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水梅

2021年9月10日,由德爾塔變異毒株引發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在莆田出現,之后疫情迅速向泉州、廈門和漳州傳播。漳州臺商投資區于9月16日確診首個病例,截至9月17日共報告確診病例3例,為共同居住家庭成員。在此次疫情防控中,漳州市按照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福建工作組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確保疫情不外溢、不擴散作為重要任務,突出快、嚴、實、細,有力有序有效落實各項防控工作,堅決打贏了這場疫情防控的阻擊戰、殲滅戰。
從疫情發生到封控解除,由市直機關黨員抗疫突擊隊、黨員志愿者、臺商投資區機關干部和社區工作人員組成的封控工作組,把社區防控工作挑在肩上,堅守一線,不退半步,終于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速度與溫情
金秋十月,清晨的陽光顯得格外的明媚。10月8日復學第一天,漳州市各學校全面恢復線下教學。學校門口秩序井然,老師、護學崗、門衛、志愿者們各司其職,迎接同學們。沉寂許久的校園,又迎來了同學們的歡笑聲。孩子們帶著活潑和朝氣,有序錯峰返校。“體溫正常”“間隔一米”“拉開距離”等聲音不絕于耳……次日,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播出了漳州一中和薌城實小復課的新聞,畫面記錄下了一些精彩的瞬間,漳州學子們一張張臉上寫滿了歡欣。
隨著漳州全市調整為低風險區后路口解除封堵,一些社區居民揮舞著國旗與志愿者和工作人員齊聲高唱《歌唱祖國》。“長假可以好好放松一下了,想著所有的人都要恢復正常的生活節奏,心情特別激動,感謝志愿者,感謝所有人的付出。”國慶節前一天,有不少市民忍不住在朋友圈里曬出了自己的喜悅。沿街店鋪相繼開門營業,一些市民走出家門休閑、購物,街道也逐漸恢復了人氣;國慶長假過后,漳州全面復工復產復學,大家的生產生活恢復了往日的模樣。
在這場同疫情的較量中,不管是白衣為甲、逆行出征的醫務人員還是大愛無疆、無私奉獻的志愿者,不管是臨危受命、緊急攻關的科研人員還是無懼酷熱、堅守崗位的社區工作者,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處處都有沖鋒陷陣的身影,處處都閃耀著速度與溫情。
讓我們把目光退回到2021年9月16日凌晨1點多,漳州臺商投資區(臺商區)新冠疫情突發。接到信息報告后,凌晨2點半,漳州市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指揮部立即啟用應對莆田疫情流調后備隊伍。流調隊伍迅速集結,在市衛健委副主任張子華和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張添林帶隊下,奔赴臺商區。到達駐點后,隊員們來不及從車上卸下行李,立即到達疫點開展流行病學調查,獲取第一手資料。
流調隊員通過面對面流調、電話流調、查看監控等方式,結合公安大數據,抽絲剝繭查找出病例密接人員和次密接人員。臺商區首例病例后續流調工作尚未結束,第2、3例新冠病例又先后出現,流調隊員立即分頭進入這三例病例的緊張流調工作中。
時間緊、任務多、工作重,隊員們毫無怨言,不眠不休連續奮戰近60多小時,全面掌握3例新冠肺炎患者及其相關人員的各類信息,為臺商區疫情防控工作指明方向。
“以快打快、以快制快,與病毒賽跑、與時間賽跑,分秒必爭,抓早抓小,努力用最短時間、最低成本獲得最大防控成效。” 快速啟動戰時機制,快速開展流調溯源,快速做好人員排查,快速推進核酸檢測,快速跟進宣傳引導,有許多人在不停奔忙;也有許多人安心居家,做好防護。不管是在抗疫一線,還是身處防控區,漳州百姓深諳“一盤棋”的道理,同心抗疫。很快,好消息不斷傳來:9月28日,為阻斷疫情傳播,做到徹底清潔,保障人民安康,臺商區在全區范圍內開展第三輪全員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為助力臺商區核酸檢測工作,全市共計800名核酸采樣人員于當日凌晨陸續出發,馳援臺商區。他們中有曾馳援廈門市的“老將”,也有2021屆新入職的“新兵”;幾乎同一時間段,來自薌城、龍文、龍海、長泰等八個縣(區)的隊伍共計630名醫護人員也從各地陸續出發。自9月12日開始,在短短的16天內,他們中不少人已先后兩次趕赴廈門市協助開展核酸采樣工作。
黨旗高高飄揚
疫情就是命令。面對復雜嚴峻的疫情防控任務,一名名共產黨員挺身而出,一個個戰斗堡壘巍然挺立,鮮紅的黨旗在抗疫一線高高飄揚。一個個感人的故事,一處處動人的細節,交織成震撼人心的英雄圖譜,直抵人們的內心深處。
9月17日下午,市直機關首批65名黨員干部火速集結,馳援漳州臺商區,作為社區管控專班人員,開展“群防群控、全民抗疫”工作;9月18日,由市直機關黨員干部突擊隊、臺商區機關黨員干部和志愿者組成的封控區臨時黨支部迅速成立,大家分工明確,年輕黨員主動沖鋒在前,穿著厚厚的防護服進入小區,協助核酸檢測采樣、配送日常生活用品。老黨員每晚加班統籌協調物資;431名第六批駐村第一書記在疫情防控一線當好“主心骨”,展現“硬核”擔當;沖鋒在前的采樣“娘子軍”,剛剛支援臺商區核酸應急采樣,一回社區便馬不停蹄投入核酸采樣工作的護士,再次報名馳援廈門。“作為一名黨員,哪里有疫情,哪里需要我,我就要往前沖!”許多黨員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2021年中秋月圓的那個夜晚,注定令人難忘。臨走之前,她指著大棚外的燈笑著說,“大老遠就看到兩個‘月亮,天上一個,這里一個,亮亮的,照著人心里暖暖的。”節日里,馳援“疫”線的黨員干部、醫護人員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傾吐心聲,“守護你,有鄰有我”;防疫一線,與時間賽跑的“擺渡人”,他們身穿厚厚的防護服,轉運群眾至隔離點進行醫學觀察;黨員干部、志愿者在村口要道24小時值守,最大限度切斷疫情輸入途徑……
把握流調溯源,及時發現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鎖定風險點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我市第一時間從公安、衛健、工信、數字辦等部門抽調人員,組建30支市級流調隊,支援臺投區的流調工作,利用大數據手段和面對面方式,精準研判病例活動軌跡,快速查明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堅決做到逢“陽”必報、逢“陽”即報、接報必查、先管后篩,并對與之接觸的人群賦黃碼管理,為防擴散搶得了時間。同時,在全市范圍組建了流行病學調查隊,組建了流行病學調查行動小組,并按照每個村居(村委會和居委會的統稱)3-5人的規模,在1938個村居配備了6443名流調協查員,邀請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工作組專家開展流調工作培訓,深入查找其他中高風險地區入漳的密接者和次密接者,均在第一時間落實“應隔盡隔、應轉盡轉”。
為筑牢共同防控疫情的嚴密防線,全市把人員排查作為快速找準人、盯住人、管住人的重要手段,嚴格落實“四早”要求,根據各中高風險地區推送信息,由一名鎮街干部、一名村居干部、一名醫務人員、一名網格員、一名公安干警組成“五包一”工作組,第一時間深入開展地毯式、無死角摸排,逐一落地查人,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點,限定2小時內排查完成,做到縣不漏鄉、鄉不漏村、村不漏組、組不漏戶、戶不漏人。在疫情防控形勢較為平穩后,深入開展“家家訪”行動,通過“一封信、三詢問、一告示”方式,挨家挨戶查找大數據排查不到的從涉疫城市入漳人群,不漏一人。
一名名黨員像一顆顆的螺絲釘,在各項工作中始終沖鋒在前:漳州市把核酸檢測作為精準找到感染者、科學定位傳染源的重要任務來抓,在重點地區實行全員核酸檢測的基礎上,加密重點場所、重點機構、重點人群的檢測頻次。從9月13日開始,組織全市所有學校師生員工,開展第一輪核酸檢測,累計檢測108.3萬人;廈門通報確診病例后,立即主動排查,第二天啟動臨近廈門4個區的全員核酸檢測,結果均為陰性。臺投區發生疫情后,抽調980名醫務人員火速增援,確保“采、送、檢、報”各環節順暢高效。
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疫情發生后,我市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強化黨建引領,成立戰“疫”一線臨時黨支部457個、“黨員先鋒崗”5790個,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調動方方面面的力量投入工作,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注重發揮志愿者作用,發動各行各業志愿者37萬多人次,投入社區物資配送、道路交通管制、核酸檢測、社區測溫掃碼等服務工作。機關干部帶頭沖鋒在前,先后抽調市直機關和縣鄉干部18214人、公安干警10472人,第一時間進駐社區,與廣大醫務工作者、社區工作者和人民群眾一道,構建強大的聯防聯控“主力軍”。
惟其勇毅篤行,方顯英雄本色。疫情在哪里,黨員干部就戰斗在哪里。防疫一線,黨旗高高飄揚,廣大黨員干部慎始如終,發揚偉大抗疫精神,爭做勇于擔當作為的表率,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殲滅戰, 交出了一份人民滿意的答卷。
全面打贏,我們必勝
9月22日,由海峽兩岸音樂人攜手創作的抗疫主題公益歌曲《城市亮光》發布。這首歌曲由閩南師范大學臺籍教師李姿瑩作詞、藝術學院副教授張琨琨作曲,臺灣歌手、閩南師大師生聯袂演唱。歌曲在歌詞上融入閩南方言,傳遞海峽兩岸同胞共同抗疫的心聲。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致敬抗疫“逆行者”,點贊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抗疫力量的歌曲,被國臺辦新聞發言人朱鳳蓮點贊,新華網客戶端推送后,單條點擊量超過200萬。
9月30日,解封日,勝利時!一封特殊的感謝信《馳援臺商區“疫”線的英雄們你們辛苦了!》刷屏微信朋友圈。25萬角美人發出了由衷的感謝:“感謝你們——臨危受命,星夜馳援;感謝你們——運籌帷幄,指導有方;感謝你們——下沉一線,守點固邊;感謝你們——同甘共苦,共克時艱;感謝你們——率先垂范,樹立榜樣。”“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正因為有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有你們的擔當和奉獻,我們才能取得疫情防控殲滅戰的階段性勝利。逆水行舟用力撐,一篙松勁退千尋。希望大家回原單位后,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區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我們將以不獲全勝絕不收兵的必勝決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為全市發展大局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角美人深情地寫道。
滄海橫流顯砥柱,萬山磅礴看主峰。我市注重把握“時、度、效”,及時、準確、公開、透明做好涉疫信息發布,適時舉辦3場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情況,主動回應關切,消除社會疑慮。疫情期間累計在《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央媒刊播報道46篇(條),在《福建日報》等主流媒體刊播報道630多篇(條),在市內媒體刊播12206篇(條),報道防控舉措,宣傳抗疫事跡,普及防疫知識,最大限度凝聚起全民戰“疫”力量。
筆者在閱讀眾多疫情防控的圖文時,注意到了一個細節:“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時無備”,做足做好防疫物資、隊伍力量等準備工作。按照疫情高峰期的使用量,落實醫療機構儲備保障30天、疾控機構儲備保障10天,其中,市本級共儲備口罩885.5萬片、醫用防護服9306套、民用隔離衣8438套、民用眼罩6658副、醫用護目鏡3929副、手套12.5萬只、醫用鞋套6.11萬雙,筑牢抗疫后勤保障防線。全市共有39750名衛技人員參與疫情防控,其中,參與抗疫一線15980人次,市醫院、市中醫院及8個縣(區)抽調醫護人員馳援莆田、廈門、臺商區疫情防控4299人次,負責保障流調溯源、核酸檢測等工作;還派出335人的核酸采樣隊伍先后馳援莆田仙游和廈門同安、集美,派出2批次各1000名醫護人員支援海滄區、湖里區核酸檢測,服務全省抗疫大局。
“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眾智之所為,則無不成也。”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全省、全市人民上下一心,匯聚起強大力量,終于驅散疫情籠罩的陰霾,迎來“疫”散花開的美好時光。“踏平坎坷成大道,越是艱險越向前。”漳州人民會堅定信心、振奮精神,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奮力奪取雙勝利,在譜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福建篇章的新征程中交出令人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