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攀 王文剛
(渭城區環境監測站,陜西 咸陽 712000)
在環境治理過程中,環境監測工作一直是重要的參考指標。通過對監測數據的實時分析,相關部門能夠選擇更為科學的治理方式,有序地開展治理工作。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進步,工業化建設水平的提升,導致經濟建設與生態維護工作失衡,大氣污染問題嚴重。只有不斷強化大氣污染實時監測,有序地對于大氣環境實施監測,才能從根源推進生態建設工程良好發展,保障我國經濟建設以及生態建設處于穩定的狀態。
作為保護環境的有效手段之一,環境監測是在發揮相應設施及技術的基礎上,評估環境影響因素,為科學全面地把握大氣污染的實際情況提供依據。環境監測的特征是系統化及復雜化,參考環境監測的實施對象,主要有空氣、水質、生物、土壤、電磁輻射、噪聲、固體廢物等。假如依照監測機構各自特點進行類別劃分,主要部門包括資源、衛生、氣象及環境監測等機構。依據監測性質劃分為環境質量及污染源兩種監測類型,前者實施監測主要側重環境中水質及空氣等;后者實施監測主要側重的是源自企事業單位所排出的污染源。參考監測用處包括研究性、特定目的性及監督性等方面的監測。
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大氣污染的問題,需要更加科學、有效的環境檢測手段。顆粒物的監測、二氧化硫的檢測以及氮氧化合物的檢測等都是環境檢測的重要內容。在眾多的大氣污染中,二氧化硫的危害程度最大,其不僅會損害人們的身體健康,還會誘發自然界產生酸雨,破壞自然環境。這也是中國在大氣污染檢測中著重檢測二氧化硫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在對大氣污染進行治理的時候,要嚴格檢測大氣顆粒物在大氣中的含量。大氣中的顆粒物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微型固體,另一種則是液體,它們的來源途徑非常廣,其中最主要的是汽車的揚塵、化石能源燃燒不充分和農業生產過程中排放的物質。不僅要重視對顆粒物的監測和二氧化硫的監測,而且還要重視對氮氧化合物的監測。氮氧化合物主要來源為汽車所排放出來的廢氣,燃燒化石能源所產生的廢氣和肥料與空氣、水所反應產生的廢氣。這三點監測內容對于大氣污染治理來說是必不可少的。
在大氣環境監測中對具體的大氣污染狀態、污染源、污染區域等情況,收集詳細全面的信息數據,從而為大氣污染治理工作的有效實施提供重要的數據基礎,確保大氣污染管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促進其科學性。我國地域遼闊,大氣污染因子較多,影響范圍廣,所以需要環境監測部門強化對大氣環境的全天候監測,獲得全面的監測數據,并在和歷史數據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對大氣環境污染狀況進行科學分析和判斷,從而為科學化的大氣質量管理提供數據基礎。
加大執法監督力度是有效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舉措。通過對大氣環境的全天候的監測,可以獲得詳實的數據,并因此為依據,對大氣污染的污染源、污染類型以及污染程度等進行合理判斷,從而為執法部門的執法監督工作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撐。環境監測部門把監測收集得來的數據和國家標準指標實施對比,從而對大氣中的污染物含油量進行分析,判斷其是否超標。一旦發現超標現象,要對相關企業采取必要的執法措施,進行嚴厲處罰,勒令其整改。
為人們提供優質的生存環境是社會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通過大氣環境監測,可以對空氣質量實施全角度全天候的監測,防止出現大氣超標現象,避免大氣污染對人們的生活以及身體健康造成困擾。環境監測部門把每天的大氣監測數據進行公布,供公眾進行參考,從而實時調整出現計劃,保障身體健康。
環境監測體系的建設主要是以技術、管理兩方面決定的,通過技術機制、管理機制的落實,令系統在實現某一項監測功能時,可更為直接的作用到某一數據載體中,以此實現數據信息的針對性獲取。然而,從目前部分地區技術落實力度來看,受到資金扶持機制的約束,地區環境監管部門并不具備先進技術機制的更新能力,且管理機制、人員配比度也呈現出一定的不足現象,如果仍沿用原有的技術監測機制,必然難以對當前復雜的污染環境進行監測,導致相關監測指標與環境治理制度的落實存在錯位現象,進而導致監管工作不足的問題產生。
從我國城區多元發展布局來看,大部分社會活動都將對人們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所產生的多形式特征,必然加大實際監管難度。且從我國環境監管落實機制來看,受到整個監測體系的約束,技術管控力度難以催動實際管理制度的落實。
人為因素是造成大氣污染最為主要的因素,因此對污染源的治理也是提升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要舉措。其中大氣污染的來源主要是汽車尾氣,對其進行有效治理,可以采取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第一,政府和相關部門需要加大對汽車行業的監管,鼓勵市民購買油耗小的汽車。第二,政府鼓勵人們選擇綠色出行的方式,對汽車的排放尾氣等進行控制。同時,國家還需要在大氣污染監測技術上加大支持,給予資金上的補助,尤其是顆粒污染物監測技術的應用和推廣。第三,相關部門還需要加強大氣環境自動監測站的工作,全面利用先進的監測技術,如:GPS 和GIS 遙感技術等測定污染源,以及對出現超標問題的污染源進行有效管理。
完善的管理體系是加強環境監測管理工作統一管理的重要支撐,通過逐級的匯報和逐級的管理、領導后,為開展環境監測管理提供發展方向。完善的管理體系能夠對出現的異常行為開展有效的考核,通過加強管理和及時修正,以避免發生虛報和造假的現象。相關部門還可以在第三方機構的協助下,對環境監測中存在的問題等進行及時解決,使得環境監測管理的效率得到明顯提升。
1.采用電化學法
電化學法主要是借助污染物的化學性質等開展的監測,由于污染物的化學性質不同,相關人員能夠根據這種算法直接了解污染物的種類,同時也能夠了解污染物的濃度等,這種方法主要是用于監測氣態的污染物,例如:針對二氧化硫的監測。
2.采用紅外吸收光譜法
這種方法主要是根據不同物質分子的吸收特性對分子基團進行判斷,進而了解污染物的種類。大氣污染治理環境監測中主要運用這一方法,其所獲取的數據信息較為準確,并且應用的范圍也較為廣泛,其作用較為顯著。
3.采用計量方法
這種方式主要是顆粒物濃度進行的監測,即在借助各種儀器開展采集和篩選后,能夠將樣本中的固體顆粒物截留下來,進而在測試后,對濃度進行了解。
相關部門在對環境監測進行完善后,能夠得出具體的大氣污染數據,在對比監測后能夠對污染物的種類或者污染物的范圍等開展有效預估和評價,環境監測部門通過對數據進行匯總后,將這些信息上交監測總站,相關人員在進行橫向和縱向的對比后,總結出大氣污染報告和污染現狀分析,從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治理舉措。
1.運用媒體力量
為了能夠確保大氣污染問題得到有效的治理,應當加大對環境監測方面的宣傳力度,讓人們能夠正視環境監測對大氣污染治理的意義與作用,才能在給予更多關注的同時,為環境監測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社會動力和支持。比如可以將環境監測融入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當中,利用傳統媒體的優勢引導人們提升對環境監測的關注,才能讓人們產生意識與行為的變化,從生活中的小事減少造成大氣污染問題。與此同時,由于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已經進入了全媒體時代,進一步提升了媒體在社會中的影響力,也可以將全媒體作為手段來提高社會大眾對環境監測的重視。
2.增加參與內容
引發大氣污染問題的方面較多,但是歸根究底,都是由人類社會活動引起的,因此,環境監測不僅要對大氣質量監測方面予以應用,也要能夠融入改善社會的活動中,從而更好地實現促進大氣污染的治理。將環境監測融入需要長期從事與環境有關的行業中,為相關工作提供支持與保障。比如運輸、地質勘探、土木工程建設等,這些行業與環境監測的結合不僅能夠保障行業的基本運作,也能夠在促進工作質量與效率的提升方面起到推動作用。
在部分企業的生產經營中,往往采用較為粗放的管理模式,將會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其中煤炭消耗占據較大比例,是污染大氣環境的主要渠道之一,監測人員可以科學運用生物能與風能,從而改善大氣環境。在治理大氣污染的過程中,可以從綠化方面入手,對大氣污染可以起到一定緩解作用。在城市化進程中,擴大綠化面積不但可以保護大氣環境,而且可以使城市更加具有美感,促進其可持續發展。同時,運用新能源也是治理大氣污染的重要渠道之一,可以降低對環境的危害,目前,新能源已經成為未來治理大氣環境的主要思路。此外,在大氣污染防治中充分利用環境監測技術,可以有效治理大氣污染。環境監測部門應當加大對人員的培訓力度,使其不斷提高監測水平,在原本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與調整大氣監測技術,建立自動監測網絡,并且配合使用先進技術,例如衛星環境遙感監測等,確保全面監控沒有任何盲點。同時,監測人員可以根據獲得的監測結果,形成數據反饋,做出相關的應急處理,若是發現污染物排放超標的企業,則需要進行相應整改。
綜上所述,環境污染治理工作的開展具有時效性、長期性、過程性等特點,受到不同污染物類別的限制,大氣污染環境問題的產生也呈現出多樣化特點。為此,必須加大環境監測工作的開展力度,從多個層面界定出環境污染問題所造成的影響,并結合政策機制的建設,令管理工作可全面滲透到環境污染治理體系中,以此來提高實際管理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