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論張位《詞林典故》修撰的原因及意義*

2021-11-28 00:16:01余勁東金麗娟
北方工業大學學報 2021年2期

余勁東 金麗娟

(長江大學歷史系,434023,荊州)

明代翰林院作為“備天子顧問”的機構,長期受到學界關注。尤其是明朝中期開始形成“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1]的政治運行一般規則后,一旦官員進入翰林院任職,其政治前途便日見明朗,因此翰林官的言行尤其受到時人矚目。僅明人專記翰林官群體的生平、言行之書,便有廖道南《殿閣詞林記》、黃佐《翰林記》、陳沂《翰林志》、焦竑《玉堂叢語》、董其昌《南京翰林志》、周應賓《舊京詞林志》、張元忭《館閣漫錄》等多種,著述不可謂不豐。近代以來的學術界對明代翰林院及翰林官的相關問題也多有關注。錢穆高度肯定明代翰林院的典制,認為“明制中尤堪稱述者,在其翰林院”。[2]楊果《中國翰林制度研究》、包詩卿《翰林與明代政治》、關文發和顏廣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等論著主要在宏觀層面探討翰林院發展演變、相關制度及翰林官職掌等內容。此外,吳琦、田冰等人亦對明代翰林院的政治功能、政治權力等問題進行過探討,相關著述較多,于茲不贅。

總的來看,目前學界主要是從宏觀視角考論明代翰林院職能及翰林官群體,而從微觀視角對翰林官個體際遇及其著作編纂的研究仍有擴展空間。有鑒于此,本文以《詞林典故》這樣一本探究翰林官言行規范的著作為中心,分析該書的成書原因、書籍的主要內容與編纂影響,以及該書籍在當時眾多官修典籍中的地位和意義。

1 張位與《詞林典故》的編纂緣由

張位(1534—1613)于萬歷十四年(1586)與其僚友于慎行(1545—1607)、陳于陛(1545—1596)“訪采見行事宜”[3],共同編成《詞林典故》。該書將翰林官的公務活動分為33類,詳細列舉了明代翰林官的職責和行為規范。該書卷首署名為“張位、于慎行撰”,實則是在時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張位的領銜下,由當時翰林院的主要官員共同編成的一部翰林院內部典制匯編,編成后由張位主持刊刻并為之作序。

張位自述編刻此書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翰林之設,歷代靡不崇重,而我朝為尤盛……士釋蹻而進乎是,輒與九卿分庭抗禮,百執事無得以資品雁行者”[4],可見明朝翰林官的體勢尊崇,因此值得為之一書。二是“二百年來,衙門所行事體,時移事易,故牒多所變更。通籍者遇有考問,靡得而征焉”[5],可見詞林故實早已散落難尋,因此有必要為之一書。三是“萬歷丙戌,余承乏掌策,教習庶吉士,日坐玉署,多暇”[6],可見張位在處理公務之外尚有余暇,因此有條件為之一書。短短百字,便已詳盡說明了編修此書的重要性、必要性與可行性。但除此之外,張位編行此書是否還有其他秘而不宣的現實意圖?這就有必要結合其仕宦經歷加以考論。

張位,字明成,江西新建人,隆慶二年(1568)進士,入選庶吉士,其在初入仕途之際便已獲“儲相”之望。萬歷五年(1577)張居正之父去世后,張居正本應循禮制回鄉丁憂,但卻突起“奪情”之議;其時眾多朝臣指出張居正身為百僚表率,理應嚴守丁憂之制以垂范天下,但張居正卻欲對上奏者加以嚴處。張位此時正在翰林院任職,其僚友趙用賢(1535—1596)恰因此事而被擬重處,張位不僅奏請予趙用賢等人以輕處,更在趙用賢被黜退離朝之際作詩為其送別。[7]此舉觸怒了張居正,張位因此被貶為徐州同知[8],并在地方任職多年。直到萬歷十年(1582)張居正逝世后,張位才因言官的交相舉薦[9],由徐州同知調任尚寶司司丞[10],在貶官五年之后重新擔任正六品的官職。而其時,與張位一同在隆慶二年(1568)開始庶吉士修業的同窗當中,賈三近(1534—1592)已經身居“小九卿”之列[11],朱賡(1535—1609)、王家屏(1535—1603)、沈一貫(1531—1615)也早已成為詞林先進[12],當然也有不少學友同自己一樣因為張居正“奪情”事件而久沉下僚。同窗好友在十四年間竟出現這樣判若云泥的差距,很難想象張位對此會無動于衷。張位以不惑之年再回朝堂,在接下來的仕宦生涯中,究竟是明哲保身從而平流進取,還是像之前那樣仗義執言而沉淪下僚,對于這樣一位已在基層磨煉長達五年之久而重返中央的官員而言,似非太復雜的選擇。

張位在重回朝堂后的升遷速度令人側目。在入京僅四個月后,便升任從五品的司經局洗馬[13];旬月之間,又升任從四品的國子監祭酒[14];八個月后,升任正四品的少詹事[15];十四個月后,升任正三品的詹事[16];半年后,也就是《詞林典故》尚未成書的萬歷十四年六月,張位已經身兼禮部右侍郎、侍讀學士、日講官、庶吉士教習等多個要職。[17]從正六品的國子監司業重回正六品的尚寶司丞,張位花了五年時間;而從正六品的尚寶司丞到正三品的詹事,張位僅僅用了不到三年。張位重入京城之后異乎尋常的升遷速度,難免讓人猜測其中究竟有何因緣。

明人在論及萬歷時期庶吉士的政治生態時稱:“故事,讀書木天者,但持默養重,坐獵高巍;或假歸休沐,再入定得館員。”[18]然而張位并未選擇庶吉士常走的任何一條道路,卻也能獲得快速升遷,實令人側目。作為文化官僚,能夠脫穎而出的路徑無過于著書立說,而張位此時主持《詞林典故》的修撰,名為整理“典故”,實則意欲以此為名來整肅詞林紀綱;而且從“入館者人給一冊”的情況來看,《詞林典故》與其說是“掌故”之書,倒毋寧說是“規矩”之書。對禮俗的整肅、對規矩的強調,毫無疑問是新任長官在部門內快速樹立權威、獲得影響力的重要途徑,這或許才是張位主持該書編行的首要原因。

此外,張位在萬歷十二年底參與《萬歷會典》的編纂[19],可以得到眾多資料,其自述:“宗伯山陰朱公(賡)示余典故數條,因與同官學土東阿于公、南充陳公訪采見行事宜,得三十余款”[20],這當是該書得以編纂的重要條件。萬歷年間編修的禮儀規范書籍絕不止《詞林典故》一種。摘其要者言之,唐伯元(1540—1597)《銓曹儀注》、許弘綱(1554—1638)《臺儀輯略》等部門禮儀規范的著作皆在前后編成,很難想象這純屬巧合。唐伯元稱:“(銓曹)其失,蓋自禮始矣……自嘉靖以來,幾于盡棄其籍,官以天名,而體統之褻,至與諸司等。”[21]許弘綱稱:“今法宮玄默,警蹕希聞。署不必具官,官不必入署。下陵上替,人易其方。……于漢官威儀乎何有?”[22]可見,萬歷時期的士風漸頹,應當是《詞林典故》編修的時代背景,也是編行該書的必要性所在。

在修書肅紀、文獻足徵、士風頹靡這三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詞林典故》的編行便不足為奇。四庫館臣評價該書稱:“率據案牘原文,不加潤飾。往往鄙俚可笑,不足以繼《翰林志》《翰苑群書》后也。”[23]認為《詞林典故》不過是“鄙俚可笑”的“案牘原文”,實因其未能深究此書的編行背景。《詞林典故》的主要編修意圖本來就不在于像《翰林志》《翰苑群書》那樣考信史、存規范,而在于肅紀綱、立聲威,因此呈現出“率據案牘原文”的景象實屬情理之中。

2 《詞林典故》的主要內容

《詞林典故》將翰林官的日常工作劃為職掌和儀節兩大類。其中,職掌包括經筵、日講(恩賜、東宮講讀)、纂修(進書儀)、考試(會試、武舉、兩京鄉試、各省鄉試)、廷試、廷試舉貢、記注編纂、侍直、侍班、扈從、管誥敕、貼黃、修玉牒、捧敕、教內書堂、上陵、分獻、冊封、齋詔(祭告、使朝鮮),共計19類;儀節包括文移、到任(掌院、宮詹坊局、講讀史官、二司成)、考滿(三年、六年、九年、考語、考滿呈式)、考察、升遷、朝班(列銜)、公宴、齋宿、雜行(東閣會揖、內閣拜節、內閣作揖、中堂慶賀等儀、中堂迎送、閱卷、行香)、本衙門交際(柬帖、公會、引避、郊餞、饋送、公奠)、別衙門交際、給假、輿從服飾(俸米柴薪、直堂、紙劄、撥官吏辦)、庶吉士館規,共計14類。僅僅只看該書的書名和目錄,便不難知悉其為典章制度之書,四庫館臣也將其納入史部職官類;但如果把視線擴展到三個月后編成的另一部重要典制類書籍《萬歷會典》,則會讓人對張位編修此書的必要性產生疑惑。因為《萬歷會典》中已經對翰林官的職掌進行了詳細規定,并且由皇帝作序頒行[24],無疑更具法律效力。如果將《詞林典故》作為典制之書來編寫,其信度和效度毫無疑問難以與《萬歷會典》比肩。張位、于慎行既是《萬歷會典》副總裁、又是《詞林典故》的主編;朱賡同樣以《萬歷會典》副總裁的身份給《詞林典故》的修撰提供了眾多素材,不可能不知道這樣的現實情況。兩書編成時間接近、主要編修者相同,又都涉及翰林院和翰林官,甚至相關篇幅也大致相同。如果《詞林典故》不能在相關內容上勝《萬歷會典》一籌,那么該書即使通過部門長官的意志強力推行一段時間,也會很快湮沒無聞,這顯然不是編書者所樂見的情況。因此,《詞林典故》必須在內容上與《萬歷會典》有所差異,才能保證該書籍的存在價值。

經過兩書的初步比對,便可發現兩書有關條款的詳略不同。首先,根據影印情況來看,《詞林典故》70頁,半頁9行,每行20字,估算字數約1.7萬字;《萬歷會典》卷221專記翰林院,篇幅為18頁,半頁10行,每行20字,估算字數約4千字。因此,《詞林典故》比《萬歷會典·翰林院》的篇幅多出近3倍。第二,《詞林典故》當中所記類目為33大類(另附36小類),《萬歷會典》翰林院部分有50條,較之《會典》而言,《詞林典故》的條款也增加了約40%。兩相比較之下,可以發現《詞林典故》的內容較《萬歷會典·翰林院》更為充實。即使僅僅計算《詞林典故》的職掌部分,也可發現《詞林典故》使用更多篇幅來詳述相同的條款,明顯較《會典》更為詳細。

如果將兩書的有關條款進行深入比對,可以看出《會典》與《詞林典故》實則各有側重。試以翰林官的主要職掌“經筵”條為例析之。《萬歷會典·翰林院》內容為:“凡經筵,欽命內閣大學士知經筵事或同知經筵事,班俱在尚書、都御史上。講書、展官等及日講官俱從內閣于本院及詹事府、春坊、司經局官內具名題請。其經筵講章、日講直解,俱送內閣看定。經筵講章,先三日進呈;日講直解,先一日進呈。”[25]可見《會典》僅用不到百字簡述了翰林官經由閣臣選擇參與經筵,以及經筵講章的進呈時限。而《詞林典故》記載經筵的條款多達500余字。在和《會典》內容重復之處的具體表述為:“凡初開經筵,以勛臣一人及首位中堂充知經筵官,其余中堂俱同知經筵。衙門自編修以上年深相應者及掌、詹、祭酒,俱充講官。修撰以下年淺者充展書官,近年檢討亦題講官,講讀亦展書。禮部正卿亦有充講官者。每歲春秋開講、輟講,俱詣中堂作揖,朝房投帖,講官撰完講章,先送中堂看定,三日前進呈。”[26]較之《會典》,更加明確的突出了翰林院系統內的哪些官員有資格成為講官、展書官。其后補充的400余字,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用40余字明確了春、秋兩講的起始日期,并提示“須要演習精熟”。剩余的大量篇幅,全部都在介紹講官、展書官的行為規范。例如何時該磕頭、何時當作揖,何時應當站在哪個位置,對講前、講中、講后的具體言行都有非常明確的規定。

再以翰林官日常參與的另一重要活動“考試”為例。《萬歷會典·翰林院》僅用不足130字記載了主持會試和武舉的官員從哪些范圍內選擇,而《詞林典故》的相關篇幅幾乎達到《會典》的8倍。除會試、武舉外,還詳細說明了兩京鄉試、各省鄉試的有關情況。此外,完全不提《會典》業已說明的主、同考官選任情況,而是詳述從接到考官任命之刻起直到考試結束后,每個相關環節的具體行為規范,對于何時能見何人、何時與何官一同辦事、如何做好考試保密工作等細節,都有詳盡的說明和解釋。

綜上,僅對比“經筵”與“考試”兩個具體條款就可以發現:《詞林典故》詳《萬歷會典》之所略,兩者相互補充;同時,《詞林典故》尤其強調各級翰林官在處理具體政務時的行為規范,而不像《萬歷會典》那樣偏重于職責范圍的界定。如果只是粗略瀏覽《詞林典故》的書名及卷首目錄,往往會直觀認為其不過是增廣翰林官見聞的典故之書。唯有通讀全書方能知曉:《詞林典故》的重點并不在于介紹翰林先進的奇聞趣事、也并非明確翰林官的崗位職守,而是打造翰林官應當遵守的行為規范,讓翰林官在處理日常工作、人際關系時有據可依。這或許也是張位在《萬歷會典》已經發布的前提下,還能夠有信心“入館者人給一冊”,而不用擔心與《會典》內容重復的原因所在。言行規范無疑應當納入“禮”的范疇,而“禮”的本意便在于突出不同人群之間的差異性。因此,《詞林典故》不僅是一部典制之書,更是一部禮書。知曉了《詞林典故》作為禮書的性質,便易于理解為何全書內容幾乎全是翰林官與皇帝及朝臣的相處儀節。即使在該書的目錄當中明言此書的前半部分屬于職掌的范疇,也掩蓋不了在職掌的條款之下細述儀節的現實。

以翰林官為皇帝的講學為例。翰林官在接到講學任務伊始便需開始充分準備,“凡日講官、經筵講官及經筵展書官,初題請后,俱約同官偕赴文華殿看視講案,詢演禮儀。日講官請同官于私宅演講,備飯;經筵官于射所演講,備椅、桌、茶。”[27]而在講學過程中,一舉一動也處處透露出對皇上的恭敬。講學開始前,講官應向皇帝行五拜三叩頭之禮;講授過程中,“遇稱皇上圣明,則拱手俯躬”[28];講完后,再行一拜三叩頭之禮。甚至于講授所用之書該如何擺放,書尺何時“兩旁直壓”、何時“八字斜壓”都有明確規范[29],考慮不可謂不周全。

以翰林官與其他官員的交接為例。翰林官參加不同場合的公宴,座次有嚴格區分,“凡郊祀慶成宴,學士入殿侍,坐在文官四品之上。宮坊坐中左門,講、讀以下充經筵講官及展書官者,與宮坊同坐。凡籍田等宴,衙門官照朝班序坐。惟廷試禮部晚宴及恩榮宴,宮坊坐光祿卿之上”。[30]與不同品級的官員在不同的場合見面,禮儀亦有不同。如果需要約見其他部門長官,“與各部正卿雙侍生帖,亞卿以下俱紅單帖。”[31]如果是途中偶遇,“雖冢宰不避,立馬讓過;與科、道、部屬相遇,徑站上手,不作環揖;其系曾為提學者,仍執門生禮”。[32]

以上兩例,不過是豹之一斑。實際上,《詞林典故》對翰林官與皇帝、公卿、百執事交接時的相互稱謂、拜帖、座次乃至饋遺禮品都有詳盡說明。這些規定看似繁瑣,卻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意義:不厭其詳的繁瑣禮節所營造出的“儀式感”,實則是對尊卑秩序的強調與維護。對翰林官群體而言,遵守禮節還有著其他更為現實的意義。一是突出自身對皇上威嚴的尊崇。翰林官“一朝獲知于皇上,則進身之階由此暢通”。[33]因此會更加珍惜在君主面前表達自己思想、主張的機會,尤其是在講學過程中會更加謹言慎行,遵守相關禮制規定,以便給皇帝留下較好印象。二是作為百官的垂范。翰林院作為國家文教中心,翰林官的言行也理應成為朝臣的楷模。倘若翰林官以文化官員的身份,尚不能夠做到動合規矩、言成軌范,則何以饗天下之望?總的來看,翰林官因為承擔著教化皇帝、風化天下的職責,如果不能恪守禮儀規范,在給作為“國本”的皇帝講學、侍讀時便不能做出恰如其分的垂范,在和其他部門交接時也無法體現出翰林院體勢的崇重。而每一位翰林官的言行,其影響絕不止于其一身,也難免會影響到朝廷上下對翰林院這一部門的評價。這才是張位要在《詞林典故》中打造翰林官行為規范的原因所在。

3 《詞林典故》的編纂意義

從表面上看,《詞林典故》的編纂能夠有效與《萬歷會典·翰林院》互為補充,為全面研究明代翰林官的職掌保存史料、提供窗口。但實際上,該書的編行還有著巨大的政治意義。正所謂“非進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內閣”[34],翰林院與內閣的密切關系可以在明代閣臣的來源中得到印證。根據方志遠的統計,自正統后的內閣閣臣基本來自翰林院[35],可見翰林官在明代政治舞臺上扮演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因之明政府對翰林官的綜合素質要求相對較高。而《詞林典故》明確規定了翰林官的行為規范、交接禮儀,通過異常周密的條文規定,做到了“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據可查”,有利于翰林官盡快熟悉自身所處崗位的規章制度與運轉流程,客觀上為打造一支高素質的翰林官隊伍提供了保障;而高素質的翰林官員隊伍,也有助于維持翰林院的規范運作、打造翰林院的良好部門形象。

第一,表面來看,《詞林典故》實有補《萬歷會典》不足的意味。《萬歷會典》的翰林院部分,是翰林院現行典章制度的合集;《詞林典故》則是翰林院過去典章制度的匯編。無論張位擺在臺面上的《詞林典故》編纂緣起再怎樣冠冕堂皇,之所以要編撰此書,歸根結底還在于到張位掌管翰林院時,相當一部分翰林官已經不能嚴守詞林先進的行為規范,現行的禮儀規范較之過去嚴苛的規制已有退化,所以張位作為部門長官必須對此加以整頓。而部門規制較之《萬歷會典》更加嚴格、詳細,也凸顯出對翰林官自我的身份認同。

第二,就深層次而論,《詞林典故》對翰林官的行為作出詳盡、嚴格的規定,其主要目的不僅在于約束翰林官,更在于教化君主。“君德成就在經筵,尤在日講。”[36]翰林官作為“帝師”,在主講“經筵”時的行為舉止毫無疑問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君主。尤其對于年幼的皇帝來說,日講官的處事方式和道德品質也會在講論過程中影響到君主思維模式的形成。由此可見,規范翰林官行為實則也是為培養言成規矩、動合軌范的君主提供保障。

第三,《詞林典故》編纂最重要的意義,實則是通過嚴格標準來培養官員,進而為專制皇權統治提供一個謹守朝廷規制的后備顧問團,影響國家的行政決策、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官員希望獲得重用的第一步,無疑是進入君王的視野,翰林官得天獨厚的優勢使得他們時常親近君王成為可能。在成為“帝王之師”后,便是讓皇帝對自己加以了解、熟悉,并力圖通過一言一行來維護自身在皇帝心中的良好形象。一旦得到皇帝的青睞,不次之遷也便成為可能,這從明代翰林講、讀之臣的快速遷轉可以得到印證。而在躋身高級官員之列,乃至擔任輔政大臣后,便可實現傳統讀書人“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共同理想。僅以張位為例,與其一同在翰林院進行庶吉士修業的29人中,便有沈一貫、陳于陛、王家屏、朱賡、于慎行、張位等6人入閣乃至擔任首輔,其他身居高位者不知凡幾。可見言行符合規范的翰林官,確實大概率能夠獲得可期的政治前途;盡管萬歷皇帝在位的中后期幾乎不再視朝,但張位及其同窗學友卻有效地維持了中央決策機制的運轉,在明代政壇上發揮了重要作用。

一言以蔽之,《詞林典故》的編纂實質,就是通過嚴格規范翰林官群體行為,最終實現“有位者有為,有為者有位”,是張位整肅翰林院紀綱,打造高素質翰林官隊伍的一種嘗試。

4 余論:萬歷修史熱潮中的《詞林典故》

如果僅就《詞林典故》一書而言,或許覺得它不過是張位“果于自用,任氣好矜”[37]的表現之一。然而,如果我們將視野拓展到整個明代中后期,卻可以發現一個極為特殊的現象:在明代萬歷時期,各衙門官修并刊行職官類史籍突然成為潮流。

僅舉其要者言之。《明會典》是明政府刊行的最為重要的官制書,正德年間李東陽等人編訂《正德會典》之后,數十年間未曾改易。至萬歷初年,明神宗又令張居正等人開始重修會典,并于萬歷十五年(1587)刊行。而張位《詞林典故》刊行的時間,就在《萬歷會典》印行的前幾個月。如果將視線進一步拓展,我們可以發現唐伯元的《銓曹儀注》關注吏部衙門內的禮儀,編成于萬歷二十四年(1596);許弘綱的《臺儀輯略》聚焦都察院內部的禮儀規范,編成于萬歷四十年(1612);俞汝楫的《禮部志稿》關注禮部的儀節和規程,編成于萬歷四十八年(1620)。不禁讓人疑惑:為何在萬歷中后期一大批官修禮制書集體涌現?

李小林《萬歷官修本朝正史研究》和錢茂偉《明代史學的歷程》注意到在萬歷二十一年(1593)之后,明政府在陳于陛、焦竑(1540—1620)等人的主導下修撰明朝國史的過程,但他們在研究正史編撰本身的原因及其意義時,限于各自的論述主題,亦未對相關問題給予足夠的關注。然而,通過對當時史書的宏觀考察,卻可以發現此時正史的編修與官修典制實則呈現出相輔相成的關系。其一,按照正統的史學修撰體例,“志”是正史當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內容。實際上,早在陳于陛上奏編修國史時,就把“志”的內容列在首位。而在志書編修中,毫無疑問會涉及到官制的相關問題。因此,一方面官方典制的編修可以為國史當中志書部分的編撰打下基礎;另一方面,在編撰國史志書的過程中勢必會廣泛收集資料,而這些資料也可以用于各衙門典制的修撰。其二,主管國史編修的官員往往在官方典制史書的修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以《詞林典故》為例,上奏請修國史的陳于陛本身也是《詞林典故》的參編者,而一度擔任國史總裁官的張位更是《詞林典故》的署名作者及刊行人。此外,編修國史的官員大多從翰林出身,而翰林官本來大多都是熟稔掌故之人。通過以上兩點不難看出,萬歷中期的國史編修,實則與當時官方典制的編修風潮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系。盡管國史編修的實踐最終以失敗告終,但當時一系列官修典制的刊行,使編修國史的努力并未白費,相關的資料仍然通過官修典制書的方式流傳下來供后人參看,起到了保存國故的重要作用,這為我們重新審視明代當朝國史修撰的貢獻提供了一個視角。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国产一区| 97色伦色在线综合视频| 国产成人精品免费视频大全五级|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成年人免费国产视频|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成人综合网| 国产AV毛片| 成人在线不卡|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青草国产在线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看免费一区二区 |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网站 | 国产毛片高清一级国语| 成年av福利永久免费观看| 国产精品成人AⅤ在线一二三四 | 97超爽成人免费视频在线播放| 不卡无码h在线观看| 成人91在线|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高清板| 一级毛片视频免费|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麻豆国产精品一二三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网址|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影院|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国产成人综合日韩精品无码不卡| 中文字幕在线看| 欧美亚洲综合免费精品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AⅤ综合在线欧美一区| 色偷偷一区|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日韩AV无码免费一二三区| 在线毛片网站| 九九热免费在线视频| 国产视频入口| 久久久久久久久18禁秘|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国产va视频| 欧美日韩免费观看| 亚洲综合香蕉| 欧美精品aⅴ在线视频| 又黄又湿又爽的视频| 免费啪啪网址| 亚洲人成色在线观看| 狠狠色噜噜狠狠狠狠色综合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98 |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中文字幕天无码久久精品视频免费 | 国产激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精品无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精品91视频| 久综合日韩| 天堂av综合网| 美女被操黄色视频网站|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欧美精品不卡| 日韩成人免费网站| 久久精品免费国产大片|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国模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 日韩在线2020专区| 91色在线视频| 国产9191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 国产91高清视频| 中文字幕免费视频| 欧美激情二区三区| 五月天综合婷婷| 国产精品网曝门免费视频|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