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云
從當前時代發展趨勢來看,新聞事件的發生頻率遠超從前,新聞視角也越來越廣,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家庭瑣事,都是人們關心的話題,為新聞制作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新聞專題作為某一類新聞話題或事件的合集,其內容具有延展性,傳播具有時效性,報道具有深刻性,能在短時間內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新聞專題的出現,不僅符合當前國家及社會發展對新聞行業的要求,也能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新聞需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新聞專題采編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但在具體工作中依然存在以下幾方面的不足:
一是新聞專題采訪流程不先進,很多工作環節的質效性較差,不能在第一時間報道新聞事件,使受眾對新聞事件的關注度下降。
二是缺乏機動性、靈活性。新聞專題制作手段過于老套,特別是多數工作環節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使新聞報道時效性極低,市場競爭劣勢明顯。
三是沒有突出受眾的主體地位,缺乏行之有效的互動,難以激發受眾收看新聞的積極性,難以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
四是采編人員整體專業素養和能力不足,難以向受眾提供有時效性、深度性的新聞專題。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促成了媒體的多元化發展,并且也帶來了諸多先進思想觀念。在這種背景下,新聞專題采編工作的發展必須緊跟時代步伐,積極提高新聞敏感度及完整性。首先,采編人員要有敏銳的新聞感知力,能及時掌握新聞事件發生最新情況,在第一時間進行報道。在融媒體時代下,一個新聞事件的產生會引起廣泛關注,被諸多媒體爭先報道。換句話說,誰的速度快,誰的質量好,誰就能搶占市場。其次,采編人員要保證新聞專題的完整性。當前為了搶占第一手資源,在最佳時間報道新聞,很多采編人員不僅片面地使用新聞素材,而且也沒有深入挖掘新聞事件的本質內涵,導致新聞報道存在明顯不足,所以采編人員要充分發掘新聞事件出現的原因、發展過程及產生的影響后果。通過找尋新聞事件背后隱藏的問題,加以全面、細致地剖析,保證新聞的完整性,滿足受眾的需求。最后,采編人員要注意保證新聞的真實性。本著科學、嚴謹、負責的態度,從更加客觀的角度評價事件,決不摻雜個人主觀感情色彩或弄虛作假,以免出現導向錯誤。
基于多年的發展,傳統媒體依然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即便是受到新媒體的沖擊,傳統媒體仍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但要想獲得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傳統媒體必須與時俱進,積極轉變思想觀念,在穩定原有受眾規模的基礎上吸引新受眾。因此,新聞行業應深刻認識融媒體對新聞專題提出的新要求,準確把握改革方向,精準地改進當前工作存在的不足。通過構建一套先進的運營體系,讓采訪、創作、審核及校隊等工作更加簡便、靈活,使新聞采編工作更具質效性。比如做好信息資源的把關工作,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及加工,為提高新聞作品質量奠定基礎。再比如加強與受眾的互動交流。依托各種互動交流媒介,與受眾進行多層面、深層次的溝通,高度重視受眾提出的觀點、想法及建議,充分體現受眾的主體地位。
融媒體時代下的新聞專題采編工作需要從新媒體中汲取借鑒經驗。只有不斷豐富采編內容及傳播渠道,才能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獲得長遠、穩定及健康的發展。
其一,必須提高選題質量,豐富專題采編內容,并充分展現自身的特色。合理運用多種新聞元素,在新聞內容中植入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傳遞正能量,吸引受眾關注,使他們在了解新聞事件情況的同時,獲得更多的啟發。
其二,充分抓住融媒體發展契機,積極拓展和豐富新聞傳播渠道。比如將新聞專題內容投放至當前較火熱的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快手等平臺,加強與受眾的溝通交流,使專題內容得到更廣泛的傳播,從而達到理想的傳播效果。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下,新聞專題采編藝術的提高,需要仰仗思想品格好、個人素養高、專業能力強的人才隊伍。只有讓新聞專題采編人員整體素養和能力得到提升,才能實現改革的深入,推動新聞事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新聞行業需要做好引才和育才工作。在引才方面,應積極拓展人才聘用渠道,提供良好的薪資待遇和發展空間,吸引優秀人才競爭崗位。通過堅持“優中選優”的選拔原則,選用更加出色的人才,以推動工作。在育才方面,加大人力、物力及財力的投入,積極開展職業道德、思想品格、專業技能等培訓活動,使采編人員能快速提升工作素養和能力,為受眾提供優質的新聞服務。
綜上所述,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對新聞專題采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斷提高新聞敏感度、完整性及真實性,大力推動新聞專題采編工作改革,創新采編內容,豐富傳播渠道,加強新聞采編人才隊伍建設,才能促進新聞專題采編藝術水平的提高,更好地發揮新聞專題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