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曉晴 于淼 姚黎英 孫鳳仙
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共產黨人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初心”和“使命”是我黨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更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甘于奉獻、奮斗不止的力量源泉。從黨史視角下探索中國共產黨使命意識的成長路徑,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使命意識的科學內涵,激勵當代中國共產黨人沿著歷史足跡,承接歷史使命,繼續努力奮斗。
關鍵詞:初心;使命;中國共產黨;新時代
中圖分類號:D9 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6.049
中國共產黨是不忘初心的使命型政黨,使命意識是中國共產黨在長期奮斗實踐的過程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是對政黨所肩負使命的基本觀點和看法。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黨的初心和使命是黨的性質宗旨、理想信念、奮斗目標的集中體現,激勵著我們黨永遠堅守,砥礪著我們黨堅毅前行”。因此,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意識是對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是對黨的性質的高度領悟,更是對黨的宗旨的自覺實踐。
1 中國共產黨使命意識的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意識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的理論創新和發展,是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正確理論探索。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有了明確的使命認知,即造福人民的政黨、實現復興的政黨、為世界謀和平和發展的政黨。因此,中國共產黨的使命意識具有三層界定。
1.1 公民層面:為人民謀幸福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了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即“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社會發展的基礎,馬克思主義政黨最鮮明的標志就是它的人民性,人民性也是中國共產黨使命意識的核心主旨。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群眾路線作為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踐行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在任何時候都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尤其是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中國共產黨更加重視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致力于提升人民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滿意度,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奮斗目標”,把改善民生作為頭等大事,惠民政策不斷落實,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升。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又明確指出,“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始終將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人民性進一步得到了彰顯。
1.2 國家層面:為民族謀復興
中國曾經是世界上最富裕、最輝煌的國家,中華文明曾影響世界,中華民族的智慧令世人為之驚嘆。但在鴉片戰爭失敗以后,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封建統治日益腐朽,祖國山河支離破碎,人民苦不堪言。中國人民意識到,只有民族復興、國家富強,才能擺脫被欺壓、被奴役的命運,于是自鴉片戰爭以來,中華兒女最大的愿望追求就是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因此,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以來,就肩負起了實現民族復興這一神圣使命。近百年來,中國共產黨不忘初心、不辱使命,趕走了侵略者,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推進改革開放偉大革命,使中國從一個一窮二白的舊社會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習近平總書記又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因此,為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中總結和傳承下來的光榮使命,也是我黨的畢生追求。
1.3 世界層面:為人類謀和平和發展
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人類的發展歷史已經由原本的落后封閉轉變成現今的開放共享。中國共產黨不是一個封閉守舊的政黨,而是一個始終履行國際主義使命的政黨,主要表現在:一方面,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的,為全人類謀幸福本身就是馬克思主義一以貫之的價值追求;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下大同”“天下為公”的思想和價值理念,對中華民族影響深遠。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自覺承擔起了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為全人類謀求美好幸福生活的偉大使命。在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中,始終朝著這一目標而努力,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中國愿意與世界各國一起攜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世界和平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尤其是在世界各國共同應對疫情的過程中,習近平主席在第73屆WHO大會上承諾,中國疫苗在可應用時將會作為公共產品向全球提供。這些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有著天下情懷和大國風范的政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全世界、全人類負責的使命擔當。
2 中國共產黨使命意識的成長與創新
中國共產黨是在特殊歷史時期,肩負特殊歷史使命而成立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始終牢記自身肩負的職責和使命,正是這樣的使命意識,激勵著無數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砥礪前行。
2.1 使命意識的萌芽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后,馬克思主義開始在中國傳播,加之工人運動的不斷發展,在思想條件和社會條件逐漸成熟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中共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中將“本黨定名為中國共產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消滅社會的階級區分”“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這表明,中國共產黨自誕生時起,就站在了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歷史起點上,有明確的奮斗目標。中共二大通過了第一部正式的黨章《關于共產黨的組織章程決議案》,將黨的性質確定為革命的、群眾性的無產階級政黨,并提出了群眾路線原則,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實現共產主義的奮斗目標。同時還明確了中國共產黨的革命目標是反帝反軍閥,提出了民主革命綱領是爭取民族獨立、國家統一、人民解放。這一切都充分證明,中國共產黨早已認識到了自身肩負著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重責大任,而這就是中國共產黨使命意識的萌芽。
2.2 使命意識的形成與發展
建黨后,中國共產黨便開始了代表人民利益、堅持人民立場的使命探索。中共四大,中國共產黨確立了群眾觀,并且第一次提出了“無產階級在民主革命中的領導權問題”,是中國共產黨建設群眾性政黨的歷史起點,但中共四大并沒有明確回答如何實現無產階級的領導權問題。從大革命失敗到爆發前夕,近十年的時間里,中國共產黨歷經考驗,在艱難的環境中找尋生存空間、開辟農村革命根據地、實行土地革命,依靠群眾開創出中國革命新局面,為民謀利的使命意識在艱難困苦的斗爭環境中日益增長??谷諔馉帟r期,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中國共產黨從民族大義出發,動員民眾抗日救國,自覺擔負起救國救民的歷史使命??箲饎倮跋Γ泄财叽竺鞔_指出要“將中國建設成為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和富強的新國家”,并且通過《黨章》,正式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確定為黨的根本宗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堅定、使命依然。
2.3 使命意識的成熟
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帶領群眾恢復經濟、發展生產,對生產資料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完成了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并在提升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這段時間,雖然我們也陷入過誤區,走過彎路,社會主義建設遭受了挫折,但從總體上看,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幸福的初心和使命從未改變。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國共產黨又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探索。中共十六大,在新世紀新階段,我黨又一次明確認識到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提出了“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的三大歷史任務。在中共十七大時,這三大任務被正式寫進黨章。三大歷史任務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領導中華民族實現振興富強指明了方向,標志著中國共產黨使命意識在實踐中逐漸走向成熟。
2.4 使命意識的時代創新
在新時代,以習近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牢牢接住了歷史的接力棒,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繼續奮斗。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時代做出了新的判斷,明確了中國共產黨新的使命擔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進一步向全黨提出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政治要求,并且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更是明確提出要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上升到制度高度,將其確立為加強黨建工作的永恒課題。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既是對黨所處歷史方位正確把握、對歷史經驗深刻總結的結果,同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居安思危、高瞻遠矚的戰略定位,是全黨締造共識、凝聚核心,自勉自立再出發的號角。新時代,在民族復興的歷史征程上,中國共產黨將繼續堅定初心、牢記使命,迎難而上,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20-01-08.
[2]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
[3]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一論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重要講話[N].光明日報,2020-06-04.
[4]習近平.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N].人民日報,2020-05-22.
[5]習近平.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R/OL].(2016-07-01).http://cpc.people.com.cn/n1/2016/0701/c405440-28516035.html.
[6]建黨以來重要文獻選編(1921-1949)(第一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1:1.
[7]毛澤東選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