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金英 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高灣中心衛生院
成年后機體健康與年齡通常呈負相關,老年群體對醫療服務有更迫切的需求,醫療服務工作需積極應對老齡化問題。基礎疾病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通常只能控制無法根治,而飲食管理是控制基礎疾病的重要環節,直接影響營養狀態[1]。為了解本地農村老年人飲食管理水平與營養狀態,針對性健康教育,本文在2020年7月—2020年9月期間,采用自制問卷調查方式隨機選擇100位農村老年人,說明調查方法,總結該群體飲食與營養狀態。
2020年7 月—2020年9月,在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高灣鎮人口密集的兩個行政村隨機篩選100位老年作為調查對象,男∶女=37∶63,年齡65~84歲,平均年齡(74.35±3.91)歲。文化程度:小學54人,初中32人,高中及以上14人;職業:農民85人,離退休教師3人,退休工人12人;生活狀態:與子女同居78人,夫妻17人,獨居5人。采集的信息可予分析(P>0.05)。
納入標準:①當地常住居民;②本地戶口;③溝通能力正常;④自主意識清晰;⑤本人同意參與。
排除標準:①精神病史;②溝通障礙;③城市后遷居農村居民;④免疫系統異常;⑤消化系統重癥;⑥特殊飲食習慣。
①自制100份問卷,選取河北省滄州市海興縣高灣鎮人口密集的兩個行政村為調研區域,通過隨機抽樣法篩選100位常駐老年人口開展問卷調查。問卷內容涉及飲食習慣、對健康飲食的態度、營養狀態及健康知識等方面。本問卷調查對象100例,全員積極配合,全部問卷有效回收。②問卷是面向農村老年人設計,調研人員采用入戶調查方式,向調查對象及其家屬說明調研方式、調研目的和參與形式后,為調查對象解釋問卷問題,保證調查對象理解后由調查對象當場自行填寫或由其說明答案,調研者記錄答案,共同完成問卷。③在問卷調查中,調研者避免干擾調查對象作答,并引導調查對象做出客觀回答,與家屬溝通,保證信息真實。
①飲食習慣:調查早餐習慣、規律飲食、食欲狀態及營養搭配4個方面調查。②營養狀況:使用NSIC量表進行營養狀態分級,0~2分,良好;3~5分,一般;6分及以上,較差。③影響因素:對營養和生存狀態影響因素進行回歸分析,總結風險因素[2]。
以SPSS 24.0分析農村老年人數據,計量指標(睡眠時間)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t檢驗,計數指標(生活、飲食習慣、營養狀態)以占比率(%)表示;χ2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調查對象中,堅持早餐習慣占比94.00%(94/100);準時進餐占比89.00%(89/100);食欲良好占比87.00%(87/100);葷素搭配占比64.00%(64/1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調查顯示,營養水平分布為:營養狀態良好占比28.00%(28/100),其 中 男 性39.29%(11/28),女 性60.71%(17/28);營養狀態一般占比41.00%(41/100),其中男性19.51%(8/41),女性80.49%(33/41);營養狀態較差占比31.00%(31/100),其 中 男 性58.06%(18/31),女 性41.94%(13/31)(P<0.05)。
單因素分析顯示,飲食習慣是影響營養狀態的核心因素,老年人因味覺衰退,在使用蔬果時飲食愉悅度降低,偏好濃油赤醬等重口味飲食。飲食調查顯示,大部分老年人水分攝入不足,鹽、糖攝入過量。此種飲食結構對健康有危害性,將加重心血管負擔,影響血壓、血糖。
本次調研中選取100位調查對象全部有效配合,進展順利。經過問卷分析,調查對象平均睡眠時間較長,但夜間睡眠時間較短,平均(5.47±1.35)h/d。許多老年人白天有睡眠習慣,午后睡眠時間(0.5~2.5)h,部分調查對象上午也有睡眠習慣,但持續睡眠時間較短。多數調查對象存在睡眠障礙,主要表現為睡眠周期短,夜間起夜頻繁,就寢時間早但晨間過早(3:00~4:00)清醒等問題。
飲酒吸煙是調查對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男性發生率較高,女性較少。數據顯示,男性更積極參與輕度體力活動,例如種菜等輕體力農活。文娛活動參與積極性未見顯著性別差異,約70%調查對象參與此類活動,以棋牌、廣場舞及觀看電視節目為主。子女陪伴和經濟支配情況,無明顯性別差異。數據顯示,調查對象早餐習慣較好,94%定時定量食用早餐,89%進餐時間規律。調查對象總體食欲狀態較好,但葷素搭配情況相對較差。女性營養狀態較好,但仍需改進。男性高風險營養狀態占比較高。
經數據分析,影響飲食、健康狀態的因素包括生活狀態(是否獨居)、生存狀態等。獨居老年人生活規律性較差,飲食結構問題較嚴重。吸煙和飲酒影響飲食習慣,經調查,有此類習慣者更傾向于高鈉、高油脂、低果蔬的飲食結構。經濟能力影響飲食科學性和睡眠質量,經濟自主性較好的調查對象睡眠質量較好,但該類調查對象高熱量飲食問題也更嚴重,油膩飲食占比較高。調查顯示,參與娛樂活動的老年人飲食、睡眠狀態較好。據分析,娛樂活動改善其心理狀態,增強其與他人互動交流,是促進食欲和改善睡眠的主要原因。睡眠質量與飲食習慣相互影響,具有相關性,睡眠質量較好的調查對象飲食結構更健康。經分析,飲食結構與營養狀態和機體健康密切相關,健康飲食對穩定基礎疾病,控制高血壓、高血脂等老年病癥有積極意義[3]。研究顯示,有子女陪伴的調查對象飲食更科學,營養狀態較好。除以上因素外,生存狀態也對機體指標有影響,睡眠質量、飲酒吸煙習慣、體力與文娛活動參與度、經濟支配和子女陪伴等方面都會影響生存態度,進而影響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水平。長期壓抑、生活孤寂的老人更易飲食失調和營養失衡[4]。研究顯示,老年女性睡眠障礙較多,男性飲酒吸煙習慣較多,此類問題影響農村老年人食欲,影響營養均衡。生活狀態、性別、不良習慣、經濟水平、睡眠質量與子女陪伴及娛樂活動都是影響農村老年人健康的因素,可針對相關因素特點針對性管理飲食,提升飲食健康水平。中青年群體健康知識獲取路徑更多元化,健康理念相對科學,可利用自身飲食習慣有意識地管理父母飲食,促使老年人飲食改善。鄉鎮衛生院可定期舉辦健康講座,強調營養飲食的重要性,科學規劃食譜,增強農村老年人健康意識,培養老年人科學飲食習慣,提升生存質量。應鼓勵老年人,尤其是獨居老年人參與村集體娛樂活動,加強互動交流,并對其子女進行教育,增強家庭支持。通過適度宣傳,鼓勵散步等輕度運動,保障規律睡眠,改善老年人睡眠質量[5]。
綜上,農村老年人中,整體飲食習慣尚可,但飲食結構問題客觀存在,營養狀態有待改善。應從實際出發,加強農村老年群體健康宣傳教育,倡導科學飲食,強調葷素搭配,糾正重油重鹽的不良飲食習慣,宣傳煙酒對老年健康的危害性,促進健康飲食和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