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婧
上期故事從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開篇,介紹了五四運動和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傳播的歷史事件。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以李大釗、陳獨秀為代表的中國先進分子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積極投身群眾斗爭實踐。在他們的帶領下,毛澤東也成為《新青年》的忠實讀者并向社會發起倡議,成立了新民學會。他積極參與赴法國勤工儉學的組織領導工作,帶領更多的青年積極奮進,共同探討救國救民的真理,培養了一批中國革命的骨干和共產主義戰士。
34 毛澤東在李大釗的指導和幫助下,加上自己的苦苦求索、努力學習,很快地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35 1919年初,毛澤東由北京出發,經天津、山東、南京,輾轉來到上海,送別赴法國勤工儉學的青年學子。之后,他又回到湖南長沙,領導湖南的五四愛國運動,開展驅逐湖南督軍兼省長張敬堯的斗爭。
36 張敬堯,北洋皖系軍閥,安徽省霍邱縣人,為皖系軍閥首領之一。1918年,他任湖南督軍兼省長。因其貪婪殘暴,湖南人民展開了“驅張運動”。
37 當時,毛澤東的生活十分拮據。為了維持生活,他在修業小學每周教幾個小時的歷史課,月薪卻不到十元。
38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后,毛澤東積極響應,并于1919年6月3日正式成立了“湖南學生聯合會”,發出“爭回青島”的宣言,領導長沙市全體學生罷課。隨后,湖南全省各地學生陸續響應。
39 為推動湖南蓬勃興起的革命形勢的發展,1919年7月14日,毛澤東在長沙市創辦《湘江評論》。
40 《湘江評論》以宣傳最新思潮為主旨。毛澤東擔任該刊的主編,撰寫了創刊宣言,文章立意新穎、熱情奔放,用一號字排印,幾乎占滿整個第一版。
41 毛澤東在《湘江評論》發表了《民眾的大聯合》,詳細地論述了人民必須聯合、團結、組織起來和有組織的統治壓迫階級對抗的極端重要性。他強調:“國家壞到了極處,人類苦到了極處,社會黑暗到了極處,補救的……根本的一個方法,就是民眾的大聯合。”
42 這時,張敬堯在湖南的統治更加殘暴,其屬下段祺瑞的十多萬北方兵在湖南各縣“清鄉”,殺人、放火、擄丁、強奸婦女、搶劫牲畜和財物……湖南人民苦不堪言,各階層的人都痛恨“張毒”。
43 因此,毛澤東首先號召知識青年和文化教育界積極行動起來,深入開展“驅張運動”。湖南全省人民群眾堅決支持這一斗爭。張敬堯被迫于1920年6月11日從長沙倉促逃走。不久,他的部隊也被迫退出湖南。
44 1919年7月25日,蘇聯蘇維埃政府第一次發表對華宣言,廢除了一切沙俄強迫中國政府簽訂的不平等條約。
45 對此,毛澤東同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一樣,對十月革命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開始認真地“研究俄國勞農政府的主義”,贊同“俄國勞農政府所提出的真理”。
46 1919年12月,毛澤東第二次來到北京,積極地尋找并閱讀了當時能夠找到的關于十月革命和馬克思主義的書籍,逐漸建立起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成為一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47 當時,有三本書深深地銘刻在毛澤東心中。據考證,這三本書是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考茨基著的《階級斗爭》和柯卡普著的《社會主義史》。
48 從此,毛澤東堅決反對用“溫和的革命”和用教育工具改造社會的主張,積極贊同用“俄國式”方法達成“改造中國與世界”的目的,堅定地主張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他在給好友蔡和森的信中說:“對于中國將來的改造,以為完全適用于社會主義的原理和方法。”
49 1921年1月1日至3日,毛澤東在新民學會長沙會員大會上作了兩次發言,更加明確地表示贊成布爾什維克主義。他說:“激烈方法的共產主義,即所謂勞農主義,用階級專政的方法,是可以預計效果的,故最宜采用。”
50 1920年4月,毛澤東從北京來到上海,多次同陳獨秀探討馬克思主義以及如何開展湖南的革命運動等問題。
51 經過歷史和實踐的比較,毛澤東深刻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只有與工人運動相結合才能產生無窮無盡的力量。他曾打扮成工人的樣子,到工人聚集的地方和他們接近,還到茶館與工人群眾喝茶、談心、交朋友。
52 一次,他去長沙市南門外和小吳門外,遇到火車頭修理廠的廣東籍工人陳廣。毛澤東同他“拉話”,然后詢問他的工作、工資……
53 陳廣覺得毛澤東這個人很和氣、很親切,便把自己認識的其他工友介紹給了他。很快,毛澤東同他們打成了一片。為了提高工友的文化水平和階級覺悟,毛澤東舉辦了工人夜校,教工友識字,并以通俗的語言宣傳馬克思主義。
54 周恩來是浙江紹興人,生于江蘇淮安,從天津南開中學畢業后,便留學日本。1919年,周恩來回國,此時五四運動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他積極投入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中。
55 周恩來主編了《天津學生聯合會報》和《覺悟》刊物(覺悟社社刊),大力向天津的學生進行宣傳,積極投入五四愛國運動。作為天津學生的代表,他兩次到北京請愿,與北京學生一起進行反對賣國賊的斗爭。
56 1919年9月,周恩來等進步青年發起成立“覺悟社”,介紹和研究新思潮,推動了中國新文化運動的發展。
57 1920年1月29日,在抵制日貨斗爭中,周恩來遭到北洋軍閥政府天津警察的逮捕。在獄中,他向難友們介紹了馬克思主義學說。
58 在周恩來等堅決斗爭和各界愛國群眾的聲援下,反動當局被迫于7月將他們釋放。同年11月,周恩來前往法國勤工儉學,探究馬克思主義真諦。通過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實地考察,經過歷史和現實的比較,周恩來最終由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轉變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59 在此期間,曾參加過辛亥革命的董必武、林祖涵(林伯渠)、吳玉章等,結合自己親身的經歷和實踐,最終接受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了思想認識上的根本轉變,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
60 同時,在中國還涌現出鄧中夏、蔡和森、高君宇、惲代英、瞿秋白、趙世炎、陳潭秋、張太雷、王盡美、鄧恩銘、羅亦農、劉少奇等大批先進革命分子,為救國救民進行著不懈的奮斗。
61 在共產主義運動蓬勃興起之際,共產國際派代表維經斯基一行來到中國。他們首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并探討在中國建立共產黨的必要性和進行必要準備的問題。
62 在李大釗的領導下,北京的一些革命知識分子已經秘密為建立中國共產黨做準備。
63 為躲避反動軍閥的迫害,陳獨秀秘密前往上海,開始在上海推進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活動。就這樣,形成了“南陳北李,相約建黨”的局面。
64 中國建立共產黨的革命活動得到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一行人的支持。他們鑒于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中國工人階級的覺醒,認為中國建立共產黨組織的條件已經成熟。
65 在維經斯基等人的幫助下,陳獨秀以上海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為基礎,決定成立共產黨組織,并初步定名為“社會共產黨”,還起草了黨的綱領。
66 李大釗不同意用“社會共產黨”的名稱,主張用“共產黨”命名。陳獨秀采納了李大釗的主張,定名為“共產黨”。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