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年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18
摘要:奶牛產后癱瘓作為一種分娩前后常見的代謝性疾病,需要重點做好防治。本文主要是從發病的原因、臨床癥狀以及鑒別診斷出發,提出了綜合防治的措施。
關鍵詞:產后癱瘓;病因;臨床癥狀;鑒別診斷;防治
奶牛產后癱瘓也被稱為是生產癱瘓,是母牛在分娩的過程中突然發生的一種嚴重的代謝性疾病,屬于奶牛常見的產科疾病,產奶量高且膘情好的青壯年奶牛尤其容易發病。近些年隨著奶牛養殖業的不斷發展,產后癱瘓的發病率也在逐年的上升,如果不對其及時預防和治療,就會給奶羊養殖業帶來不利的影響。
1 病因分析
1.1 飼養不合理
在喂養懷孕奶牛的過程中,飼料配比具有單一性,尤其缺乏青綠飼料,無法為妊娠期母牛提供足夠的維生素和微量營養物質。另外,奶牛圈舍較小,沒有足夠的運動空間,這種惡劣的飼養環境會導致奶牛體內血鈣的急劇下降,最終出現奶牛產后癱瘓的現象。另外,奶牛在分娩之后會有較高的泌乳能力,也會有大量血鈣排出體外,也會影響到體內血鈣水平。
1.2 血鈣濃度降低
奶牛出現產后癱瘓的直接性原因就是血鈣濃度的降低,引發血鈣濃度降低的因素有很多。在奶牛妊娠的后期,胎兒的生長發育會讓奶牛出現食欲降低的現象,這就導致其胃腸功能出現減弱,因此無法很好的從飼料中對鈣質進行充分的吸收。再加上胎兒發育過程中,骨骼發育速度較快,會大量的吸收母體骨骼鈣質,直接導致母牛出現血鈣濃度下降的現象。妊娠奶牛的分娩也是大量消耗血鈣的重要環節,并且在生產完畢之后,奶牛還會大量的產奶,大量的血鈣和磷都會從乳液中排出體外,使得奶牛全身的血鈣濃度進一步降低。在這個過程中,母牛的甲狀腺功能也會出現減退的現象,無法對骨骼中的鈣質進行充分的利用。上述多種因素共同導致奶牛血鈣濃度的急劇下降,無法對正常的肌肉收縮力進行有效的維持。
1.3 大腦皮層缺氧
母牛在生產的過程中出現癱瘓的現象,與腦皮質興奮過度有著重要的關系。低血鈣和腦缺氧如果聯合發生,還會進一步的加重病情。在奶牛分娩之后,其乳房會出現迅速增大的現象,奶牛機體中血液容量的20%都會流經乳房,再加上腹壓會出現突然下降的情況,就會使得腹腔中不同臟器都出現被動性充血的現象。上述血流量進行重新分配之后,就很容易造成腦貧血和大腦缺氧的現象[1]。
2 臨床癥狀
奶牛產后癱瘓癥在前期的臨床表現就是精神不振,病牛的四肢會表現有肌肉震顫的現象,尤其在站立狀態下還會伴有明顯的抽搐感,逐漸的就會在行動上有所表現。在行走的過程中,奶牛會出現明顯的姿勢問題,具體的表現就是左右搖晃,還有磨牙和搖頭的異常性表現,奶牛整體都呈現出一種精神狀態不良的現象;患病的后期,病牛會有臥地不起的表現,四肢已經出現無法獨立站立的現象,患病牛只在呼吸上也會逐漸的變得緩慢,體溫逐漸的下降,還會伴有呻吟的狀況,最終進入到昏迷的狀態當中。在出現這種情況之后,沒有經驗的養殖戶會比較緊張,此時的奶牛會進入到假死狀態,必須及時治療,否則會真的死亡。
3 鑒別診斷
3.1 與酮病的鑒別
產后癱瘓一般是在奶牛分娩之后的3d之內發生,但是酮病一般是從奶牛產后1~180d的階段當中都有可能會發生。酮病會造成病牛血液、尿液和乳汁丙酮濃度升高的現象,患病牛只所呼出的氣體也會有類似于爛蘋果的味道,據此可以對二者進行區分。
3.2 與瘤胃酸中毒的鑒別
這兩種疾病都會導致病牛出現臥地不起的現象,但是對于患有瘤胃酸中毒的患牛來說,在受到刺激之后經常都會有一定的反應,并且體溫也會有隨之增高的現象。但是對于產后癱瘓的病牛來說,其軀體在受到刺激之后一般不會有很大的反應,并且體溫會出現降低的現象,據此可以區分兩種疾病。
4 防治措施
4.1 主要的預防措施
1) 提供良好養殖環境 要對牛舍做好合理的設計,保證有足夠的場地讓奶牛可以運動,通過這樣的方式強化奶牛體質,尤其是妊娠奶牛。奶牛一旦缺乏足夠的運動就會直接影響到鈣質的轉換,無法實現對鈣的良好吸收,繼而導致出現產后癱瘓的現象。
2) 分娩過程的科學助產 奶牛在生產的過程中稍不注意就會造成癱瘓的癥狀,因為在產出犢牛之后,母牛會受到后腹壓突然急劇降低的影響而導致腦部出現供血不足的現象,進而引發癱瘓的現象。因此在奶牛生產過程當中,護理措施是需要關注的內容,一旦發現有奶牛出現難產的現象,一定采取科學助產的措施來做好應對[2]。
3) 做好產后管理工作 奶牛的助產工作須有嚴格的消毒處理,要將相關規程作為主要的依據,根據具體的要求來開展相關的工作,注意動作的輕柔,避免給產道和神經造成損傷,導致出現產后癱瘓的現象。在母牛生產之后不能立刻擠初乳,尤其對具有病史和瘦弱的奶牛來說更是如此,最初階段最好是只擠奶2.0~2.5kg,保證少量多次逐漸增量,到第7日時才可正常操作。在擠奶過程中如果出現了癱瘓癥狀,一定立即停止操作,讓奶牛的乳房內部還維持在壓力狀態當中。
4.2 主要治療對策
1) 西醫治療 奶牛出現產后癱瘓之后,要緊急補充鈣元素,同時還要配合乳房注射治療,通過這樣方式來對血液中的鈣元素水平進行迅速的提升,對腦組織缺血和缺氧的狀態可以及時的消除,并且能夠實現對血鈣的有效調節,保證血鈣處于平衡的狀態。在確診該病之后,還要使用3%硼酸的葡萄糖酸鈣溶液,一次緩慢注射500mL,如果6h后病牛癥狀沒有消退的表現,還需要重復注射,但是注意次數不能超出3次。另外還可以采用乳房送風治療的方法,尤其是對多次使用補鈣方式都沒有有效效果的病牛來說,能夠顯現出不錯的效果。在空氣進入到乳房之后可以產生對乳腺內神經末梢的刺激,然后傳到大腦當中就可以將大腦皮質的興奮性進行提升,進一步消除抑制狀態。另外,還能增加乳房的壓力,進一步減少乳房的血流量,讓全身各個臟器組織的血液供給量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最后還要注意母牛在進入干奶期后需要逐步降低日糧中鈣元素的投喂量,這也是預防產后癱瘓的重要方法[3]。
2) 中醫治療 中醫治療是將對癥下藥作為主要的原則,依據奶牛實際病情來采取治療。一般可以取黃芪45g,益母草、杜仲、山藥、黨參、茯苓、川芎、當歸、續斷、白術、熟地各30g,黃連、黃芩、陳皮、大黃、紅花各20g,甘草15g,上述方劑共研細末之后加入適量開水沖服,1劑/d,連續使用3~5d就可以得到不錯的效果。
5 結語
總之,奶牛生產癱瘓是養殖中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需要根據其發病原因做好預防,并且要結合實際的病情發展狀況提供針對性的治療措施,進一步的提高防控的質量,降低發病率,保證奶牛養殖業的養殖效益。
參考文獻:
[1] 楊金生,李琳,劉云志,等.奶牛產后癱瘓的診斷與綜合防治[J].中國乳業,2019(5):52-55.
[2] 黨娟.奶牛生產癱瘓病因與防治[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19(16):125-126.
[3] 靳秉武.奶牛產后癱瘓綜合征的致病原因及防治措施[J].當代畜禽養殖業,2015(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