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 陳達強 徐晴



摘要:本文針對湖南工業大學“以市場為導向,以能力為核心,全面提升創新素養與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提出以包裝設計專業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將設計項目、實習實戰、創新攻堅等環節提前導入到大學課程體系當中,構建“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以“設計訓練實戰化”、“設計實習實訓化”、“設計創新科研化”的“三位一體”融合實訓模式,打造“學—練-研-創”聯動式課堂,營造校內校外、立體化、多維度的實訓大環境,切實解決學校教育、學生就業、企業需求三方面的矛盾。
關鍵詞:三位一體;設計訓練實戰化;設計實習實訓化;設計創新科研化
中圖分類號:TB4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400 (2021) 10-0040-05
基金項目: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教學改革研究項目(HNJG-2020-1321);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廳新文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湘教通[2021]94號);2020年度湖南省教育廳省級線下一流本科課程(湘教通[2020]322號文件);2020年湖南省教育廳課程思政建設研究項目(HNKCSZ-2020-0865)
Research On “Trinity” Training Mode of Packaging Design Specialty
——Guid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al Ability
HUANG Dan, CHEN Da-qiang, XU Qing(Colleg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NUT, Zhuzhou 412007,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Hun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 talent training goal of “taking the market as the guide, taking the ability as the core, comprehensively improving the innovation literacy and ability”, It is proposed that, guided b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packaging design major, design projects, practice, innovation and other links should be introduced into the university curriculum system in advance, and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platform” should be constructed. The “Trinity” integrated training mode of “design training practice”, “design practice practice training” and “design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should be adopted to create the “learn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mode- The “practice research creation” interactive classroom is to create a threedimensional and multi-dimensional training environment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effectively solve the contradictions in school education, student employment and enterprise demand.
Key words: Trinity; practical design training; practical design practice; innovative design research
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高等教育得到長足發展,近年來伴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逐漸顯得后勁不足、脫離市場,不可回避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專業知識與實踐操作明顯脫節現象,由此引發了各地高校有關人才培養的深度思考。
1 現狀分析
在學習和借鑒的基礎上,我國藝術設計高等教育經過30多年的實踐與探索,取得了一些階段性進步和成果。與世界設計強國相比,我國對于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時間尚短、經驗依舊不足,整體水平與世界發達國家還有明顯差距;就內部環境而言,中國近年來發展勢頭迅猛拉動了對應用型人才高標準和多元化需求,高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弊端由此顯現。在現行高等教育體制下,包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薄弱環節有以下幾個方面。
1.1 教育改革缺少針對性
設計專業門類繁多,藝術設計教育改革過程中存在專業界限模糊的現象,人才培養方案個性特色不夠鮮明,不同專業的教學大綱、課程體系、教授方法大同小異、換湯不換藥,缺少對各自專業應有的針對性,藝術設計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但效果差強人意,與如今大力倡導的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目標和質量不相匹配。
1.2 設計訓練脫離實際
課堂教學過程中,紙上談兵的傳統訓練模式也暴露出課程設計往往背離市場、脫離實際,學生容易逐漸喪失自主創新的本能,缺少將設計作品與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相融合的主觀意識,缺乏對包裝材料、印刷技術、生產工藝、制作流程等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簡單講就是重理論輕實踐、重形式輕底蘊,綜合素養達不到包裝行業轉型與升級下對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1]。
1.3 實踐教學脫離生產
近年來,盡管國家在高校辦學上給予了強大支持,各類高校及其獨立學院在辦學條件上都有明顯改善,尤其是在高校實驗室建設上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但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模擬性實驗畢竟替代不了真實性生產實踐,特別是針對包裝設計這種對實踐操作要求極高的專業來講,缺乏設計實踐和生產經驗已然成為越發明顯的問題。
1.4 師資隊伍建設滯后
教師是課堂的主體,是學校發展的動力。各高校在引進高層次人才的同時,往往容易忽略對自身師資質量的提升,在搭建教師發展平臺、互動學習平臺、組織教師分類培訓、對外學術交流以及深入企業生產一線學習和實踐鍛煉方面重視度不夠,尤其是在生產實踐環節上比較欠缺。
1.5 課程評價考核存在局限
考評機制過于單一,側重對專業基礎和設計理論的考核,較少對設計實踐、實踐應用、創新創業等綜合能力的整體考評要求。任課教師單方、單向度評定方式對于設計專業而言,過于主觀、片面,缺少客觀、多元性。
2 應對策略
包裝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傳統的教學模式難以適應當今社會發展,沒有具體的實踐與經驗,很難掌握包裝設計專業的核心技能。為培養創新性與應用性相結合的復合型包裝設計人才,在堅持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培養的基礎上,通過對包裝設計藝術人才培養模式的梳理,完善課程規劃與市場崗位設定相匹配,面向市場需求,加強校企合作內涵建設,以包裝設計專業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導向,將設計項目、實習實訓、創新攻堅、成果轉化等環節提前導入到大學課程體系當中,創建“創新創業實踐教學平臺”,以“設計訓練實戰化”、“設計實習實訓化”、“設計創新科研化”的“三位一體”融合實訓模式[2],打造“學-練-研-創”聯動式課堂,構建校內校外聯動、立體化、多維度的實訓大環境。切實解決多年來存在于包裝設計專業本科教學中,學生創新意識不足、實踐動手能力較弱、專業理論和設計實踐難以銜接等問題。通過“三位一體”融合實訓模式,使學生掌握項目對接-項目啟動、設計實踐-現實生產、科研創新-成果轉化的具體流程,增強自信的同時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競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力求通過這些方法緩解學校教育、學生就業、企業需求三方面的矛盾。
3 具體措施
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與時代發展同步,依據人才培養方案總體規劃教學思路,探索課程設置的有序性、連貫性和科學性,調整教學大綱、優化課程結構、更新教學內容、建立明確的教學目標,課程教學內容應從單一的側重設計能力培養拓展到對學生職業技能、綜合素質、思政教育等各個方面;教學方法與手段、課程設計與實踐教學等方面在原來的基礎上進行大膽改良和創新,以理論指導實踐,強化實戰、實訓環節,實現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無縫對接。具體措施如下。
3.1 設計訓練實戰化
3.1.1 訓練方式改良
在常規課程設計訓練中,以現實課題取代虛擬課題,摒棄閉門造車、紙上談兵的傳統訓練模式,聘請校外經驗豐富的包裝專業技師、設計實戰能力強的設計師為校外指導,將企業橫向課題、專業競賽課題、社會招標課題等具有現實意義的課題引入課堂,通過有主題、有目標、有針對性的設計實踐鍛煉,開拓學生眼界、提高學生審美眼光及藝術品味,以學促練、以練驗學、學練雙修、產學結合,強化理論教學的科學性和實效性,促進課程設計作業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和前沿性設計成果,達到提升學生專業水平和職業技能的目的。
3.1.2 考核機制改革
課程教學是人才培養的中心工作,而人才培養質量則是事關高校生存發展的生命線;考核機制改革必須建立以提高質量為中心的教育發展觀,加強教學質量評價。包裝設計藝術具有交叉性、整合性的特點,必須重視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和綜合素質的多元評價[3]。因此,從過去側重專業設計能力考核,轉變為對學生綜合能力整體評估;由任課教師單方、單向度評定,拓展為使用“網上評價”系統讓學生互評、校外專家共同參與的多方、雙向度評定,既注重結果也關注過程,從而實現全面考量、保障人才培養質量。
3.2 設計實習實訓化
依托母校固有資源、發揮學院自身資源優勢、發掘校外優質資源加以拓展利用,將三者整合為校內校外、立體化、多維度實訓教學大環境。
設計實習可分為校內實踐和校外實訓兩個板塊,即保留原有的《設計實習》課程在校內完成,新增校外生產實訓教學,結合畢業實習實踐環節,層次漸進進行。
3.2.1 校內設計實習
充分利用我校包裝設計藝術學院、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實驗設備、實驗平臺為學生提供校內實踐服務。以校內實驗模擬紙盒、塑料、木制、陶瓷等包裝產品的實現過程,了解激光雕刻、絲網轉印、數碼印刷等包裝工藝流程,為后續的校外生產實訓奠定良好的前期基礎。
3.2.2 校外生產實訓
依托我校醴陵陶瓷學院、東莞包裝學院、李可染藝術學院的社會資源優勢,積極尋求專業對口的校企合作伙伴、創建牢固的專業實訓基地,為師生深入設計公司、生產一線實習實踐創造條件。校外實訓還包括畢業實習,它是教學與生產實際相結合的重要實踐性教學環節之一,是畢業生在設計公司、包裝企業驗證專業所學、了解包裝行業發展動態、尋找自身差距、獲取獨立工作經驗的重要方式和途徑。
通過將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生產實訓有效聯動,加強校企聯合、產學教融合,以學促用、循序漸進、優勢互補,給課程設計訓練-設計實習實驗-生產實訓實踐的每一個環節都賦予全新內容和真實體驗,從而最大限度釋放“產學教”融合的能量,真正踐行學以致用,為學生走向社會建立自信。
3.3 設計創新科研化
基于“產教研”融合、“從研中創”而提出的培養學生創意、創新、創業能力為準繩的教育理念,適用于大三、大四已經具備了一定理論基礎和設計能力的高年級學生,引導其積極參與社會招標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或實踐項目、教師科研項目等研究,將長期積累的專業知識、設計經驗用于設計創新、技術攻堅和創業實踐,從“學-練”初級階段提升至“研-創”高級層次,促專業理論與設計實踐融合、課程作業向設計成果轉化、科學研究推動產業發展,不必通過第三方機構,而是直接將學生的設計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帶動學生自主創業、就業,完成從科學研究、產品開發到實踐應用的“三級跳”,真正實現科研創新價值,使科研創新成果更好的運用于生產生活、服務社會大眾。

4 解決方法
目前,包裝專業以創新實踐能力為導向的“三位一體”實訓模式研究框架已基本形成,設計訓練實戰化、設計實習實訓化(校內設計實習)、設計創新科研化(大學生項目)已經應用于教學并成效初現,比如多件學生作品已經被企業采用并且投產、多件專業競賽獲獎作品也成功獲批實用新型專利、獲準立項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明顯增多……,在實訓模式的后續推進過程中,擬突破瓶頸、重點解決校外生產實訓和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所存在的問題。
4.1 創建牢固的生產實訓基地
怎樣在眾多包裝生產企業中甄選、創建適合的實訓基地?如何有效管理和保障參與生產實訓學生的人身安全?以及如何確保生產實訓的效果是目前所無法預測的問題。因此,對生產實訓意向單位進行實地調研、充分溝通、建立對接,精心篩選出與包裝專業對口的企業創建實習基地尤為重要;而設計一整套科學縝密的生產實訓方案、實訓計劃和過程管理系統等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4.2 組建大學生設計創新科研團隊
“設計創新科研化”是通過組織學生參與社會招標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項目或教師科研項目等研究,探索以技術攻堅、科學研究和創業實踐問題為核心,調動主觀能動性和發掘潛能為目的的研究性學習和個性化培養新教學模式。擬解決的主要問題是,組建以本科大學生為主體、教師為客體的“師生聯合”設計創新科研團隊,吸納優質學生、配備優秀導師;制定切實可行的研究計劃、管理辦法、激勵措施和配套政策;為師生創新研究、成果轉化提供必要支撐條件和交流經驗、展示成果、共享資源的機會等等。
5 結語
中國式教育的根本問題是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提出和實施具有深刻的社會背景和歷史性,是當前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為特征的現代社會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一種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的體現,需要確立知識、能力、素質的協調發展;因而,不論哪所高校、什么專業,都需要結合專業特點,先弄清楚自己有什么、缺什么,再考慮補什么、怎么補,明確培養目標,與時俱進,不斷在探索與反思中尋找解決方法和途徑,從宏觀角度整合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反復梳理并調整課程設置、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才能保持優勢、彰顯特色、取得預期效果;才能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的征程中發揮高校應有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朱和平,胡俊紅.包裝產業轉型與升級下現代包裝設計人才培養體系實踐與探索[J].包裝世界,2018年02期:55-58.
[2] 黎英.包裝設計“四化”課程體系的構建[J].包裝世界,2018年02期:61-64.
[3] 朱和平.切入行業發展時代需求培養人才[J].光明日報,2018(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