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春生
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1.11.076
摘要:江川區動物衛生監督所積極采取有效措施推進該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有效防控重大動物疫病,促進養殖業健康發展,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關鍵詞:畜禽無害化處理;防控;動物疫病
1 主要做法
1.1 強化宣傳教育,營造氛圍
通過專題培訓、案例宣講、刷寫標語、張貼掛圖、懸掛橫幅、印發材料等多種形式,大力宣傳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的重要性和病死畜禽產品的危害性,增強消費者的識別能力,加強對養殖、屠宰、經營等環節從業人員的教育,提高從業人員依法生產、誠信經營意識。及時曝光典型案件,有力震懾收購、販運、加工病死畜禽的不法分子,努力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累計投入經費2.26萬元,出動人員400余人次,發布相關信息9條;在水域周邊、街道、農村主干道,養殖場(小區)、畜禽交易市場、定點屠宰場和人口密集區等場所刷寫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宣傳標語1,370條、張貼宣傳掛圖350張、懸掛宣傳橫幅42條;印發《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責任告知書》《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告知書》等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宣傳材料6,500份;結合動物衛生監督執法工作實際,圍繞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典型違法案例,選印兩個刑事犯罪案例,開展以案說法活動6次,現場宣講危害食品安全、危害公民身體健康刑事犯罪案例,進行相關政策法規咨詢解答120人次;組織畜禽養殖、屠宰場從業人員集中開展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相關政策和法律法規培訓5期,總計1,600人次,發放宣傳資料2,500份;每年與畜禽養殖、屠宰場等簽訂防疫承諾書和畜產品質量安全責任書400份,嚴格落實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主體責任。
1.2 加強動物衛生監督體系建設,切實提高動物衛生監督機構的監管能力
①抓好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的教育、培訓和管理,提高動物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執法能力。組織開展動物衛生監督人員及村級動物協檢員專題培訓8期,培訓人員1,288人次;②投資3.6萬分別在大街、江城兩個生豬定點屠宰場安裝高清監控設施設備,強化屠宰環節全程監管,切實做好無害化處理工作。
1.3 加強畜禽規模養殖場監管,嚴格按照相關規定開展無害化處理工作
①明確畜禽規模養殖場監管職責。在養殖場上墻公示聯系人員姓名、聯系電話、服務事項等信息,建立聯系制度,落實動物衛生監管責任人,做到監管全覆蓋;②做好病死畜禽確認工作。依托鄉鎮(街道)獸醫員、村級防檢人員,建立一支有經驗、高素質的獸醫隊伍,為病死畜禽確認環節工作提供有力支撐;根據該區養殖數量及分布,合理確定病死畜禽確認環節人員數量及負責區域;養殖場(戶)要根據規模大小,合理設置無害化處理設施,養殖場(戶)發生病死畜禽要向鄉鎮(街道)動物衛生監督機構報告,參加畜禽保險的,同時報當地保險機構。經負責本區域確認工作的獸醫人員與保險勘察人員共同核實確認后,到指定地點作無害化處理;③嚴格程序,依規補助。嚴格憑監管官方獸醫出具的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證明上報,依照國家、省出臺的規模養殖場病死生豬無害化處理補助標準實施補助。2014年至今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病死生豬4,386頭,按照“誰處理、補給誰”的資金補助原則,已兌付補助資金20多萬元。規模場生豬出現死亡,全部按照《病害動物和病害動物產品生物安全處理規程》,由當地包片獸醫人員現場監督無害化處理后報江川區動物衛生監督所備案。
1.4 加強生豬屠宰企業管理,嚴格執行病害生豬及生豬產品無害化處理制度
①監督生豬屠宰企業,對檢疫、檢驗不合格的病害生豬及生豬產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目前,全區2個生豬定點屠宰場建立完善了生豬屠宰檢疫檢驗、病害生豬和生豬產品無害化處理等監管制度。屠宰檢疫檢驗不合格生豬及生豬產品無害化處理率100%;②根據國家商務部、財政部《生豬定點屠宰廠(場)病害豬無害化處理管理辦法》的規定,認真兌付上級補助生豬定點屠宰場(點)檢出的病害豬肉及其問題產品資金補貼。
1.5 加強督查,嚴肅查處
加強對全區畜禽養殖、運輸、屠宰等環節病死畜禽處置情況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違法行為,對在檢查中發現的隨意丟棄病死畜禽、不按規定處置病死畜禽及畜禽產品等行為依法嚴肅查處。累計立案查處隨意丟棄病死畜禽和不按規定處置病死畜禽及畜禽產品違法案件6件,實施行政罰款1.83萬元。
2 成效顯著
江川區病死(害)畜禽無害化處理工作,通過采取現場、加強監管、強化執法等綜合措施,病死(害)畜禽無害化處理顯著。①畜禽養殖環節推動建成92個無害化設施并投入使用,化尸窖處理病死豬8,339頭,節約處理費用148.43萬元,2015—2020年貢獻生豬產值10,694萬元;②生豬屠宰場投入12萬元購置符合環保要求的電氣化焚燒爐,對檢出病死(害)動物及動物產品進行焚燒銷毀處理。2015-2020年無害化檢出病死(害)動物及動物產品773頭。
3 存在問題
3.1 無害化處理不規范
散養戶對病死畜禽通過掩埋進行無害化處理時,缺乏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常識,在處理過程中常會出現選址不合理、掩埋不深、消毒不嚴、處理不徹底等問題。病死畜禽雖經掩埋,但仍然對周圍環境和地下水源等造成污染,也給動物疫病防控留下隱患,而且有可能威脅人民群眾身體健康,起不到真正的無害化處理效果。
3.2 無害化處理意識淡薄
由于動物及動物產品流通頻繁,流通量大,飼養量大,點多面廣,加之動物飼養、經營、運輸等從業人員無害化處理意識淡薄,亂丟亂扔病死畜禽的現象時有發生。
4 建議
4.1 加強宣傳,正面引導
不斷加大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相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明確病死畜禽飼養者是死亡動物無害化處理的第一責任人,增強其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從源頭做好病死(害)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
4.2 積極引導,穩步推進
按照“政府主導、市場運作,統籌規劃、因地制宜,財政補助、保險聯動”的原則,穩步開展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工作,以動物防疫條件審核、換證、項目建設工作為契機,加快推進規模養殖場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建設,逐步構建處理責任明確、運行機制完善、經費保障到位的無害化處理體系,全面提升該區無害化處理水平和疫病防控能力。
4.3 加大監督執法力度,建立長效監管機制
①亂丟、亂拋病死動物的行為要堅決予以打擊,按《動物防疫法》的有關規定,對亂丟、亂拋、隨意處置、經營加工病死動物的養殖戶或從業人員進行嚴肅處理,對涉嫌犯罪的要依法移交司法部門追究其刑事;②要建立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舉報制度,公布舉報電話,鼓勵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對病死動物無害化處理的監督。
4.4 建設無害化設施
結合長江經濟帶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項目,在全區16個畜禽集中養殖點(正在建設)建設病死畜無害化處理設施設備,進行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