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山東省濟寧生態環境監測中心 山東濟寧 272000)
中國作為世界上的人口大國之一,城市人口相對集中,這就造成了大量的垃圾和生活污水等。這些垃圾、污水、噪聲和汽車尾氣等給城市的環境質量帶來嚴重的影響。目前我國已經對工業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工業廢物、有毒物質和工業垃圾制定了嚴格的管理措施,但是也有一些企業因為治理成本較高,鋌而走險,選擇了向江河湖泊傾倒垃圾、排放污水等。近些年,國家漸漸認識到環境被破壞所帶來的生態災難[1],相應出臺了一些保護措施和懲罰制度。通過法律的手段來保護生態環境,環境保護的意識已漸入人心。
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市人口的劇增,使污水、垃圾等產生量大幅度增加,給環境的承載力帶來巨大的挑戰。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仍相對薄弱、城市規劃布局不合理、處理工藝與污染物類型不匹配等問題較為突出,污水處理、城市垃圾處理等過程中多帶入二次污染,使污染問題出現新的狀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車保有量不斷增加,汽車尾氣排放量逐年增大;冬季供暖產生的污染物再加上工業廢氣的排放導致霧霾天氣的產生[2]。
為了減少城市環境污染,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為城市環境污染治理提供法律保障。目前,我國各地雖出臺了相應的法律法規,但是由于各地區需要面對的實際情況不同,對于城市環境監測及治理的法律法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從而適應當地的實際情況。
在我國經濟水平迅速提升的同時,城市化建設的腳步也不斷加快。城市人口中的分布情況較之前相比發生了改變,傳統的城市環境監測體系已經無法很好地適應現在的環境狀況。為了將現在的城市環境質量變化全面反映出來,構建高密度、全方位的監測體系必不可少,這其中包括固定監測站、流動監測站和在線監測系統等內容。使用新的監測體系,能保證全天對環境質量進行全方位、大規模的監測[2]。不但能夠及時反映出當時的環境污染狀況,也能夠增加監測數據的準確性。同時,也需要將物聯網具備的感知性、傳遞性、智能化等特征與環境監測應用全面結合,構建1 個高密度的環境監測體系。如果成功構建出這樣高密度的體系,那么在不同地點、不同方位的監測設備都可以兼容,監測數據得到有效處理,同時也增加管控的能力。大氣污染源、氣象、水質等各個方面的環境數據都會被匯報到物聯網大數據環境監測體系中,這樣就可以對環境污染實施及時的、有針對性的防治管理。
城市環境污染監測主要圍繞水質環境監測、大氣污染監測、噪音污染監測、生物指標監測。就城市監測技術手段而言主要圍繞在實驗室通用分析儀器、專用環境監測儀器和便攜式現場應急監測儀器等。
環境監測技術在不同的使用條件下有不同的技術方法。在實驗室通用分析儀器中,主要使用一些原子吸收光譜法、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紅外吸收光譜法、ICP 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等[4]。
在專用環境檢測時所使用的儀器主要有空氣和廢氣監測儀器、污染源和環境水質在線監測儀器。常用的COD 測定儀在測定方法上有滴定法、庫侖法、分光光度法等,這些方法均有各自的特點,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氰化物測定儀中,國外已有可以測定不同形態氰化物的儀器。測油儀中,主要以紅外法為主,其準確性、可靠性較好。國外環境常規污染物如CO、NO、COD 等的便攜式儀器早已成熟,便攜式氣相色譜(GC)作為現場分析儀器也已使用多年,這些都是應急監測中不可缺少的設備。隨著國家環境監測能力建設投入的加大,監測應用技術和手段必將上一個新的臺階。
隨著對環境監測設備的要求逐步增加,數據的數量和種類越來越繁多。將這些海量數據進行管理,需要擁有儲存能力較高的數據平臺。在傳統關系數據庫基礎上,對數據庫進行完善和優化,把時間范圍作為基礎,采用分片技術。因為數據量過于龐大,數據共享處理平臺可能會出現儲存空間不足、加載速度較慢、數據報表載入速度較慢的情況,影響系統的正常運行。將海量數據進行綜合的、有效率的儲存、應用和管理,使自適應環保大數據平臺在處理海量數據的同時,也可以對現有的數據進行管理,大大提升了處理能力。傳統系統中存在一些處理信息方面的局限,使用自適應環保大數據共享處理平臺,將環保相關信息數據進行有條理的整合。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需要構建更多的共同數據信息庫[5]。也可以將數據管理與服務的接口分別明確,使得數據的維護服務儲存管理變得方便快捷。為了防止數據損壞或丟失等現象的出現,要相應指定維護管理的規則與方法,將處理過的數據進行存檔,應用時再進行讀檔,極大增加了自適應環保大數據共享平臺的靈活性。
針對目前城市的環境污染問題,進行相應的技術治理成為擺在城市整治環境污染的首要問題。針對大氣污染治理,主要是對排放的污染源加裝除塵設備、過濾裝置,同時加強對于污染源的監控。目前在技術手段上主要有添加催化劑、進行充分燃燒及采用吸附袋吸附法,地級以上城市設置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點。噪聲污染的治理主要以減震降噪為手段,配合建立隔音設備、消聲處理及采用吸納聲音的材質等。水污染的處理有物理吸附法和生物降解法等;對于大型企業安裝24 h在線監測系統,完善水質自動監測站的建成。城市的固體廢棄物,主要利用填埋、焚燒、堆肥等方式進行處理。近年來,在部分地區實行垃圾分類,使這些城市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提高了回收利用率,降低了環境危害,真正做到變廢為寶。
加強環保部門的監管力度應做好以下4 點:①實施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對排污單位實行排污許可制度。②強化環境準入,從源頭和過程減少新上項目帶來的環境問題。③建立嚴格的產業淘汰制度,對造紙、釀造、冶煉、煉焦、印染、建材等行業中規模不大、污染嚴重的企業或生產線實行強制淘汰。④建立健全“國家監察、地方監管、單位負責”的環境監管體制。地方政府對本轄區環境質量負責,組織完成污染防治和生態保護任務。法人和其他組織負責解決自身的環境問題。
總之,治理環境污染、推動污染減排、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不僅需要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加大工作力度,而且需要取得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支持。動員最廣泛社會力量踴躍參與,才能有效的預防和治理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