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利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們進入全媒體時代。新聞媒體何去何從?筆者認為,無論傳播渠道怎么變化、傳播技術如何先進,作為新聞媒體,應始終堅持“內容為王”,發揮專業優勢,堅守媒體底線,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提升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和公信力。
為什么要堅持“內容為王”?對于傳統新聞媒體來說,全媒體時代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和挑戰。海量信息充斥著互聯網,微信、微博、短視頻、客戶端等以其互動性、開放性、跨時空、大容量、移動化等傳播特點,贏得了受眾的青睞,成為信息傳播的主渠道、主平臺。過去由媒體專業人士主導的大眾傳播,現在已變成全民參與的互聯網傳播,每個人都可能成為內容的提供者、傳播者。在人人皆是自媒體的今天,受眾通過手機移動端接收大量信息,信息孰真孰假,受眾在快節奏的接收信息過程中一般很難辨別。雖然傳播渠道眾多,信息鋪天蓋地,但并不影響受眾對信息專業性的要求。相反,對海量信息的判斷、分析和解讀,更需要專業眼光,更考驗主流媒體的專業能力。當網絡媒體告訴人們發生了什么的時候,主流媒體應告訴受眾這件事為什么會發生,挖掘其背后更深層次的東西。尤其是遇到突發事件的時候,各種消息滿天飛的時候,受眾更加渴望聽到或看到主流媒體的權威發聲。真實、準確是新聞的生命,新聞內容才是媒體生存的基石,是媒體的核心競爭力。無論何時,媒體都要牢記“鐵肩擔道義”的使命,擔起媒體責任,堅守媒體底線,絕對不能為了博眼球、搶流量,去生產傳播假新聞。而近年來,在媒體融合過程中,“內容為王”一度遭到質疑。有的人主張“渠道為王”,有的人主張“技術為王”,但其實這些都離不開最根本的內容。那些把目光瞄準“渠道為王”“技術為王”的媒體,事實上很難實現長足發展。沒有新聞內容作為支撐,只是一味地強調創新版式、創新渠道,而不去創新內容,媒體很難有持續的發展后勁。
堅持“內容為王”,以真實準確樹立媒體權威。真實是新聞的靈魂和生命。首先,構成新聞事實的基本要素必須準確無誤,即什么時間、什么地方、什么人、什么事、什么原因,這五個要素必須是真實的。一直以來,我們的新聞報道在受眾中享有很高威望的原因是報道實事求是,不講假話,內容真實可靠。現在互聯網發達,傳播手段先進,對新聞時效性的要求比之前要高得多。人們都在“搶”新聞,一件事情發生之后,如果不“搶”新聞,不及時報道出去,別人就會報道。等你稍晚發布的時候,這條信息已經傳開了,新聞成舊聞。在這種情況下,媒體在報道快速的同時,一定要保證報道的真實準確。尤其是新媒體從業者,做微信、微博、客戶端內容或者抖音、快手等短視頻,一定要注意材料特別是間接得來的材料或者引用材料的真實性,一定要轉權威信息,而不能隨意從互聯網上復制粘貼一個未經證實的消息。新聞媒體若想占據主動地位,必須以最快速度為受眾帶來最準確的新聞,這樣才能樹立媒體的權威性和公信力。
這幾年,各媒體紛紛建立了自己的客戶端,每天發布大量信息,這些信息都是基于媒體自身強大的采編力量生產的新聞,或者轉發主流媒體發布的消息。正是因為嚴把新聞真實關,這些客戶端才日益發展壯大,成為傳統媒體發展的又一增長極。
筆者所在的盤錦市融媒體發展中心新媒體部,負責運營以《盤錦發布》微信公眾號為核心的融媒矩陣,正是依托盤錦融媒編輯、記者采訪的各種文字、圖片、視頻,持續不斷地為矩陣各個平臺輸送內容,才形成了較強的影響力和公信力。
目前,《盤錦發布》成為盤錦市融媒體發展中心的新媒體形象品牌,也是盤錦市民最信賴的新媒體平臺。
堅持“內容為王”,以有用有效吸引受眾關注。全媒體時代,在每個人都可以是信息發布者的情況下,媒體人需要增強互聯網思維和意識,即用戶至上、簡約極致、開放共享。要變受眾思維為用戶思維,變單向傳播為多向傳播。要把受眾“需要什么”與媒體“生產什么”結合起來,研究用戶需要什么、喜歡什么,找準用戶需求,增強內容供給的精準性和契合度,為用戶提供精準服務。要用專業、特色的內容,用貼心、細致的服務傳播信息,贏得受眾的關注和信賴。現在互聯網上平臺眾多,每個平臺的群體特征都不盡相同。針對不同平臺,媒體適時推出相適應的產品,才能吸引受眾,增強受眾黏性。
比如,短視頻更注重用戶信息消費的場景化、碎片化,用戶思維是貫穿內容制播全程的主線。央視《新聞聯播》節目官方抖音號——新聞聯播,就是以用戶思維為導向,以主播說聯播的形式,迅速喚起受眾的認同感。新聞聯播抖音號以接地氣的話語模式和硬核評論風格傳遞主流聲音,成為央視優質內容傳播的新引擎。
河南廣播電視臺民生頻道《小莉幫忙》官方抖音號——河南廣播電視臺小莉幫忙,以“小莉幫忙,一幫到底”為宗旨,定位為民生服務,吸引了一大批受眾的關注,目前粉絲數已經突破1000萬。
為什么有相當多的微信公眾號淪為僵尸賬號,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不能給受眾提供需要的內容。在遼寧,運營良好的有北國、北斗融媒、云盛京、指尖沈陽、帥正等客戶端;在全國,不僅有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等中央媒體的“大端大號”,還涌現出澎湃新聞等一批各具特色、有影響力的新媒體平臺。為什么它們能異軍突起,最重要的就是大量新聞以及服務性、真實性、時效性等較強的內容在支撐。
哪家媒體能夠滿足受眾的要求,哪家媒體才會受到歡迎,而媒體只有受到受眾的歡迎,才能生存下去并求得發展。因此,“內容為王”的原則決不能弱化,而是必須強化。
媒體發展進入全媒體時代,無論渠道、技術如何變化,內容永遠是媒體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新聞內容才是媒體生存的基石、發展的法寶和最有價值的競爭力。能否吸引受眾、留住用戶,最終要看內容做得好不好。渠道再多、技術再新,缺少高質量的內容支撐,仍然會失去受眾。不管什么時候,好的內容永遠是根本,優質內容仍然是信息高速公路上的“硬通貨”和“稀缺品”。主流媒體的看家本領,體現在報道內容的權威性、準確性上。媒體應正確地認識內容、技術、渠道的關系,借助新技術、依托新渠道,努力使報道內容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變化,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