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信息爆炸時代,可視化微視頻和碎片化閱讀方式備受受眾青睞。隨著互聯網的高速發展,多媒體微視頻的出現改變了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媒體融合已成為不可避免的趨勢。許多媒體已經適應了新趨勢,采用多媒體促進信息傳播,并在信息的制作和傳播方面進行了改進。但是,有些媒體改革是成功的,有些媒體改革尚未完成,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尤其是在優化微視頻的制作上仍有進步空間。
5G時代的到來,促進了微視頻的發展和傳播。不僅政府部門加大了對信息技術產業的支持,而且互聯網的速度和穩定性也有所提高,人們能夠在網上迅速傳播信息。同時,因特網接入成本大幅降低,為媒體微視頻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微視頻一個致命的缺陷是視頻內容完整性、創新性、規范性不足。隨著受眾對微視頻內容質量要求的提高,對內容的深度和創新的需求越來越強烈。
時效性是信息的最重要特征之一,信息的價值在于實時傳播熱點事件,而傳統媒體往往由于制作、審核流程較長而難以及時發布信息。微視頻卻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它是獨立的媒體,每個用戶都可以記錄和傳播信息,從而使微視頻平臺上的信息內容非常豐富。與傳統的紙質媒體和電視媒體相比,制作微視頻的過程相對簡單。這使得普通人也能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發布最新信息,信息的時效性非常強。在新媒體時代,雖然公眾可以用手機拍攝新聞,但他們不具備記者的專業素質,媒體專業人員可以從公眾拍攝的微視頻中篩選有價值的內容,進行整合、制作。
與傳統媒體相比,微視頻的題材范圍更廣,把鏡頭對準群眾最熟悉的身邊人和身邊事,生活氣息更濃,創作手法更先進,感染力更強。比如,聊城電視臺導視頻道團隊拍攝制作的微視頻《聊城一分鐘》于2018年11月10日通過聊城廣電旗下智慧聊城手機臺、各頻道及微信公眾號首推亮相。大眾網、齊魯網、聊城新聞網、新華社APP、騰訊視頻、今日頭條等各大媒體、網站、公眾號相繼轉載,《聊城一分鐘》瞬間“燃”爆朋友圈,在15個小時之內閱讀量、播放量已到61萬次,截至2018年11月13日,閱讀量、播放量已過100萬次。聊城成為山東乃至全國領先發布“一分鐘”形式微視頻的地級城市。
微視頻的高質量得益于廣電創作團隊對影視新技術和設備的運用,首次采用red4K超高清電影機,首次拍攝120幀每秒升格鏡頭,首次采用大范圍位移延時航拍城市夜景,運用特效創作和蘋果工作站調色等,并在城市宣傳片中融入紀錄片創作手法,加入大量同期聲,增強了視頻強烈的代入感。
創新創優和精品生產是傳統主流媒體最硬核的競爭力,守正為本、融合為先、創新為魂、踐行“四力”是主流媒體要堅守的原則。近幾年,微視頻從內容創新向著用戶連接創新邁進,從報道創新轉向定制產品創新,從爆款產品開發轉向品牌集群開發。從受眾視角出發,轉變語態,拋棄空洞說教。主流媒體用微視頻打造出一系列有創意、有高度、有溫度的作品,用故事、細節引出大主題,同受眾產生深刻的情感共鳴。
微視頻制作者要研究如何吸引公眾興趣。調查表明,在微視頻開始的前5秒鐘內設置第一個高潮可以迅速吸引公眾的注意力。所以,制作者應在微視頻新聞開始時安排視覺沖擊力強的片段或設置懸念、留下伏筆,以突出主題。
文字形式的直觀性顯然不如音頻和視頻,在生產、制作微視頻時,應更多地使用視聽結合手段,適當插入動畫等,增強信息的生動性和形象性。
比如,傳統的時政新聞具有較強的嚴肅性,無法廣泛吸引受眾。主流媒體可以更多地制作時政新聞微視頻,選擇新的方法、角度,使內容更具新鮮性和觀賞性。可以讓新聞當事人由第一人稱的口吻來講述新聞故事,增強新聞代入感,突出主題。新聞微視頻采集者必須及時記錄現場環境聲音等,向用戶提供立體感官體驗,滿足受眾對微視頻的視聽要求。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期間,國際在線推出的動漫微視頻《“一帶一路”一起走》俘獲了眾多粉絲。節目融合動漫、老腔、說唱等表現手段,用傳統老腔帶領觀眾感受秦川風韻,借說唱為節目注入年輕潮流元素,貫穿古代與現代,連接中國和世界,生動地演繹了“一帶一路”的歷史、發展和成就。
傳統廣電媒體的變革迫在眉睫。如今,微視頻已經成為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最喜聞樂見的節目形態。制作人員要善于運用新思路和新技術來制作適合于多媒體新渠道傳播的微視頻,不斷提高微視頻質量,創新微視頻信息內容和形式,以增強媒體核心競爭力。科學認識融媒體時代傳播規律,充分運用微視頻多形態的表現形式和多元化的傳播手段,傳遞黨和政府的聲音,奏響積極向上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