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小燕 甘肅省鹽務管理局
食鹽作為生活必須的調味品,食鹽的安全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著重大聯系。在了解我國食用鹽產品安全的基礎上,必須對食用鹽產品進行嚴格檢視。但仍有一些不法分子在食鹽生產與銷售等環節使食鹽安全問題屢見不鮮。因此,相關從業者一定要深刻認識食用鹽的安全情況,加大對食用鹽的安全監控及商家規范經營等質量安全隱患的預防力度,確保《食鹽定點生產企業和食鹽定點批發企業規范條件》落到實處。本文對食鹽檢視過程中所發現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針對性建議。
食鹽批發主體和經營商戶的票證管理意識淡薄,銷售主體不主動提供,經營主體不索票索證。大部分經營戶(以小經營店、蔬菜調料店、小餐飲店、食雜店等居多)知道電子一票通,也知道食品索票索證,店鋪里面經營的其他食品都有銷貨清單之類的憑證,但對食鹽沒有索取票證和保存憑證的習慣,大部分經營戶認為食鹽銷售更新快,采購憑證保存時長不足兩個月,不可能長期保存,追根溯源的難度較大。
生產經營單位應在市場監管局公示銷售網點和銷售品種后嚴格按備案信息銷售,產銷比例均不得高于總量的10%。未加碘食鹽銷售比較混亂,監管薄弱。有部分未加碘腌制鹽的銷售品種和經營網點均未在公示名單中。
(1)食鹽定點企業設立的分支機構的銷售行為不規范。《食鹽專營辦法》規定,沒有食鹽定點批發企業證書的單位和個人不得開展食鹽批發業務。許多省級食鹽定點批發企業在各地設立的分公司的營業執照上的經營范圍涉及食鹽批發業務,實際也在開展批發業務;一些第三方物流公司,實際開展的業務也是批發銷售;分公司或物流公司存在再委托個人(貨運司機)配送、貯存食鹽的現象,責任主體混亂,經營行為不規范。
(2)食鹽配送資質需進一步規范。按照《食品安全法》要求,配送運輸食品的車輛須取得食品配送資質。部分批發企業、自建配送中心或委托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的車輛并未取得食品配送資質,例如某些公司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和食品配送資質,卻在開展食鹽配送銷售。因此食鹽配送資質還需進一步規范。
(3)食鹽貯存存在安全隱患。食鹽定點批發企業(含各類分支機構)普遍存在食鹽貯存不規范問題,未完全達到食品貯存要求。有些食鹽經營主體均不同程度地存在食鹽貯存不規范問題,其主要集中在:衛生條件差、碼垛不規范(未用墊板、靠墻、靠柱、未設立標示牌等)、食鹽和非食用鹽混放(庫房、經營場所均存在)、庫房堆放雜物等,安全隱患較大,需進一步加強監管。
(4)食鹽、工業鹽混合經營,管理難度較大。大部分食鹽經營主體同時還經營工業鹽,不可避免地存在食鹽、工業鹽同庫存放、同車配送等安全隱患問題。個別批發企業分支機構注冊登記的是工業鹽公司,其主營業務實際為工業鹽銷售。工業鹽銷量遠高于食鹽銷量,包裝正面未明顯標識“工業鹽”和“嚴禁(禁止)食用”等警示語,只在包裝最下端標識“國家標準工業GB/T 5462-2015”(字號明顯小于主要標識)與食用鹽(日曬鹽)極易混淆,不符合《食鹽專營辦法》“非食用鹽的包裝、標識應當明顯區別于食鹽”的規定[1]。
①約談分支機構經營不規范的母公司或委托單位,要求各食鹽定點企業加強內部管理,提高自律水平。針對當前存在的經營不規范、倉儲不達標、違規批發、未加碘鹽未備案等問題,要求其盡快規范經營資質、倉儲的管理、食鹽貯存等;進一步審查、評價委托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的配送資質和商業信譽,要求其合法合規開展經營,落實食鹽貯存、配送等環節的質量責任。②落實食鹽批發企業巡查監管機制。對開展食鹽批發業務的食鹽定點批發企業(含各類分支機構)進行巡查,進一步規范其經營行為、經營場所及倉儲管理等,將食鹽質量安全隱患降到最低[2]。
①建議借鑒其他省份對未加碘食鹽的監管經驗,適時制定加強未加碘食鹽監管的通知或辦法,進一步規范未加碘食鹽管理,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②加強未加碘食鹽監管。對食鹽定點企業未加碘食鹽生產銷售比例進行核查,嚴格控制生產銷售上限。進一步規范未加碘食鹽備案管理,對全省未加碘食鹽銷售網點和品種進行隨機檢查,且對未備案而銷售未加碘食鹽的經營網點要責令其下架相關產品,追究產品生產經營主體責任,并記入信用檔案。
①明確分公司批發銷售資質。協調相關監管部門,進一步規范省級食鹽定點企業設立的分公司營業執照的經營范圍,嚴格按照《食鹽專營辦法》相關要求,明確其不具備批發資質,要求其規范經營行為。②督促食鹽經營主體盡快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和食品配送資質。了解咨詢食品經營許可證和食品配送資質管理的相關政策要求,督促、指導未取得食品經營許可證和食品配送資質的食鹽定點批發企業及其分支機構、第三方物流等盡快依法依規辦理,進一步規范市場經營秩序。③持續開展《食鹽專營辦法》宣傳。創新宣傳形式,利用多種載體,向社會、廣大經營戶及使用者宣傳食鹽專營政策和規范經營要求,引導其做到從合法合規渠道進貨和索票索證。④加強打擊涉鹽案件的宣傳。搜集整理全國各類涉鹽案件,通過多種形式開展警示宣傳,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進而起到引導和警示震懾作用[3]。
①加強工業鹽監管。食鹽市場最大的安全隱患就是工業鹽流入,部分地區食用散裝鹽普遍的一個主要原因是產品易獲取,供應充足、銷售形式靈活且零稱散賣便利,杜絕工業鹽流入的最好辦法就是切斷源頭。因此建議對重點地區的工業鹽實行重點監管,可探索備案制管理(要求工業鹽經營者在市場監管部門備案),要求其建立健全的工業鹽購銷臺賬管理制度和客戶檔案制度,查清來源和流向,掌握市場基本用量和用戶,加強日常監管和隨機抽查,規范經營。②加強重點地區的食鹽市場日常監管,適時組織開展農村市場專項檢查,杜絕非食用鹽、劣質鹽流入食鹽市場,切斷供應源頭。③推進聯合執法。加強與重點地區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協作,開展聯合市場檢查和執法,依法查處違法違規經營單位或個人,形成震懾,不斷凈化市場。④加大警示教育和科普宣傳。加強與重點地區政府、衛生、地方病等職能部門的配合,開展食用非食用鹽、劣質鹽警示教育和食用碘鹽科普宣傳,加強引導,逐步改變消費觀念。⑤鼓勵重點地區食鹽經營單位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充分研究地區消費習慣和區域特征,豐富供應品種和規格(如增加顆粒度較大的食鹽品種、小規格畜牧鹽),切實滿足不同需求[4]。
綜上所述,食品質量安全問題始終是社會各界關心的課題之一,近幾年來,伴隨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盡管獲得了相應地優化,而在部分環節甚至是部分行業當中依然存在極為嚴峻的食品質量安全隱患,食用鹽安全問題同樣如此。所以,在后續開展食用鹽視檢工作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要提供全方位、系統化的措施方案,從設備技術、檢測項目和實際標準等多方面予以進一步地優化和完善,及時更新設施裝置,加強質量管理工作力度,強化食鹽市場監管,最終才能有效提升食用鹽經營的有序性以及質量水平,為食品安全做出相應的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