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23
摘要:在犢牛保育過程中,犢牛肺炎是一種常見病,發病率高,犢牛出生后年齡小、機體抵抗力差、各器官發育不完善以及對各種應激因素敏感是造成犢牛肺炎的主要原因。通常包括大葉肺炎和小葉肺炎以及支氣管肺炎。一般而言,春季和冬季發病率最高,會嚴重影響犢牛,引起消化道疾病繼發感染或呼吸功能障礙。該病導致犢牛生長遲緩,嚴重時會導致牛場整體生產效益的下降。鑒于此,本文主要論述了犢牛肺炎的病因、癥狀及治療方法。
關鍵詞:犢牛肺炎;發病原因;臨床癥狀;治療措施
犢牛肺炎是新生犢牛喂養過程中的一種傳染病。該病發病率高,發病突然,病因復雜。養殖場犢牛出現肺炎,很容易引起其他疾病,尤其是繼發性的犢牛疾病,將對臟器造成嚴重危害,尤其是消化道器官以及呼吸器官,從而嚴重降低犢牛的存活率。如果不及時有效地處理,往往會影響犢牛的健康以及給農民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所以說,作為養殖場獸醫和管理人員,加強犢牛肺炎的監管力度是非常重要的。養殖場一旦發生該病后,必須查明發病原因,積極的、有效的采取相應措施,保證犢牛肺炎的治療效果,以此來降低犢牛發病率。
1 犢牛肺炎發病特點
犢牛肺炎的發生與犢牛日齡的增加呈顯著的負相關。新生犢牛在7日齡內發生肺炎感染,將會嚴重損害犢牛機體的健康,尤其是犢牛臟器的活力。出生后,犢牛對初乳的要求顯著增加,這是由于初乳中富含犢牛所需的免疫球蛋白。如果犢牛沒有及時補充初乳,犢牛攝入的免疫球蛋白量過少而造成犢牛抵抗力的降低。加之外界環境的突然改變,尤其是溫度和濕度發生變化,犢牛就會出現嚴重的應激反應,此時極易導致犢牛肺炎的發生。與7日齡犢牛相比,8~30日齡犢牛的發病率較低,總體發病率低于35%。犢牛8~30日齡出現肺炎主要與農場管理不當有關。如果犢牛舍衛生環境差,大便積聚嚴重,有毒有害氣體的積聚會引起小牛肺炎的發生。30~180日齡犢牛的發病率低于5%,顯著低于前兩日齡,即便如此,也會嚴重影響犢牛的健康。這是由于該階段是斷奶犢牛生長和發育的最關鍵時期。此時,如果飼喂不當,尤其是斷奶方法不科學,繼而引發犢牛應激反應,進一步影響消化功能。該病可全年發生,但春季和冬季的發病率最高,這是犢牛出生的集中時期。而且冬季和春季,外界氣溫低,有許多壓力因素,而且晝夜溫差大,因此犢牛免疫力容易減弱并引起犢牛肺炎的發生。
2 犢牛肺炎的發病原因
導致犢牛肺炎的因素非常多而且相當復雜。犢牛肺炎的傳播主要與犢牛呼吸器官發育不全和各器官功能障礙有關。在冬春交替季節,犢牛舍冷熱溫度的不斷刺激將導致嚴重的應激反應,進一步引發犢牛肺炎。在寒冷的冬季,如果此時的溫度低于8℃并且濕度高于75%,該時犢牛舍既濕又冷,則很容易引起低溫和高濕度刺激犢牛而使得犢牛患肺炎。如果犢牛舍遭受其他外界環境的劇變,如雨雪侵襲也有增加犢牛肺炎的發生幾率。與此同時,其他病菌的蔓延也會導致犢牛肺炎的發生。
3 犢牛肺炎的臨床癥狀
犢牛肺炎可分為慢性支氣管炎和急性肺炎。相比急性肺炎,慢性形式的特點是呼吸困難和持續咳嗽。患病犢牛一般而言精神狀態良好,采食量不會降低甚至是有增加的趨勢,犢牛會表現出緩慢的增長,但是犢牛的運動將會失調。患病犢牛的呼吸道癥狀較為明顯,尤其是犢牛進食或劇烈運動后,肺部聽診有干啰音、濕啰音等,而且發病周期較長。恰恰相反,犢牛急性肺炎發生相對較快,但是死亡率較低。犢牛發病后,主要癥狀是頭頸向下延伸、頭下垂、食欲不振、甚至完全停止進食、精神嚴重惡化,常伴有痛苦的咳嗽。進一步觀察會發現病牛的后毛變的粗糙,鼻孔處將會流出化膿性或清澈的鼻液,而且呼吸急促和低沉,偶爾會出現哮喘。幾頭病牛張著嘴呼吸,經常表現為腹式呼吸。如果威脅到呼吸系統,病牛的口腔將會流出大量白色泡沫液體,同時伴隨著體重的迅速下降,體溫迅速升至40℃甚至高于40℃。聽診時心率明顯加快并且伴隨著不均勻的心率和肺部干啰音或濕啰音,病灶處有濁音[1]。
此外,不當的喂養管理會損害犢牛的健康,并容易加速疾病的傳播。該病可全年發生,但春季和冬季的發病率最高,這是犢牛出生的集中時期。而且冬季和春季,外界氣溫低,有許多壓力因素,而且晝夜溫差大,因此犢牛免疫力低下,容易減弱抵抗力,并引起犢牛肺炎。
4 犢牛肺炎的病理學變化
尸檢犢牛后,犢牛氣管和支氣管有明顯的紅色或灰色泡沫液體流出,伴隨著喉嚨充血出血。肺腫,硬,暗紅色,觸感猶如按壓肝臟般。一些病變主要集中在一側肺,而另一些則同時發生在兩側肺。有的表現為局部肺炎癥狀,有的表現為彌漫性肺炎癥狀,甚至引起其他器官病變。大量的紅色液體積聚在死牛的胸腔內。當慢性肺炎發生時,肺表面常可見硬灰白色壞死性病變[2]。
5 犢牛肺炎的治療方法
在治療犢牛肺炎時,常采用中西醫聯合的方法進行診治。一般而言,結合病牛的臨床癥狀,西醫主要預防繼發感染的對癥治療原則,采取加強補液。選用0.9%氯化鈉注射液、硫酸慶大霉素、10%葡萄糖注射液、VC注射液和復合VB注射液,連續3d為一個療程。對于中暑引起的肺炎,可給牛口服或靜脈注射雙黃連注射液,劑量為30mL,并與其他抗生素合用。在育犢過程中,如果出現大葉性肺炎并具有明顯出血癥狀,酚磺乙胺注射液應給予1次/d,為期5~7d。麻杏石甘散、銀翹散聯合板藍根、連翹、杏仁、黃芩、無葉根、銀花、甘草各10g,石膏40g,桔梗、麻黃、麥冬、桑皮各6g。經過3~5d的治療,病牛的臨床癥狀可以消退和恢復[3]。
6 養殖場犢牛肺炎的預防
養牛場為更好地預防犢牛肺炎的發生,一定要特別注意飼養管理,平衡日糧中的營養供給,尤其是母牛妊娠期間,確保飼料的營養價值和均衡的營養,以確保妊娠到中后期的母牛有充足的營養,從而確保胎兒可以快速的增長和發育,并確保母牛生產出健康的、具有活力的犢牛。剛出生的犢牛要及時飼喂初乳,要注意的是患病母牛的初乳禁止被食用。人工飼喂的初乳溫度控制在38℃左右,避免初乳過冷或者過熱飼喂。犢牛舍內的溫度適宜,干燥以及適當的通風,以避免早晚溫差和對犢牛的不利刺激。確保犢牛舍里的墊草干燥干凈,每3~5d更換一次。每次更換墊草時,都要對牛棚進行徹底清潔消毒,并交替使用消毒劑,避免產生耐藥性。在冬春季節,犢牛島或者犢牛舍的管理人員應該定期檢查牛棚的通風和保溫情況。牛棚內應設置防風設施,防止牛患感冒引起的犢牛的肺炎和繼發感染。
7 總結
應采取預防為主,治療為輔的生產制度,在生產過程中,防止犢牛肺炎在養殖場的發生,才能確保養殖場最大的經濟效益。在日常飼養環節中,應制定科學合理的飼喂管理計劃,以保證飼料營養搭配的合理性以及科學性。在春天和冬天,犢牛島工作人員必須做好犢牛舍保暖防寒的一系列工作,以提高牛的身體抵抗力和降低呼吸道疾病,從而減少犢牛肺炎的發生,保證犢牛的健康生長以及牛場的經濟效益[4]。
參考文獻:
[1] 羅潔.新生犢牛肺炎病發生的原因及治療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4,10(3):54.
[2] 周培校,康立超,韓猛立,等.犢牛傳染性肺炎病原分析及其防治[J].中國奶牛,2013(17): 64-67.
[3] 范素菊,楊興東,安進.犢牛肺炎的診治[J].湖北畜牧獸醫,2011(9):39-40.
[4] 陳靜,羅婷.犢牛肺炎的診治報告[J].草學,2019(1):78-80.
作者簡介:趙鑫(1976.1— ),吉林舒蘭人,大專,獸醫師,研究方向:畜牧獸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