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衷海波
全媒體時代和傳統媒體時代相比,傳播主體和流程有著很大的不同。傳播主體從傳統的公眾媒體(報紙及電視等)逐漸向新媒體平臺轉換,不但提升了信息發布的速度,也使信息更具有多元性。在傳播流程中,每個人都可以發布和傳播信息,傳統媒體無法再壟斷信息,用戶獲取信息的積極性也進一步提高。
在信息采集方面,傳統媒體主要是由本單位記者外出進行信息的采集,所采集的信息數量也有限。但是隨著全媒體時代的到來,信息大部分來自于網絡媒體。編輯在網站進行信息的搜集,在核實信息的真實性之后,根據信息特點進行制作,最終發布。這種采編方法可以增強媒體協同性,最大化體現資源共享優勢,從而提高了媒體的經濟效益。
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傳統媒體的市場份額被壓縮。傳統媒體要根據全媒體時代特點,采用多樣化信息傳播方法,明確媒體機構的運行方式,有效提升綜合效益。采用科學合理的運營方式,激發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使其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全媒體已經不是一種新概念,越來越多的新媒體平臺涌現出來,新型信息傳播平臺獲得了普及,受眾主要通過手機端獲取新聞信息。并且,目前整體社會信息傳播環境也獲得了相應的改善,依靠移動智能終端及網絡可以不受時間及空間等因素的限制,實現對信息的實時獲取及傳播。
在這種環境中,電視作為傳統媒體的典型代表,為了提升自身在媒體市場中的影響力,確保節目的品質,應和觀眾實現情感共鳴,提升新聞報道質量,保證節目和大眾的審美要求相符合。如果還是采用傳統的報道手段,就很難滿足電視受眾群體的需求。
盡管在傳統的新聞報道模式中,新聞記者可以最大化地保證新聞內容的真實性,但是在時效性方面和新媒體還是有差距,很難充分滿足新時代受眾群體信息需求。全媒體時代,依賴信息及互聯網技術,人們可以從不同的途徑獲取相應的新聞信息,但是其質量往往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在大量的信息中還包含很多虛假信息。傳統媒體的優勢就是可以保證信息的準確性,但是因為信息的采集、審核、整合流程比較復雜,新聞記者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對信息的甄別能力和判斷能力。
在全媒體時代,電視新聞記者為了順利實現轉型,就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和專業能力。電視媒體發展初期,新聞記者的主要工作就是進行新聞采訪及新聞寫作,和電視新聞編輯及導播等工作有明顯區別,功能比較單一。大部分電視臺對新聞記者的考核主要看其新聞采訪及寫作能力。隨著全媒體時代的發展,受眾的信息需求更多樣化,并且新聞傳播方式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因此,電視新聞記者不但需要完成自身的本職工作,還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學習掌握直播技巧,進行新聞直播。新聞記者要從單一性的人才向復合型人才轉變,不但可以完成新聞采訪及寫作任務,還具備電視直播能力。所以,電視媒體需要做好教育培訓工作,使新聞記者掌握更多的技能,同時為新聞記者提供學習、交流的機會,借鑒他人成功的經驗。
在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需要跟上時代的發展腳步,加強對工作意識和工作思維的創新。合理應用新媒體技術,了解各個新媒體平臺的運行模式,掌握不同的新媒體平臺的傳播規律,保證電視節目具有可視性及觀賞性,適于在不同平臺傳播。在新聞采訪及寫作應用方面創新思維,有助于加速新聞節目在新媒體中的傳播,拓展電視媒體的受眾,很好地保證電視節目的收視率。在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需要主動接收新知識,借鑒新媒體新聞傳播模式,為受眾群體帶來高質量的新聞作品。
現階段,為了滿足受眾群體多元化的信息需求,需要新聞記者在轉型中,將提升跨媒體寫作能力作為轉型發展目標。跨媒體新聞采寫能力并非對不同類型媒介新聞采寫技巧的簡單相加,而是力求解決跨媒體新聞報道內容與形式的有效轉化問題,追求媒介的融合與互補。只有具備了跨媒體新聞寫作能力,他們才能適應一次采集、多媒體講述、多媒介渠道發布的融合新聞生產流程。新聞記者要提升跨媒體寫作能力,在遵循受眾群體收視習慣的基礎上,加強對電視新聞節目的有效創新。
總之,在全媒體時代,新聞記者只有盡快轉型,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從而為受眾群體帶來優質的新聞內容。在轉型中,新聞記者要銘記自身的社會責任,準確認識新媒體的特點,運用新媒體的優勢,并且積極提升自身的新聞寫作能力及采訪技巧,豐富自身的知識儲存,從而為后續工作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