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爽
(吉林省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吉林長春 130012)
食品接觸材料指的是在食品生產制造、加工、儲存、購買和食用過程中,與食品直接或間接接觸的材料,直接接觸的材料有外包裝、洗滌劑、容器等,間接接觸的材料有食品生產、運輸和儲存設備,生產經營的工具等。這些食品包裝材料往往功能各異,有些是為了保障食品生產設備和工具的正常運行,如潤滑油、粘合劑等,有些是隔絕空氣、光線、微生物等防止食物變質。而這些材料的主要化學成分、雜質、副產物和降解產物等可能直接遷移至食品中或與食品成分發生反應,引起食品品質下降或對食品造成污染,從而引發食品安全問題。
全球立法機構、工業界和非政府組織發布的食品接觸化學物質清單的分析表明,近12 000種不同的化學物質用于食品接觸材料和物品的制造[1]。例如,歐盟一共列出了不同類型的食品接觸化學物質共8 030種[2]。在美國,允許作為食品添加劑的物質有10 787種,其中約一半為食品接觸化學物質[3],許多附加的化學物質可能會在特殊情況下使用,且一般認為是安全的,但它們沒有得到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的安全性檢測,因此,在食品接觸材料中實際使用的化學物質的信息難以獲得。
目前發現的食品接觸材料中有害物質如食品添加劑三聚氰胺、食品包裝內里雙酚A及粘合劑中殘留的甲醛及揮發性有機物等,這些物質不僅會污染環境,還會影響機體免疫功能,具有致癌、遺傳毒性的風險,影響兒童神經系統的發育。因此,食品接觸材料的化學成分中任何物質的使用都需要適當的風險評估和管理,但在實踐中并不能確保。例如,在美國被允許用于食品的所有化學添加劑中,有一半以上被發現缺乏確定其安全性所需的適當毒理學數據[4]。事實上,歐美等發達國家最早制定了食品接觸材料的相關法規,認為低水平的化學接觸,即低于毒物學確定的無影響水平的接觸,對消費者構成的風險可以忽略不計,致癌物除外。然而,最近的科學信息表明,這一假設普遍不正確,現有證據表明,接觸低水平的內分泌干擾化學物質可導致不利的影響。例如歐盟對授權的食品接觸材料清單中一些化學物質允許的最大濃度進行了規定,這些材料中仍然有許多故意添加物質[5]。盡管歐盟有法規明確要求對故意添加物質進行風險評估,但仍存在許多困難。確定故意添加物質非常困難,研究其對健康的影響往往是不可能的,因為這些化學物質不能作為純物質使用,或者檢測費用太高[6]。此外,沒有法規要求和評估從食品接觸物品遷移的化學混合物的毒性影響。總而言之,目前對食品接觸化學物質的化學風險評估不足以保護公眾健康。這也表明,明確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除了有意使用的化學品,與食品接觸的物品還含有非故意添加物質,這些物質可能不存在具體作用。越來越多的非故意添加物質,包括那些有遷移證據的非故意添加物質,已經被現代分析方法檢測到,但由于結構闡明的普遍局限性,仍有許多未被識別[7]。所有遷徙的食品接觸化學物質都需要評估其對人類健康的風險,這需要提供有關危害和接觸水平的信息。但對于身份不明的化學品,這些數據是無法生成的。因此,傳統的風險評估方法不能用于評估這些身份不明的非故意添加物質的安全性。這意味著,從食品接觸材料中移出的未知和未經檢測的化學品對健康造成未知影響,為了保障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對新的檢測技術和手段的需求顯得尤為迫切。
總之,食品接觸材料具有很高的商業價值,因為它不光可以保存和保護食品,也可通過市場營銷向消費者傳遞信息,具有一定的經濟意義。生產商以開發再利用、回收或替代(非塑料)材料的食品接觸材料為重點,以減少浪費為目的,通過有意或無意的添加,使食品接觸的材料在食品中暴露已知有害物質以及大量毒性未知的化合物,忽視了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必須聯合從事食品接觸材料研究相關專家和利益相關者,以改善公眾健康為目的,以科學為基礎,共同實現提高食品接觸材料的安全性和循環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