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江華 雷衛星 張奇 李奇松 賈小麗
摘 ?要:地方本科高校肩負著為地方輸送應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在進行專業教育的同時開展創新創業教育尤為重要。文章著眼于武夷學院茶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情況,較為系統地探討了地方本科院校茶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現狀及其影響因素。并從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理念更新、體系構建、師資優化、科研成果轉化、實踐教育加強以及評價體系健全等方面進行探討,以期提升茶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關鍵詞:茶學專業;地方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專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640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33-0042-04
Abstract: Local undergraduate universities are responsible for delivering application-oriented talents to local areas, so it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to carry ou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long with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tea science major in Wuyi University, and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tea science major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It also discusses the renewal of the teaching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ystem,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ers structure,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results, the strengthening of practical education and the sound evaluation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tea science major.
Keywords: tea science; regional four-year colleg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隨著當今社會和經濟的迅猛發展,人們的消費結構也快速升級,因此茶行業的整體發展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茶學專業人才是推動行業發展的重中之重。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是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1]。2015 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中指出高等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是國家創新的驅動力[2]。地方本科院校是服務地方產業的重要力量,同時在我國高等教育中也占據了相當重要的位置,但這些院校普遍存在辦學層次較低、教學資源不充足、需要轉型發展等問題。
在新型經濟形態下,我國社會各領域都面臨著許多挑戰,比如資源的優化配置、產業結構的重組等。目前在社會經濟增速逐漸放緩的影響下,各社會團體和企業機構需要重新審視其自身的經營方法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并努力創新發展出能夠適應新型經濟形態的產業經營模式。在經濟結構迫切需要改革的今天,科技創新就成為提升經濟建設水平,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的重要手段,將高端的科學技術融入到傳統的工農業生產中,融入到資源可持續利用中,從而在經濟全球化過程中更好地提升我國經濟實力,構建一個全新的經濟形態結構??萍紕撔碌母谟诳蒲性核目蒲心芰?、院校的人才培養及企業自身的發展,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用創新創業思想激發學生就業熱情,有望培養出時代發展需要的優秀人才。在創業實踐中,科技創新型人才又反過來激發科技研發活力,增加了企業參與院??蒲谢顒拥臒崆椋M一步為我國的科技興國添磚加瓦。在新時代的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逐漸從知識型轉變為實踐型,從普通型轉變為科研型。專業教育與創業教育的深入融合有助于高校以企業視角培養出真正能推動企業發展的人才。在學生就業方面,創新創業教育的融入能夠適當地緩解大學生就業壓力,提升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學生得以學以致用。
立足地方茶產業對專業人才的需求,武夷學院于2009年9月開辦茶學(茶文化經濟方向)專業,并經過專業教師12年不懈的努力,促進了專業的建設發展,取得了較好的辦學成效,1000多名優秀畢業生順利畢業,為閩北以及福建省的茶產業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武夷學院茶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是本專業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才,且以茶文化經濟方向的應用型、實踐型人才培養為主要目標,應具有茶樹栽培與育種、茶葉分析、加工、審評、檢驗等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重點突出茶文化與經濟的特色,畢業后能從事茶園的安全生產、茶葉質量與檢測、加工與審評、茶文化策劃和宣傳、企業經營和管理、市場的開發等工作的應用型人才。結合創新創業教育人才的培養要求,武夷學院茶學專業教師也在積極思考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持續為地方經濟和社會進步服務。鑒于此,本文就如何在茶學專業開展教育的同時,對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進行了探討,旨在促進高質量的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地方本科院校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地方本科高校茶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現狀
隨著國家在政策上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大力支持,地方本科高校也在師資、教學配套等方面不斷完善。大學生就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課程也逐漸進入到地方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并成為當代大學生重要的必修課程。也有一些高校開始了創新創業教育類課程的設立,進一步深入挖掘學生的創新能力。一些地方高校熱衷于建立創新創業實訓基地,與政府部門、企業合作共建實踐項目。地方高校對創新創業的空前重視以及大力推動,有力地促進了茶學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提升,有實踐才能實實在在的進行創新。在相關教學中,開設各式各樣的講座以及實訓課程,并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類國家、省市、校級賽事,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潛力。學校也積極拓展社會資源,設立創新創業類獎學金,將相關激勵政策落到實處,為學生創造優越的創新創業環境,提供充分的物質和精神支持及優質的創業服務。因此,在一些高校,優秀典型的創業明星不斷涌現,同時也鼓勵了更多茶學專業學生奮起直追,勇敢嘗試,實現創業夢。
在空前熱情的創業浪潮中,地方本科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不足。首先,教學理念需要轉變。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對創新創業教育認識不足的問題,直接導致了創新創業課程的邊緣化,甚至不開設。很大一部分高校將創新創業課程列為選修課程,僅僅停留在課堂上的理論講解,授課方式單一,而且課程是廣普性的,與某個特定專業學生的實際創新創業相去甚遠。比如,有設置茶學專業的地方本科高校大多未設有專門針對茶學的創新創業教材,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茶學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其次,地方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體系不夠完善。就茶學專業而言,其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尚未建立,更談不上與專業的融合。絕大部分的地方本科院校仍處于無心無力開設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已經開設的相關課程也僅僅流于形式,普遍缺乏專業針對性,課程效果不佳,學生興趣不高。再次,實踐教育不夠。“雙師型”教師隊伍亟待建設和優化,專業教師創新創業的實踐水平不佳,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滿足茶學學生對創新創業認識的需求。而且以理論講授為主的課時分配,缺乏實踐性課時。最后,創新創業教育活動過程的管理以及評價體系不完善,仍處于摸索階段。比如,未能建立創新創業活動的過程評價體系,未將創新創業的成果與師生的激勵政策相掛鉤,導致積極性不夠,參與度不高。
二、地方本科高校茶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
(一)茶學專業和茶產業
作為一個綜合性學科,茶學專業和其他專業存在著較大差異。如為經濟學等相關專業開設創新創業課程,應注重產業宏觀的發展,而對工科學生來說,他們更注重培養技術創新的能力[3]。茶學既要關注產業發展,又要注重茶葉種植加工過程中的技術創新,因此如何開發茶學專業的專業性創新創業教育課程仍需不斷地探索。學生既要在茶文化上達到一定的文學素養,又要在茶學理科教育中獲得一定的知識和技能。目前,武夷學院茶學專業分為茶文化經濟方向和茶葉科學方向,文理兼收,學生個性鮮明,這就形成了部分學生偏理工類的課程成績一般,邏輯思維欠缺,感性思維豐富,一方面富有創造性,另一方面理性的缺乏導致紀律性較差,團隊精神缺乏。鑒于此,創新創業教育需要綜合考慮茶學專業學生特點,鼓勵這部分學生克服理性思維缺乏,發揮活躍的創造力思維,實現創新創業教育的目的。
茶產業涉及范圍廣,因此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要求更多。廣義的茶產業涉及多個領域,如茶樹育種、栽培、茶葉加工等屬于農業領域,而茶館、茶餐飲等屬于服務業領域,同時還涉及食品、藥品、日化等領域,也可以發展到生態觀光茶園的旅游業領域[4]?;谏鲜鎏攸c,茶學專業對創新創業教育的廣度要求很寬,可以與傳統的食品、醫學、化工等學科知識相融合,在此基礎上創新研發茶葉新產品,從而推動茶產業創新發展。
(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
首先,地方本科院校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的支持力度和重視程度以及在創新創業教育過程中專業教學計劃是否科學合理,教師教學水平高低等,都直接影響了茶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水平。比如,一些地方高校團委積極設立創新創業的咨詢服務平臺,但是平臺會出現對學生所咨詢的問題響應不及時或無法回答[3]的情況,挫敗了學生的創業積極性。大部分學校支持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類項目,也制定了一些規章制度,然而對項目評價或評獎監督不夠嚴格。當然,持續到下游的創新創業項目成果推廣就更難持續。其次,地方院校開設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大多數以創業理論為主,與專業教育融合更加艱難。茶學專業實踐性強,專業相關的茶樹栽培、管理、加工、銷售等知識技能都需要培養。再次,地方高校創新創業教育師資不足,專業教師缺乏企業管理、經濟學、心理學等理論裝備,更加缺乏企業實戰經驗。鑒于茶學專業的特殊性,教師既要具備扎實的茶學理論知識,又要有創新創業實踐能力,才能引導學生步入創業道路。最后,創業實踐平臺是銜接學生的專業教育和創業中的重要環節。然而,大多數地方高校卻存在平臺規模小、種類少、管理不規范等問題,難以滿足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需求??傊鑼W專業市場前景廣闊,茶葉相關的各個環節都需要專業人才參與,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水平影響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的融合,影響人才培養質量。
(三)高校外部因素
為增強地方院校創新創業的氛圍,相關職能部門也應該大力支持,高校才能得以建立創新創業環境。首先在創新創業實踐中,相關政策和法律仍需完善,同時與產業融合程度不夠,都給創新創業的學生走向就業帶來了較大的不確定性;其次是就業壓力的普遍性存在更加劇了這種不確定性。在巨大的就業壓力下,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要取得實質性成果,面臨的壓力很大。
三、地方院校茶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的幾點建議
(一)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建立
茶學專業理論上屬于農業生產類專業,應擁有茶學、生物科學及食品科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技能,培養能夠在農業、工業、商貿等領域從事相關的科研教學、管理經營、產品設計、技術開發推廣等工作的人才[5]。高等院校需要提升對茶學專業創新創業教育重要性的認知,將創新創業教育和茶學專業相結合,革新理念,解放思想,不斷開發具有茶學專業特色的課程。在茶學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改變教學方法,增強學生創新創業意識,挖掘學生創新創業潛力,同時也提升了專業技能。
針對大學生的就業壓力,地方高校應結合茶學專業自身特色,即就業方向和領域寬廣,針對某一具體特定的就業方向,培養出專業的技能精湛的人才,使得茶學專業學生具備從事茶葉營銷、生產、銷售及文化推廣等能力,進而更好地推動我國茶產業發展[6]。
(二)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
首先,地方高校應充分開發或利用網絡教學資源,多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授課,加強師生互動,使得學生獲得參與感,課程內容的理論教學可引入多媒體、幕課、動畫視頻、虛擬仿真等,提高學生課程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其次,引導學生關注產業發展動態,增加課程的應用性。應用型核心課程的開發應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從相關企業的生產實際出發,加強學生應用型的實踐訓練,努力構建“理論-實踐-應用”相結合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7]。再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課程體系應打破傳統本科課程設置的理論性、學術性特征[8]。新課程體系要堅持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理論學習的前提下,加強培養專業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適應行業需求。最后,實踐教學占據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重要位置。由政府的相關職能部門、產業機構、企業以及地方院校共同構建平臺,促進學校與產業間形成密切的合作,共享設備設施等資源,實現共贏發展。武夷學院茶學專業依托茶葉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高校茶葉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武夷茶創新利用重點實驗室、福建省茶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國烏龍茶協同創新中心(由武夷學院牽頭組建,于2015年9月被認定為福建省第二批省級“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平臺,開發專業核心技能培養、體現專業特色的實驗實訓項目,增加了實踐性教學課時。
(三)加強創新創業平臺建設
平臺建設是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作為地方高校,在茶學專業實踐教學改革過程中,應積極構建校內外創業平臺,促使學生逐步走上“興趣培養”“自主實踐”“能力訓練”“協調發展”“服務產業”的遞進式發展道路。首先,由地方高校構建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工作室”等實踐平臺,并制定嚴格制度規范指導教師和學生,促進創新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轉化相結合。其次,創新創業項目及競賽是增強學生創新創業實踐的重要敲門磚,而其門類眾多,高校應分門別類進行鑒別,引導學生參與高質量、有意義的創新創業活動。地方高校應積極地開展校內選拔賽,鼓勵學生組建創新創業團隊,開展創業論壇、模擬競賽、創業社團、職業規劃、創業辯論、省級賽事校內選拔賽等活動,大大提升了學生創新創業興趣和能力。再次,貼近產業,積極建立校外實踐基地,充分發揮地方產業優勢,使學生了解茶樹種質資源、種植管理、茶葉加工、審評及產品銷售的過程,加深專業理論知識,掌握產業運作模式,提升專業實踐能力。最后,設立創業基金,鼓勵學生注冊公司,為學生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能力提供實戰平臺。總之,構建系統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使學生在專業學習、實踐能力培養、自主創業的道路上不斷發展。
(四)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優化
高校創新創業師資隊伍呈現匱乏現象是創新創業教育順利開展的路障[9],因此在專業教育的同時,學校應積極引導專業教師結合創新創業教育。利用地方產業優勢,一方面茶學專業的教師可以定期觀摩或參與茶企的生產、經營、推廣及策劃,能夠承擔茶產品研發、茶加工工藝和機械改進及茶文化講解和推廣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經驗豐富的企業技術專家和經營者,能夠作為兼職教師參與地方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同時,這些技術專家和企業家的加入也進一步推動了地方院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發展,在相互交流中帶動高校教師了解企業實踐知識,促使專業教師不斷豐富知識,更好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五)結合高??蒲谐晒D化
科學研究也是高等院校的主要職能之一。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也應該依托教師的科學研究方向和項目,增加創新創業教育的科技含量,加快創新創業成果產業化轉化,從而有效帶動畢業生的就業。茶學專業應著眼于專業特點,結合當地產業的優勢,開展以茶學為中心,涉及其他相關領域,如環境、醫藥、食品、生態等的應用技術研究,促成產學研相結合,并能使其協調統一發展。緊扣地方產業經濟發展需求,積極從產業發展中挖掘科研問題,更快推動高??萍柬椖砍晒霓D化。隨著科技項目成果產業化提升,地方高校的發展才能切實地與經濟發展融合,實現教育興國的理想目標。
(六)公平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的構建
地方高校應當關注公平合理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考核評價體系的建立,以幫助學生把握創業方向,提高創業效率,增強綜合創新創業能力,以期實現專業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事實上,國內一些傳統院校已經逐步形成了比較完善的創新創業教育質量考核評價體系,專業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大提升,因此地方本科院校亦應不斷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過程控制,以期形成一套能及時發現問題,妥善解決問題的評價體系[10]。另外,這樣一套創新創業教育評價體系必須規范實施,才能實現對相關課程、教師、學生創新創業競賽、創業實踐以及畢業后創業狀況等方面的信息收集,并進行動態監測管理。在此基礎上,高校應對積極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師生給出公正的評價,配套適當的激勵措施,進一步激發教師和學生積極參與其中。
當然對學生的創新創業教育,要建立在學生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的基礎上,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及價值觀的導向,對學生的培養要求不僅僅是遵守道德底線,而是要起到道德表率作用。這樣的人才才是社會急需的,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源動力。
簡言之,大部分地方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水平仍有待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所受到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有效構建獨具專業特色的創新創業體系,才能培養出有益社會的應用型人才。本文通過對地方本科高校茶學專業的創新創業教育的現狀及影響因素的分析,提出相關對策,以期促進茶學專業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提升地方本科院校的社會服務能力。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致2013年全球創業周中國站活動組委會的賀信[EB/OL].(2013-11-09).http://cpc.people.com.cn/n/2013/1109/c64094-23485246.html.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EB/OL].(2015-05-1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3/content_9740.htm.
[3]賈巖.創新創業教育在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中的應用分析[J].就業與保障,2021(1):84-85.
[4]潘一斌.基于高校輔導員視角淺析茶學專業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J].就業與保障,2020(12):82-86.
[5]孫萍.“雙一流”時代地方高校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有機融合路徑——以茶學專業為例[J].福建茶葉,2020(11):188-190.
[6]孟慶,陳應娟,童華榮.“雙創”背景下“茶葉加工學”教學模式研究[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5(1):149-153.
[7]陳小虎.校企融合,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理論思考與南京工程學院的實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2):6-11+22.
[84]李儒壽.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探索——以湖北文理學院“211”人才培養模式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2(8):65-70.
[9]呂爽,門廣,趙雅楠,等.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6(7):246-247.
[10]陳小虎.“應用型本科教育”:內涵解析及其人才培養體系建構[J].江蘇高教,2008(1):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