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元基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05
摘要:在動物防疫體系中,出入境動物檢疫是非常重要的組成。近些年來,全球動物疫情呈現出高發態勢,容易向我國傳入外來動物疫病,進而對我國的畜牧業發展造成威脅。因此,需進一步完善出入境動物檢疫體系,提高出入境動物檢疫水平,避免向國內傳入外來疫病。
關鍵詞:動物疫病;流行趨勢;動物檢疫
新時期下,國與國之間的交流貿易日趨密切,動物疫病傳入風險較為嚴峻。一旦傳入口蹄疫、牛瘟等動物疫病,將會在極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同時,人畜共患病在動物疫病中占據較高的比例,如果不能夠有效防控,人類健康、公共安全也會受到威脅。因此,要通過出入境動物檢疫工作的開展,對外來動物疫病的傳入進行良好控制與預防,促使我國畜牧業健康發展得到保障,公共衛生安全得到切實維護。
1 動物疫病流行趨勢
1.1 疫情處于活躍期
受氣候變化、人畜流動性增加等一系列因素的綜合影響,全球范圍內動物疫病的發生頻率顯著增加。一些動物疫病過去僅僅在某一個區域流行,目前已蔓延到全球范圍。部分發達國家接連暴發口蹄疫、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且向其他國家進行傳播。而在生態、社會等因素的作用下,有諸多新的疫病出現于欠發達地區[1]。
1.2 病原變異明顯
動物個體之間頻繁傳遞病原,或于同一細胞中增殖異種病原,或受免疫壓力的影響,導致病原基因突變、重組等問題的出現,這樣將會誘發一系列新的病毒或新類型病毒。特別是在國外一些地區,人與動物的流動頻率較高,病原體的增殖機會顯著增多,對新株、新病原的產生起到了促進作用。
1.3 公共衛生態勢嚴峻
人畜共患病在動物疫病中所占的比例較大,這些疫病不僅會對畜禽生長造成威脅,又會傳染給人類,加劇了公共衛生安全形勢。以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為例,禽類感染之后容易死亡,又會通過多種途徑對人類進行感染。
2 動物疫病流行的影響因素
2.1 養殖模式
新的形勢下,動物養殖規模顯著擴大,工業化水平逐步提高,明顯降低了病原體原有的種間障礙,增多了可增殖和潛在可增殖的宿主,病原體在增殖過程中便容易出現核酸復制錯誤的現象,進而增大了病原體的變異幾率。以瘋牛病為例,其產生原因主要在于人們將肉骨粉添加到奶牛飼料中。同時,受品系純化、近親繁殖等因素的影響,動物機體更容易感染病毒,這樣將會流行那些原來十分少見的動物疫病。此外,規模化養殖會加重污染問題,增大細菌性疾病的危害。
2.2 生態環境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之增大了人類活動范圍,這樣人類將容易接觸到自然界原有的病原,激活部分內源性病毒,導致感染性病毒粒子的產生,進而流行動物疾病。同時,氣候變化趨勢不斷增強,部分地區面臨著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隨之誘發蟲媒疾病與野生動物疾病。
3 出入境動物檢疫對策
近些年來,隨著對外貿易的快速增長,顯著增強了外來動物疫病防控的復雜性。為避免外來動物疫病傳入國內,需將出入境動物疫病防疫體系完善構建起來。自2018年起,出入境檢驗檢疫職能已經全部劃入海關總署。在海關監管系統中充分融入動物檢疫工作,促使出入境動物疫病防控質量得到提高。
3.1 強化風險分析與檢疫準入
在海關風險防控體系中要統一研判與處置動物疫病風險分析體系,將動物疫病風險防控中心針對性設立起來,以便對國內外動物疫病發生和發展動態進行密切關注,將動物疫病風險分析工作經常性開展起來。要對進口檢疫準入條件進行適當設置,將統一的保護水平確定下來。在鼓勵進口優良畜禽品種的基礎上,對檢疫準入管理工作進行強化,避免傳入疫病風險[2]。
3.2 強化指定口岸建設
在出入境動物檢疫體系中,非常重要的一項措施為進境產品指定口岸管理,由指定口岸進口動物及其制品。新時期下,受社會經濟發展的影響,顯著增長了市場對動物及動物產品的需求,而目前進出境動物隔離場難以與新時期的發展要求相適應。面對這種情況,需對進口動物指定口岸布局進行科學優化,對進出境動物隔離場建設區域進行合理選擇。通常情況下,隔離場需遠離大城市,但具備良好隔離條件與便捷交通條件等,且避開無規定動物疫病區。這樣一旦有動物疫情發生,可以最大程度上降低疫病傳播風險。同時,要重點監管各個口岸的出入境動物及動物產品,促使傳染病傳入風險得到降低。此外,需做好指定口岸的管理工作,將規范化標準統一制定出來,積極應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逐步提升口岸管理的智能化水平。要將綜合評價體系構建起來,量化評價各指定口岸的動物檢疫成效。
3.3 提升檢疫防疫能力
為避免傳入外來動物疫病,需通過口岸檢疫工作的實施,對動物疫病傳入渠道進行封堵,嚴格檢疫進出口動物及其產品。指定口岸需對隔離檢驗制度進行完善,對各項查驗設施進行優化,落實分類管理原則。且對各類逃漏檢行為進行嚴厲打擊,切實發揮口岸檢疫的職能作用。①要科學制定與修訂一線檢疫工作手冊,依據相關法律進行嚴格執法,且將權責統一的執法機制構建起來。要向監管一線人員查驗工作中融入動物檢疫任務,經常性培訓一線查驗人員,促使其檢疫檢驗知識得到更新,綜合檢疫能力得到提高;②要對出入境動物檢疫力度進行加大,對國外動物疫情信息等進行全面收集,禁止疫區的動物及其產品流入我國。嚴格監管疫區貨物,避免夾帶動物及其產品。做好國際運輸的管控工作,嚴格檢疫監督來自疫區的人員、物品等,封存疫區的肉類及其制品;③現階段動物及其制品的走私形勢日趨嚴峻,要積極聯合其他相關部門,大力打擊對動物及其產品進行非法進出口的主體,促使國門安全得到保障;④要科學規劃與建設檢測實驗室,配備必要的人員與設施,高效檢測各類動物疫病,且需能夠應急處置動物疫病風險;⑤為對動物防疫質量進行評估,需將疫病監測機制構建起來。可將監測點設立于出入境動物隔離場等周圍,將隔離帶、免疫防護帶等建設于邊貿集中區域,系統監測動物疫病發生情況。特別是一些邊境區域面臨著周邊國家的疫情威脅,需設立監測區,對境外周邊國家的疫情進行主動監測。同時,做好消毒控制等工作,避免傳入動物疫病[3]。
4 結語
綜上所述,動物疫病不僅會對畜牧業發展造成影響,而且嚴重威脅人類健康。面對日益嚴峻的外來疫病傳入形勢,需切實加強動物出入境檢疫工作。在關檢融合的背景下,需大力創新動物檢疫模式,將出入境動物疫病防控體系完善、科學的構建起來,促使出入境動物疫病防控質量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1] 駱德文.動物檢驗檢疫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J].農家參謀,2019(20):151.
[2] 張晉強,丁健,李孝軍.我國口岸動物疫病傳入途徑與防控對策[J].中國動物檢疫,2020(2):54-58.
[3] 林穎崢,張冠楠,李樹清,等.口岸入侵病媒生物特征及防控策略[J].中國動物檢疫,2019(9):2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