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信軍民融合編輯部◎陸金路
金秋九月,水鄉烏鎮匯聚世界目光,千年古鎮盡顯耀眼光華。以“邁向數字文明新時代——攜手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于9月28日落下帷幕。大會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辦,來自全球96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位嘉賓參會。文明新思維、數字新科技、應用新場景、治理新理念在金秋的千年古鎮輪番登場、激情碰撞,閃爍著未來數字文明的熠熠光輝。
當有著超過千年建鎮史的水鄉烏鎮與互聯網盛會“邂逅”,一個與世界聯動的互聯網小鎮就此沸騰。
“數字文明”是時代發展的新脈絡。古往今來,每一次文明的演進,都是技術驅動下人類文明之樹的突破性成長。

9月26日,2021年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開幕
“十四五”規劃提出,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字、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作為新型基礎設施,5G建設正在提速。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中國5G基站總數達到96.1萬個,占全球的70%以上。
“我們正處于從工業文明邁入數字文明的重要關口,5G的誕生加速了新型信息基礎設施的泛在部署,推動了信息技術、數據要素的深度應用。”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楊杰說,“‘數智生產力’應運而生,不僅帶來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也將推動人類文明邁向新的更高的臺階。”
數字文明正引領新時代文明的躍遷,擘畫互聯網的美好藍圖。賽迪智庫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重點領域的投資規模約為1萬億元。
一系列數據,匯聚成了中國經濟發展的澎湃動力。
“作為數字文明的重要推動力量,科技企業是數字技術的創新者,是數字經濟的實踐者,更是數字文明的受益者,必須承擔起對社會發展、對文明進步的歷史負責。”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在烏鎮峰會的開幕式上說。
數字文明不是以鄰為壑,而是眾人拾柴、美美與共。“數字文明新時代是人類文明邁向更高階段的時代,需要秉持開放包容心態,與產業鏈、生態圈、國內外共同努力,推動數字共生、共創、共榮,讓數字文明成果更好地惠及人類發展。”中國電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柯瑞文說。
欲致其高,必豐其基。與會者紛紛表示,邁入數字文明時代需要新的基礎設施,5G、千兆光纖、云等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可提供連接、算力、算法和平臺服務等能力。此外,完善有數字文明特點的產品服務,順應美好生活的需求,以數字化促進個人生活更加個性化、多元化。這些將成為中國數字經濟崛起的有力支撐。
在世界經濟形勢深刻變革、全球疫情仍在蔓延的當下,烏鎮,再一次點亮了互聯網之光——站在經濟社會發展、人類文明進步的高度,打造更好造福世界人民的精神家園。
窗簾顏色過于暗沉會使人心情郁悶;顏色鮮艷的看久了易造成視覺疲勞,使人煩躁;淺綠、淡藍等清新自然的顏色會使人心情愉悅[4]。
在數字文明的圖景中,創新無疑是最亮的底色。
新一代智能終端操作系統HarmonyOS 2,阿 里 巴 巴 平 頭 哥RISC-V芯片,百度“未來之路”智能體驗,卡巴斯基實驗室端點檢測與防御系統、中科曙光硅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等……一大波正在照進現實的創新科技,為與會者帶來智能生活新體驗,也展現著數字經濟的未來愿景。
在華為展區,新一代智能終端操作系統HarmonyOS 2讓在場觀眾體驗到人、車、家一體的全場景智慧生活圖景。
“傳統的物聯感知是割裂式的,比如不同家電設備控制需要下載多個APP,這些分散的終端無法實現直接互聯互通。為了解決類似問題,鴻蒙能夠為不同設備的智能、互聯與協同提供統一語言。為眾多應用在不同的終端之間實現協同。”華為展臺負責人田永強介紹說。
互聯網猶如柴米油鹽浸潤烏鎮的生活。大會參會人員在入口處“刷臉”,幾秒內體溫、健康碼、參會信息等在屏幕上顯現,參會者很快就能完成身份認證;街頭362套智慧路燈智能感知“陰晴冷暖”,可自動開關、調控明暗度、還能及時廣播重要信息;窨井蓋一旦發生位移或破損,會自動發出“求救”信號,確保行人安全。
智慧烏鎮,逐漸成為中國互聯網發展成就的新樣本和展示窗。全國首家互聯網司法所、全省首家5G智慧法庭、24小時“法超市”、智能駕駛微公交……一個個數字化科技場景在烏鎮先行先試,刻出了數字文明的清晰輪廓,讓游客和當地市民“嘗鮮”智慧生活。
以數字為基礎的系統化變革,人人都是參與者。
《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指出,截至2021年6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11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到71.6%。

2021年“互聯網之光”博覽會于9月25日上午舉行開幕式
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也正在縮小。2020年,中國的數字鄉村工作目標如期完成,全國農村已部署1.37萬個4G基站,行政村通光纖率和4G覆蓋率均超98%。截至2020年,全國農村網絡零售額達1.79萬億元,已建設運營益農信息社45.4萬個。
與此同時,HarmonyOS 鴻蒙操作系統、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設和應用、“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應用系統等14項科技成果獲得“世界互聯網領先創新成果”。這些成果和技術,蘊含著人工智能在生活領域中的無限創新可能,將成為推動產業發展和提升人類生活質量的原動力。
9月26日,14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在烏鎮發布。互聯網科技在5G、量子計算、高端芯片、高性能計算機、網絡架構、基礎操作系統、衛星互聯網應用、工業互聯網及智能制造等領域不斷演進,成為推動數字變革的核心力量。
盡管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帶來巨大挑戰,但去年的知識產權申請數量仍然穩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鄧鴻森說,其中中國以超過6.8萬件的申請數量,再次登頂國家排行榜,較2019年增長16%,“在這些專利中,有關計算機技術的專利申請數量仍然是最高的”。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和全球經濟下行的雙重影響下,中國數字經濟仍保持蓬勃發展態勢。《中國互聯網發展報告2021》指出,2020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39.2萬億元,占GDP比重達38.6%,保持9.7%的同比增長速度,成為穩定經濟增長的關鍵動力。
“要堅持融合發展,推進智能制造。”小米科技創始人、董事長雷軍在開幕式演講中表示,科技企業要積極搶占浪潮之巔,堅持用互聯網思維推動中國制造業,帶動上下游合作伙伴,共同探索智能制造新經濟發展模式,全力提升“中國制造”的技術實力與品牌形象。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和新冠疫情交織疊加,國際社會迫切需要攜起手來,順應信息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趨勢,抓住機遇,應對挑戰。
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推進,數字經濟成為世界各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加快經濟社會轉型的重要選擇。
疫情大背景下,與會嘉賓對合作的需求顯然比以往更為迫切。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的老朋友,卡巴斯基大中華區總經理鄭啟良仍充滿期待,“我們始終認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是信息安全領域在國內最大、最重要的活動,在這里能看到很多新政策、新科技。”今年除了繼續關注數字安全治理外,鄭啟良想尋找更多合作機會。
科技向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內在要求,這在世界互聯網大會期間引發廣泛共鳴。

9月25日,觀眾在“互聯網之光”博覽會百度公司展臺參觀無人駕駛汽車
當前數字化生存已經成為現實,“數字鴻溝”成為一種新的全球性不平等現象。聯合國副秘書長劉振民認為,彌合這一鴻溝是當務之急。充分利用利益相關伙伴提供的資源,有助于加大數字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
“這一階段的‘數字鴻溝’,不再局限于數字技術的發展和使用方面,而在于不同群體在獲取、處理、創造數字資源等方面的差異。基于這一現實,更要平衡發揮平臺的規模效應和防止平臺濫用市場力量之間的關系。”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
據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統計,過去5年全球已經填補了10億多人的網絡覆蓋缺口,然而全球仍有38億人無法上網。
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首席執行官洪曜莊說,只有通過合作、協作和創造,才能解決“數字鴻溝”這個緊迫的挑戰。
當數據成為重要的生產要素時,它的安全不僅與個人利益密切相關,同時也和整個社會利益息息相關。
“要形成面向數字化的安全體系,為數字文明保駕護航。”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認為,要用數字化思維重塑網絡安全,構建新戰法、新框架和新能力,守護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
會場內外、線上線下形成的廣泛共識,通過烏鎮之窗傳遞給全世界——中國愿同世界各國一道,共同擔起為人類謀進步的歷史責任,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優化數字社會環境,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數字文明的新時代,是一個機遇無限的時代,也是一個加速創新、不斷變革的時代。從散發新銳氣息的產品展示,到暢想未來的高端對話;從充滿真知灼見的智慧碰撞,到代表世人心聲的共識達成……2021世界互聯網大會不僅見證美好現在,還能預見更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