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蕊
(茂名市食品藥品檢驗所,廣東茂名 525000)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逐步提高,對食品的檢驗檢測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發生的食品安全問題引起強烈的社會討論,為此一些檢測速度更快、更高效的檢測儀器應運而生。高效液相色譜作為一種新技術應用于食品成分分析檢測,具有檢測范圍廣、效率和精度高等特點,本文對該項技術在食品檢測領域應用前景進行了探討。
高效液相色譜法在一定壓力下以液體為流動相,讓極性不同的物質與溶劑一同進入固定相,由于極性的不同而在色譜柱內實現分離,經檢測器分析并記錄色譜圖,對樣品進行分析[1]。
合理添加食品添加劑不僅可以改善食品本身的品質,也可以給產品帶來風味、口感和色澤變化,但過量食用時,短時間內無法代謝完全,在體內不斷的累積,對人們的身體健康產生了一定的威脅。因此,合理有效地使用添加劑并對其進行檢測具有重大意義。吳昌林等[2]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分析乳制品飲料中所含添加劑,通過檢測發現乳制品中苯甲酸、山梨酸和糖精鈉在其濃度范圍為0.3~12 μ g/mL 時,其檢測含量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王豆等[3]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對不同食品中的甜味劑(安賽蜜)含量進行檢測,發現甜味劑含量在4.0~20.0 μg/mL 范圍內呈現較好的線性關系且其檢測速度較快,能在10 min 中內完成檢測,對安賽蜜的分析檢測效果較好。
食品中含有人體必需的營養成分,如糖類、脂類、維生素和蛋白質等,對其準確檢測有利于保證機體的健康,但檢測的結果與眾多因素有關。如碳水化合物的還原性、蛋白質的易變性及微量元素都給測量本身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影響檢測的精確度。采用測量范圍廣泛的高效液相色譜法,不僅具有抗干擾性強和準確性高等特點,還可同時滿足多種營養成分的檢測。SILVA 等[4]對嬰幼兒食品中的維生素C 含量進行測定,發現采用高效液相法測量具有速度快、準確率高等特點,為今后的分析試驗控制和風險評估提供了有力的數據支撐。王帥帥[5]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嬰幼兒配方奶粉中的維生素B1,該法能夠快速的檢測出奶粉中維生素B1的含量,該種方法能檢測的最低含量為0.2 mg/kg。
2.3.1 亞硝酸鹽的檢測
在腌臘肉制品中,部分商家為達到食品色澤誘人的效果,通常向其中添加一定含量的硝酸鹽和亞硝酸鹽,在一定情況下食品中的硝酸鹽會反應生成毒性較大的N-亞硝胺,在檢測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可有在較短的時間內檢測出N-亞硝胺含量。
2.3.2 農藥的檢測
農作物的病蟲害是一種常見現象,人們為了減輕其傷害通常會使用一定量的農藥。如果農作物帶有殘留農藥進入人們的餐桌,則會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威脅。研究發現采用HPLC 能有效分離農藥中的成分,但食品中農藥成分的檢測分析方法仍需要進一步探究。陳若虹[6]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同時測定果汁飲料中的10 種常見有機磷農藥,實驗發現該法可有效實現10 種有機磷農藥的分離。劉靖靖[7]采用液相色譜-熒光檢測對8 種喹諾酮類獸藥進行分析,實驗發現在藥物含量在30~2 000 μg/kg 內具有較好的線性關系,其檢出限為5 μg/kg。
2.3.3 真菌毒素的檢測
黃曲霉毒素是一種谷物中常見的真菌毒素[8],存在多種同分異構體,具有極強的毒性,其主要是由于食物在長時間儲存過程中發生變質而導致的。華麗霞[9]等人采用液相色譜法測量油脂類和堅果中的黃曲霉毒素,該法不僅能準確的檢測出該毒素,還發現黃曲霉菌株的產毒與毒素累積之間的規律。劉丹等[10]采用高效液相色譜與質譜聯用檢測分析玉米油與花生油中的所含真菌毒素,發現采用該法可有效實現13種真菌毒素的分離,采用該法的測量極限為0.05~3.00 μg/kg,樣品平均加標回收率為66.6%~114.9%,該法檢測食用油中真菌毒素具有重復性好和準確度高的特點。
目前HPLC 檢測分析食品成分已經成為了一種主流的檢測手段,其具有的高效、快捷和便利性的優勢。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對分析檢測儀器研究的深入,采用液相色譜進行分析檢測時,其使用方法和操作方式更加先進,同時隨著自動化和智能化技術的普遍使用,液相色譜檢測也將會朝著智能化和自動化方向發展。
隨著人們的食品安全意識逐步加強,食品質量檢測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為了有效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出現,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現有檢測方法,液相色譜技術因具有的獨特優勢,提高了在食品檢測的準確度和效率,相信隨著科技的發展,液相色譜技術在食品質量檢測中的應用前景將更加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