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崢嶼 牛雨霞 劉金紅 李 玲 夏新斌
湖南中醫藥大學人文與管理學院,湖南長沙 410208
中共中央提出,把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作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項重大任務。而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首要任務[1],也是其最主要的政策實施要點[2]。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突出的位置,其中對中醫藥產業發展愈發重視,習總書記對中醫藥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加快推進中醫藥產業化和推動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隨后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大力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和產業高質量發展[3]。在黨中央的系統部署下,《中藥材產業扶貧行動計劃(2017—2020 年)》[4]和2019 年中央一號文件[5]等均指出實施中藥材產業扶貧,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由此可見中藥助推鄉村產業振興是我國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目前,湖南省還未能將豐富的中醫藥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6-7],中藥產業還遠落后于江蘇、云南、廣東等中醫藥強省[8],仍面臨著不少的問題和挑戰。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湖南省中藥產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厘清湖南省中藥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對策與建議,以期為中藥產業助推湖南省鄉村振興提供有益的探索。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背景、黨中央對“三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下,湖南省委、省政府近年來出臺了多項推動中藥產業扶貧的利好政策。其中,2016 年,《湖南省中藥材保護和發展規劃(2016—2025 年)》指出“結合精準扶貧,加快轉化中藥材資源優勢為產業優勢,使中藥材產業成為扶貧地區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9]。”2017 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將中藥產業鏈列入全省20 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之一[10]。2018 年,中藥材成為湖南省10 大鄉村振興戰略特色優勢產業鏈之一[11]。2019 年的湖南省政府工作報告更是明確提出,打造中醫藥千億產業的目標[12]。2020 年,《湖南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辦法》 第十七條指出,應加大對中藥產業的支持,推動中藥產業發展集聚區建設[13]。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湖南省中藥產業迎來一個朝氣蓬勃的發展勢頭,正積極探索中藥產業鏈發展的新道路,拓展精準扶貧的新途徑。
湖南省擁有非常好的中醫藥資源和中藥材種植優勢。湖南省是中醫藥資源大省,據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統計,湖南省中藥資源共計4123 種,其中241 個重點品種,中藥材存儲總量1200 多萬噸,排名全國第二位[14];玉竹、百合、金銀花和茯苓產量分別占全國的80%、70%、60%和60%。湖南省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山陵湖泊遍布、雨量充沛、氣候溫和、植被繁茂,非常適合中藥材的種養殖和生長,是全國8 個中藥材種植基地省份之一。中藥材種養植加工是湖南省實施鄉村振興、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經濟支柱產業之一[15]。
湖南省是第一個進入老齡型社會,老齡化程度較高的省份,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位居全國前列[16-17]。湖南省居民醫療經濟負擔偏重,2017 年人均衛生費用在31 個省市中排名22 位,在總量靠后的情況下,個人衛生支出在全國排名第七位,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8-19]。“簡便驗廉”是中醫藥的特色優勢,中醫藥在預防、保健、康復、養老中能發揮獨特的作用[20-21]。2017 年湖南省中藥材類銷售在全國排名第6,占全國銷售比重的5.82%。在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和個人衛生支出居高不下的背景下,湖南省中藥服務和藥品的需求量不斷擴大,中藥產業鏈具有快速壯大發展的潛在動力。
目前,湖南省存在中醫藥支出較少、占衛生費用支出的比重偏低且增長速度較慢,其中中藥產業支出項未單列且資金績效考核指標匱乏等問題。從中醫藥支出上來看,2019 年湖南省中醫藥支出(0.42 億元)僅為江蘇省(1.89 億元)的22.22%和廣東省(3.03 億元)的13.86%;從占衛生費用支出的比重來看,2019 年江蘇省(4.60%)約為湖南省(1.23%)的3.7 倍,廣東省(3.90%)約為3.2 倍。從增長速度來看,2016—2019 年廣東省中醫藥支出年均增長率為60.20%;湖南省年均增長率為25.37%,遠低于廣東省。見表1。

表1 2016—2019 年湖南、廣東、江蘇省衛生費用支出、中醫藥支出及其占比情況
根據湖南省財政廳發布的報告顯示,2021 年中醫藥專項資金中未能單獨設立中藥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在中醫藥專項資金績效目標中,有關中藥產業發展的具體指標僅有一個,即“舉行一次全省首屆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產業化論壇”。綜上可見,湖南省財政廳在中藥產業方面支出較少。
湖南省的中藥材種植仍以小農分散化種植為主,且缺少專業的中藥材種植過程的技術指導,貧困地區更加容易形成生產效率和勞動力水平之間的矛盾,導致中藥材生產的規模效應難以形成。湖南省種植品種較多,但規范化種植品種較少,全省通過國家GAP 認證的基地僅有一家(補天藥業茯苓基地)[8],種植規范化程度較低將進一步導致控制藥材質量的難度加大,從而影響其效果。
中藥材種植加工已成為貧困人群增加收入、實現脫貧的重要途徑,中藥材產值是反映中藥材的種植規模和種植效率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幾年,湖南省中藥材年產值在全國的排名連續下降,陸續被云南、貴州、河南以及黑龍江等省份趕超,由2014 年的第一名降為2019 年的第五名。與2014 年比較,2019 年湖南省中藥材產值在全國占比下降了54.59%。見圖1。

圖1 2014—2019 年湖南省中藥材產值及在全國占比的情況
根據中藥大品種科技競爭力報告顯示,入圍產品數量是各省區中藥產業規模水平和聚集程度的反映,總科技因子和平均科技因子可反映出該省區中藥產業科技的總體概況和一般發展概況[22-24]。在入圍的中藥大品種中,2017—2019 年湖南省入圍的數量約占全部品種的3%,與廣東省的8%比較,湖南省與廣東中藥產業強省之間還存在著一定差距。湖南省的總科技因子和平均科技因子在全國排名靠后,可見湖南省中藥產業科技競爭并不占優勢。見表2。

表2 2017—2019 年湖南省中藥產業科技競爭力情況
通過2017—2019 年各省區市科技因子分析,顯示出湖南省在這3 年來的平均科技因子增加速度在全國處于中等偏下水平。見表3。這將會進一步拉大湖南省和發達地區之間的中藥產品競爭力差距。

表3 2017—2019 年各省區市年科技競爭力進步情況
湖南省中藥產業要高質量且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黨中央、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有力領導。在對中藥產業的統籌推進下,農業農村政策應重視建設貧困地區中藥材良種繁育、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工業政策應加大對中藥材生產的扶持力度,推動中藥材生產的規范化、經營組織化和規模化;鄉村振興政策應鼓勵中藥企業建設和認定“中藥產業扶貧示范基地”以及支持創新貧困地區中藥產業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相關單位要各負其責,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根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意見》精神,應將中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情況納入地方各級黨委和政府績效考核[3]。在中藥產業整體實力不強,財政投入較少的情況下,湖南省財政更應向中藥產業傾斜。一是湖南省財政應把中藥產業發展資金作為中醫藥專項資金的一部分列出,使中藥產業資金與經濟增長水平相適應[25]。二是在省級和市、縣(區)級財政的中醫藥專項資金績效考核中,應多增加有關中藥產業方面的指標。可將中藥產業從業人數、中藥產業生產總值、中藥銷售總值等作為考核指標,有助于更加精準地壯大湖南省中醫藥全產業鏈[26]。三是設立中藥材種植的專項補貼,為種植中藥材的貧困戶提供種植補貼,帶動貧困戶參與中藥材種植的積極性,推動貧困地區中藥產業發展。
湖南應加快推進已認定的省第一、二、三批中藥材種植基地建設,組織專家走進鄉村為農村中藥材種植提供技術服務。根據《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 年)》的要求,將梯次推進鄉村振興分為引領區、重點區和攻堅區三大類[11],20 個中藥材種植基地均為鄉村振興的重點區和攻堅區。湖南應引導中藥材種植基地按中藥材GAP 要求進行規范化、規模化、集約化種植,加強科研單位和高等院校與種植基地對口幫扶,擴大基地的種植面積和增加產值,大幅度提高種植農戶的收入。其次,湖南省應搭建中藥材產業國際交流平臺,積極拓展國外市場,對接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推進湖南中醫藥產品在海外國家的注冊、流通,為貧困地區中藥材產業發展擴大空間。
目前,湖南省醫藥工業沒有具備較強影響力和強勁帶動能力的龍頭企業[8]。根據工信部公布的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顯示,湖南省沒有中藥企業進入榜單前20 名。湖南省應重點依托邵東廉橋、長沙高橋兩個國家級中藥材市場,基于靖州茯苓、湘潭湘蓮、隆回銀花等區域特色中藥交易市場,遴選一批中醫藥骨干企業予以重點扶持,盡快培育出1~2 個中國中藥排行榜前10 的龍頭企業。湖南省中醫藥企業應堅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助力扶貧,提升企業科技競爭力,塑造品牌效應,帶動貧困地區農民致富,增加中藥材產業助力鄉村振興的持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