師要求能夠因材施教,從上文可以了解到不同年級的學生學習需求是不同的,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案,才能起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其次對于管理人員,要充分發揮出高校目前所擁有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以及較多的實踐活動,讓學生的多方面能力提升。同時對于后勤工作人員則要做到積極配合上級發布的任務,在日常生活中培養學生的思想政治理念,對校園環境進行改善優化,增加校園的文化底蘊,讓學生能夠在校園中體會到思想文化的意義,高校要借助行政與黨委的育人作用,實現全員育人的目的,為學生奠定學習基礎。
目前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采用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程和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進行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思想觀念。但是在過去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地點是課堂,教師也只是簡單的借助書本資料進行講解,教學方式較為單一,同時課堂氛圍較為枯燥,學生對于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并沒有十分在乎,教育結果已經不滿足目前的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優化教學方式,結合校園、校外等多個領域開創新的教學模式,可以借助搭建實踐平臺的方式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職業操守,將社會實踐和思想政治有效結合,全方位對學生進行培育,還可以讓學生在校園活動中理解思想政治的真正意義,激發起對思想政治課程的學習熱情,從而確保教學的有效,讓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實現全方面育人。
實施“三全育人”體系中,教師是重要的因素之一,高校要做好對教師的指導工作,建立起完善的教學制度,讓輔導員和教師之間能夠有效溝通,共同培養學生。對于教師而言,要意識到自身身份在教學過程中的責任,為學生樹立一個正確的榜樣,言傳身教下幫助學生學習思想政治知識。不同崗位的教師,要根據自身的教學情況,優化教學方式,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進行育人,做好和家長的工作,加深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聯系,實現多方面育人。同時,“三全育人”體系需要一個良好的制度保障,這樣才可以發揮出體系的優勢,學校要創立有效的獎懲制度以及考核制度,提高教師整體的教學水平,定期對表現良好的教師進行獎勵,評選優秀教師等措施,讓“三全育人”體系能夠被教師所接受,激發起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高校落實“三全育人”體系的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教學資源,積極與校外機構進行交流,引入外部人員進校進行教學,構建比較真實的教學環境。現如今,社會對于學生的要求更多的是需要學生有著較高的動手實踐能力,擁有較好的自立能力,靈活運用自身所學的知識進行工作,而不是紙上談兵。所以高校要及時與校外聯系,合理安排好學生的學習時間以及課程分布,比如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社會文化活動的參與名額,組織學生了解社會主義建設的真正意義并且引入當地特色文化標志,讓學生能夠在學校感受到文化藝術的內涵,培養學生的感觀能力。除此之外,學校可以聯系往年比較優秀的校友或者學生的家長等等,詢問是否可以回校開展講座,也是很好的指導方式之一,只有全方面的對學生進行育人,才是符合“三全育人”體系的要求。
在打造高校“三全育人”體系中,全過程育人也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要做到全過程育人,就需要教師能夠意識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針對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根據實際課堂情況有效的將“三全育人”融入到教學中。比如,對于剛剛步入高校的學生,學校更多的則是在教導學生基本專業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念,樹立遠大的抱負,意識到民族使命感的重要性,不斷完善自身的理念。因為新的環境會讓學生產生不良情緒,這就要求“三全育人”體系下的教師崗位重視起對學生心理健康的指導。然后,對于處于中年級的學生而言,要合理安排時間幫助學生學習職業規劃、基本道德教育等多個方面,積極利用在校內外開展的文化活動,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其中,實現全方面培養學生,教師要承擔起培育學生的重要責任。最后,對于高年級學生而言,做好就業指導工作,將學生培養成社會需要的優秀人才,讓整個高校教育過程能夠滿足學生成長學習需要,保障教學質量。
綜上所述,在分析高校“三全育人”體系的作用后,要意識到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職業實踐能力的重要性,需要相關教育工作人員能夠在未來依舊不斷摸索,讓“三全育人”體系能夠更加科學規范的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中,從而帶動我國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進一步發展,為國家培養出更加負責的青少年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