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陳子
在新時代下,媒介競爭趨于白熱化,這對新媒體而言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新媒體要想鞏固自身地位,需要精心打造新聞精品。日報記者負責撰寫新聞稿,其素養高低直接關系稿件質量好壞。但受制度不完善、專業知識不足、監督制度缺失等因素影響,一些日報記者媒體素養不能滿足時代要求。要想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了解新媒體的概念及特點,明晰新媒體時代要求,并積極采取措施。
早在20世紀60年代,新媒體一詞就已被提出。新媒體是指以數字技術為基礎,以網絡為渠道,以電腦手機為載體,為人們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媒體形態。
好特點有五個:其一,豐富性。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呈現方式更加豐富,如圖文、影音等。其二,即時性。在新媒體上,信息傳播者只需點擊一下發送按鈕,就能實現信息共享。其三,多元性。在新媒體時代下,信息發布限制進一步放寬。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可以編輯信息,然后借助新媒體發送出去,讓更多的人知曉。其四,交互性。在傳統媒體中,信息只能單方面輸出。受眾即使對信息存疑,也無法通過溝通獲取對問題的解答。新媒體的到來,最大限度幫助受眾答疑解惑。其五,海量性。在新時代下,信息數量呈幾何級數增長。信息來源各不相同,信息種類變得更加豐富,能讓不同人群的需求得到最大滿足。
壞特點有三個:其一,不確定性。想在傳統媒體上發布信息,需經過嚴格篩選,只有內容達標、出處明確,方能呈現在世人面前。但新媒體就沒有這樣的嚴格限制,這無疑為粗俗信息的產生提供了溫床。其二,不可追溯性。由于新媒體平臺不強制要求傳播者公開個人身份信息,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會利用這點制作虛假信息。當信息內容損害他人名譽時,因無法追溯信息源頭,很多受害者不得不選擇忍氣吞聲。其三,困擾性。雖然說豐富的信息渠道能夠開拓人們眼界,但也會增加把關人的工作強度,一不小心就會讓劣質內容流入信息海洋,給一些不明真相的人造成困擾。
第一,準確解讀信息。日報記者要有獨特的眼光,善于深度發掘價值,將富含營養的信息呈現在公眾面前。受眾瀏覽完信息,內心充滿正能量,這對構建和諧社會很有幫助。
第二,熟練使用各種信息傳播渠道。當前信息傳播渠道不只是局限于電視、廣播,各大主流平臺也是信息傳播的主戰場。日報記者要了解每一種傳播渠道的傳播特點,并掌握正確的使用方法,這樣才能讓信息傳播暢通無阻。
第三,成為多面手。在傳統媒體時代,每個人都有固定的工作任務。新媒體時代則不然,日報記者要兼顧多方面的工作,如采訪、編輯、傳播等。要想讓信息帶來不同凡響,需要日報記者做好“多面手”。
第四,具備責任心。信息具有導向作用,優質內容能夠引人向上,低俗內容會腐蝕思想。在錯誤思想的驅使下,輕則發布不當言論,重則做出不良舉動。因此,需要日報記者擁有較強的責任心,多發布積極向上的內容,引導大眾輿論朝著健康的方向發展。
制度具有較強的約束力,是規范日報記者行為的有力工具。當前,傳媒制度還不夠完善,這是導致日報記者媒介素養不高的關鍵因素。因此,有必要推進傳媒制度建設工作。
首要,建立行業準入制度。傳媒機構要結合國內外環境制定人員準入標準,并確保標準落實落地。具體來說,求職者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專業要與新聞學相關。只有符合此標準,方能參加招聘。在筆試環節,要精心準備試題,以考察求職者的知識基礎及業務能力。在面試環節,要對求職者的能力進行綜合評估,最終選出德才兼備之人。
其次,搭建身份核驗系統。依托現代技術,建立人員信息管理系統。在開展采訪工作時,被訪者可以借助該系統驗明記者身份。如果日報記者有違規操作,也會被記錄在案。傳媒機構通過登錄系統,能夠知曉他們的所作所為。
最后,建立健全獎懲制度。傳媒機構對日報記者的錯誤行為進行裁定,如果情節較輕,可采取教育、罰款等方式進行處理,如果情節較為惡劣,要立刻辭退,并將情況上傳至人員信息管理系統。
首先,組織基礎知識學習。內容主要有兩點:一是教會日報記者如何撰寫一篇高質量稿件。比方說利用鮮活案例講解如何選取信息,又如何做取舍。通過有效訓練,讓日報記者明白哪些屬于有價值的信息,哪些屬于低俗類信息。
其次,開展專項訓練。對學習內容進行整理,劃分出不同板塊。針對某一板塊開展培訓,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方說針對微博使用組織專題培訓,傳授使用方法,分析受眾特點。
最后,培養社會責任感。傳媒機構除了解讀政策文件外,還要傳播道德規范準則,以促進受眾思想進步。這是媒體工作者不可推卸的社會責任。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新問題隨之產生,其中表現較為突出的當數日報記者媒介素養問題。要想徹底根治問題,需要完善傳媒制度建設、加強專業知識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