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再敏
(江蘇省常州技師學院,江蘇 常州 213000)
李克強總理曾經強調,在“互聯網+雙創”教育機制下,中國制造必將走向中國創造,并催生出新的工業革命。當前我國產業結構不斷調整,社會企業對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斷遞增。因此,在“現代工業價值鏈”和國內市場需求的雙重現實性因素下,技師學院全面提升機械實踐教學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
將實踐教學方式融入到日常教學中,可以作為設計制造及自動化理論知識的有效補充[1]。首先,在動手操作時,是將理論知識轉化為應用能力的過程,是知識遷移過程,同時也是知識深化和優化的必然路徑,可以實現知識、技能、應用之間的統一與融合。其次,實踐教學可以將機械設計及自動化知識的抽象思維通過“形象化”的方式展示出來,靈活運用知識技能,培養學生有效解決實際生產生活中問題的能力,促進專業技能的轉化,最終在學生受教育時期就養成其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習慣,提升其獨立工作能力和實操能力,通過對學生機械實踐操作的引導和監督,幫助學生提升崗位適應能力。
在國家鼓勵素質教育的當下,教師不僅重視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能力,更加重視對學生實踐能力和應用能力的培養。通過實踐教學,可以突出教育教學的特色化,樹立技師學院教育品牌,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理實一體化”的教學模式,可以擴充技師學院人才培養內容,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是有效落實國家新課改的新型教育方針,以機械自動化專業的特殊性和技術性為基準,以“單元類”“主題式”“模塊化”的教學方式為基本授課形式,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專業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最終提升授課效果,提高技師學院教學質量,滿足企業、社會對機械人才的多樣化需求,也可以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
當前,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產業轉型和升級勢不可擋,只有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才能避免不被市場淘汰,并在經濟競爭中獲得有利地位。通過機械類專業的實踐教學,更加符合企業的用工需求[2]。如果校企之間展開合作,還可以通過定向培養、一對一教學、產學研教學等方式,讓學生進廠參觀,甚至是實踐,了解銑、磨、車的加工工藝,觀察汽車制動半環工序,親眼看見電動剪板機齒輪傳動,細致觀察離合器結構,了解計算機機構設計和四柱液壓機沖壓程序之間的關系。提高其核心競爭力,讓其在企業校招時脫穎而出。對于技師學院來講,通過實訓指導可以提升學生就業率,實現校企人才的有效對接,從而為企業的轉型與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當前,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教學存在一定的授課弊端,無論是理論課程設置還是實踐操作設置,與企業實際生產和社會用工需求并不符合。技師學院基礎教育與實際機械生產與制造之間的差距過大,學生對于數控機床產品不了解,實踐操作技能不熟練。教師習慣于經驗授課,難以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知識點,導致理論授課與實踐操作之間的銜接度不夠,技師學院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銜接度不夠。因此應將實踐教學引入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教學課堂,可以提升學生自動化應用能力、機械制造能力、生產管理能力等,最終練就過硬的專業技能,為今后的崗位實踐打下基礎。
技師學院應該樹立“學以致用、能力優先”的人才培養目標,根據教學研究和機械工程的生命周期規律,重構教學體系,重新梳理機械自動化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內在關系,調整課程體系結構。確保課程設置與機械實踐操作相符合,獨立設置實踐課程,創建能力培養模塊,并將綜合實訓與實驗能力納入其中,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兼顧理論與實踐。將金屬切削、裝配工藝、機械加工、工藝設計、機床夾具使用等具體實踐應用課與理論講述、機械原理、材料成型技術基礎等理論課程放在同等地位。還可以將實踐教學法與項目教學法相結合,通過小組合作與實踐,在關鍵節點進行引導和補充,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問題解決為授課目標,完善課程內容體系[3]。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鉗工操作,熟練掌握冷沖模、型腔模和工裝設計制造,對于機械維修方面,自動化專業學生要提高工程識圖能力,熟練使用NX軟件,讓其自主完成安裝、調試全過程,為學生今后的工作實踐打下堅實基礎。
互動型教學方式既指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指校企之間的互動。通過此類教學方式,可以有效構建產學合作平臺,與企業展開合作,將最新工程技術、機械工藝制造融入到日常教學中,拓展實踐教學內容,通過“講”“練”“賽”“導”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設置實踐教學項目。具體操作為:(1)充分發揮技師學院、企業產業集群優勢和特色,以機械制造業的主流發展方向、趨勢為根本,以機械工程專業人士為技師學院教學輔助,發揮其校企人才輸送的功能,提升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2)以現代工業價值鏈為教學方向,協同產學研資源,構建協同育人新機制。技師學院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應該整合校內學術資源,實現校企資源的互通互聯,突破專業限制,跨越實踐教學的現實瓶頸,構建多元化培養方式,推進實踐教學改革。(3)創建“學業導師制”,在學生畢業的前一年,對其配備導師,加強“教”與“賽”,為其提供全方位指導,積累工程實踐經驗,幫助其完成畢業課題,構建良好的人才輸出模式,彌補技師學院在傳統教學中的不足,學生也可以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時間為1年。在這1年的實習過程中,企業工程師、專業技術人員作為其項目指導老師,開展“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實訓教學模式,讓學生深入機械產業一線,體悟生產經營氛圍,最終全面提升其能力,積累豐富的生產加工經驗。
在重構教學體系、重組教學內容、構建互動型教學方式之后,還應該建立與之相配套的實踐教學考核方式,提升技能考核的嚴格性和專業性。當前,我國多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基本以“嚴進寬出”為主,甚至一些高職類、中職類院校存在“寬進寬出”現象,職業技能考核不嚴格,即使院校的結業率和就業率有所提升,但是學生走入工作崗位后,還是會面臨被淘汰的風險,嚴重時還會造成機械工程事故。因此,應該優化考核方式,調整實踐操作在總成績中的權重,將生產工藝、機械制造、新工程技術、模具制造工藝、電工技術、機械制圖、機電一體化知識與實際工程問題的考核納入到成績評定中,通過全方位測評,找出學生現存的根本性實踐操作不足,幫助其樹立嚴謹的工作態度和工作作風,同時也對技師學院教學工作起到促進作用,提升其考核方式的科學化。
綜上所述,實踐教學可以提升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學生的就業能力和職業素養,有助于提升技師學院教學質量,實現校企人才需求的有效對接。因此,應該重構教學體系,重組教學內容,構建互動型教學方式,促進產學研協同育人,創新考核方式, 構建多元化培養方式,為學生今后的崗位實踐打下基礎。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