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云
隨著融媒體的發展,電視臺等傳統媒體受到挑戰。電視臺的文字編輯工作也面臨全新的要求。文字編輯目前的工作除了文稿編寫之外,還需強化數字化理念,掌握信息技術,優化工作手段,以滿足新媒體時代受眾的多樣化需求。
1.從內容把關到節目運營的轉變。對電視臺文字編輯來說,以往關注的重點是文稿內容本身是否精練,是否足夠吸引人,因此,他們個人的專業素養和道德水準很大程度上決定了電視節目的品質。隨著社會的發展和生活方式的轉變,單純文稿的質量很難成為作品真正的制勝法寶,任何一個成功的欄目都是團隊協同作戰的結晶。因此,文本編輯需要重新定位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積極參與節目運營,利用信息技術優化工作流程,增強節目傳播時效性。還要以市場為導向,通過網絡平臺,篩選一些老百姓真正喜聞樂見、正能量的素材,利用新媒體技術作支撐,轉變工作作風,最終將精美的電視節目呈現給廣大觀眾。
2.從傳統節目編輯角色向綜合節目編輯角色的轉變。以往人們主要是通過電視或視頻網站觀看視頻節目,而隨著信息科技的迅猛發展,越來越多的受眾通過短視頻、微信等社交媒體去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由于現代信息的傳播方式及渠道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媒體文字編輯工作也必須與時俱進,做好角色轉變,真正成為一個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融媒體工作者。不僅要對原有的工作模式及傳統的節目載體進行創新和調整,創建屬于自身的門戶網站、公眾號、手機APP等,還要學習其他媒體成功運作的經驗,密切關注行業的發展趨勢,從而提升編輯制作節目的綜合實力,增強傳統媒體的市場競爭力。
3.從專職于節目的“專家”向融合不同技能的“雜家”轉變。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單一形式的媒體傳播是很難吸引到老百姓青睞的。作為媒體的文字編輯,在保持原有節目嚴謹性與專業性的基礎上,如何創作出廣大受眾喜愛的內容,成為文字編輯的研究課題。現在,互聯網平臺競爭激烈,五花八門的網站、公眾號以及手機APP,都以獨特形式爭奇斗艷。盡管其中不乏庸俗的節目,但不可否認,新媒體形式確實很受老百姓歡迎。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形式靈活多樣,時效性和互動性更強,更貼近廣大受眾。因此,文字編輯應該密切關注互聯網動態,努力學習融媒體中先進的運作方式和表達方法,真正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想。在確保正確輿論導向、堅持嚴謹性和專業性的前提下,多創作一些多元化和趣味性的節目,創作一些短小精干、貼近生活的作品。作為媒體文字編輯,需要從原有“專家”的身份,逐漸轉變為“雜家”的身份,不斷掌握符合現代媒體所需要的新技能、新工具,在職業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
1.適應融媒體工作環境,提升多元化編輯能力。融媒體時代,巨大的信息量和多元的信息平臺給廣大受眾提供了無限的選擇。目前非常流行的短視頻直播平臺及各種應用等,都對電視節目產生了一定影響,使傳統電視節目的優勢地位直線下降。文字編輯工作只局限于完成節目策劃和剪輯工作已無法適應形勢的變化,只有完全融入新媒體時代,才能順應數字技術和多媒體信息的發展需求。現階段,讓傳統媒體適應時代發展環境、與新媒體充分結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新媒體技術也為文字編輯的文稿質量和編輯效率提供了保障。鑒于此,傳統文字編輯需要改變角色、變換思路,改變傳統的文本管理模式,重新構建一套適合融媒體環境的文字編輯工作流程,以提升自身的多元化編輯能力。
2.更新創作理念,拓展創作路徑。融媒體時代,文字編輯的工作范圍正在逐漸延展,創作理念和路徑流程均發生了很大變化。文字編輯應在前期的編創、中期的文案和后期的制作過程中,打破部門間的藩籬,發揮和調動主觀能動性,集思廣益,最終形成一套完善的工作流程。這樣不僅可以提高效率,而且可以節省人力、物力。
另外,為了貼近廣大受眾,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文字編輯需要將傳統媒體的規范性與融媒體時代的獨特性有機結合,還必須熟悉掌握現代流行詞句和網絡語言,并靈活運用在自己的文稿之中,使作品的文字語言不脫離時代,吸引更多的公眾關注。
3.有效提高傳統文本編輯的文學素養。良好的文學素養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養成的,其需要長期的積累和沉淀。因此,文字編輯除了在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之外,還需努力拓展自己的學習范圍,保持對生活的飽滿熱情,從大量優秀文學作品中吸收養分,日積月累,提升自己的文化修養和文學素養,使編輯的節目能夠更貼近生活,更具有感染力,得到更多受眾的喜愛和欣賞。
總之,隨著社會經濟和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新媒體的出現對傳統媒體產生了重大影響。作為傳統媒體產業,只有順應潮流,創新變革,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文字編輯作為媒體人,更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積極參與到這場偉大的變革之中。因此,文字編輯要不斷提高文化修養和編輯能力,努力提升綜合素質,掌握更廣泛領域內的新技術、新技能,完成從單一型人才向復合型人才的轉變,從而為廣大觀眾制作出更多優秀的電視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