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瑛
新媒體是在傳統媒體之后得以發展的新型媒體,通過移動技術和互聯網技術,向大眾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務。目前,基于新媒體的迅猛發展,新聞信息傳播途徑也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信息傳播速度越快,影響范圍也會越廣。和傳統媒體相比,新媒體傳播具備一定的獨特優勢。
因此,在新媒體時代,唯有提高新聞工作者的采編能力,才能提升新聞報道質量。
新媒體時代要求新聞采編工作不僅僅局限于簡單地收集信息和整理信息,更多的是需要挖掘新聞價值,使新聞更具深度。
然而,以往的新聞采編收集的素材大部分只是反映現實問題,無法發揮出針砭時弊的重要作用,新聞報道對社會的影響也是十分有限的。
面對信息量的迅猛增長,新聞采編工作人員想要從中找到滿足自己需求的信息,就猶如大海撈針,以往的采編方法明顯已不適用。
新聞采編工作手段比較單一,這是傳統新聞采編存在的主要問題。早些年前的新聞傳播大多通過報刊或廣播等途徑,收集到的信息以文字信息為主。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迅猛發展和網絡技術發達,電腦和手機得以廣泛運用,給新聞采編工作提供了多種信息素材。這些信息素材不再局限于文字形式,也有圖片和視頻。
受眾對新聞信息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單調的文字新聞信息已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圖片信息和視頻信息常常更能有效吸引受眾眼球。
新媒體時代下,大眾了解新聞的渠道日益增多,通過手機和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隨時都能收獲自己需要的信息,刷微博、玩抖音等早已成為大眾的生活習慣。可當前大眾所了解的新聞,大部分只是新聞事件本身,而對新聞事件背后的故事,媒體調查和報道得不足。
為此,對一些突發事件或對社會產生較大影響的新聞事件,新聞采編人員應抓住新聞重點,不斷進行深入挖掘,不能籠統就事實進行簡單報道。新聞工作者要進一步挖掘新聞信息、重新認識已到手的新聞信息,在新聞的廣度和深度方面進行拓展,不要隨便跟風,也不可以停滯于新聞事件表面,而是要深入了解新聞的背后,并竭盡全力讓公眾從多個角度、多個方位掌握新聞真相,只有這樣才能使新聞更有影響力。
新聞敏感度指的是新聞工作者在廣泛的信息中獲取新聞同時作出正確反應的能力。對新聞的敏感程度是新聞工作者必須具備及掌握的能力,主要因為新聞敏感程度直接影響新聞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和所報道的新聞質量。要想形成新聞敏感度也不是短時間的事情,是日積月累才能形成的,要不斷進行強化訓練,還要在工作中做到有意識地去培養,通過新聞表層了解新聞背后的本質。新聞價值通常都會隱藏在新聞事件背后,人們唯有通過剝繭抽絲來看到本質,才會發現新聞的重要價值。
因此,這就對新聞工作者的新聞敏感度及工作能力提出較高要求,再加上目前的新聞傳播模式更加多樣化,社會各階層人員能通過多種渠道將自己的聲音發出來。在這種形勢下,新聞采編人員一定要將自己的新聞基本功和新聞專業性展現出來,給大眾提供專業的信息服務,詳細解讀新聞信息。新聞機構需要積極培養新聞采編人員分析新聞信息和理解新聞信息的能力,增強新聞深度。
新媒體出現后,人們的生活也更方便了,可新媒體也產生了一定消極作用,例如:無法有效鑒別信息的真假、容易誤導大眾等。所以,新聞采編人員在報道新聞時既要把握住報道方向,又要公正地報道新聞事件。一定要避免出現政治上的錯誤,要樹立良好的社會責任感,要秉著對社會對大眾負責的工作態度,深入現場采訪,并竭盡全力地還原事實真相,充分發揮新聞報道的作用,正確引導輿論,給社會帶來正能量。
以往,新聞采編方式大多數是記者采訪,這種采編形式早已無法滿足人們對新聞的需要,網絡和視頻技術的迅猛發展使得新聞采編方式也越來越多樣化。新聞工作者在采編工作中要適當運用網絡技術及視頻技術,不斷豐富采編形式,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對新聞材料進行整理和編輯,進一步提升新聞采編的工作效率。同時,采編人員要從受眾角度出發,滿足受眾需求,加強和受眾之間的聯系。
優秀的采編人員不但需要具備很強的新聞采編能力,更要具有一定的綜合能力。新聞采編人員需要掌握數字化編輯技能,可以對新聞素材進行立體處理,同時掌握圖片、視頻、音頻的編輯技能,對設備、軟件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預判和處理。只有具備了這幾方面的綜合技能,新聞采編工作才能游刃有余,進而有效提升自身的新聞采編素養。
綜上所述,新聞媒體想要收獲更多的受眾,提升自身的社會影響力,就需要不斷地提升新聞工作者的采編能力。新聞工作者一定要提高自身的綜合采編素養,把采編工作做好,同時提升新聞報道的效率,穩固新聞機構在受眾心中的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