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金銘
(廣東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汕尾供電局,廣東汕尾 516600)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我國經濟效益的不斷提升,國家及政府部門逐漸增加對電力企業的重視力度。電力企業為保證自身的經濟效益,開展了物聯網技術的相關研究,并將此新興的科學技術運用在固定資產管理工作中,以保證電力企業在國內經濟市場中能夠站穩腳步。
加強工作人員對物聯網技術的掌握能力,結合電子信息技術進行思考,保證其在運用過程中不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擾。因為物聯網作為電子信息技術的組成部分之一,其不僅能夠將計算機與信息通信技術相結合,還能促進其走向更好的發展方向,在電力企業管理工作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保證信息技術產物的進一步形成。物聯網在初始階段指的是射頻識別技術、電子產品編碼標準等,其在全球領域內的意義重大,物聯網的運行是為實現多區域的信息共享,以此作為核心構建而成的信息系統,增加企業之間的關聯因此,物聯網技術的運用非常重要,其不僅能夠將物品通過射頻識別技術與互聯網相連接,更能實現智能化的識別及管理,方便企業資金管理部門的各項工作,讓其固定資產得以保留。
1.2.1 二維碼與RFID
為保證物聯網技術的高效應用,應提高企業管理人員的重視力度,增加對物聯網技術的思考,保證其能夠在電力在庫資產管理工作中準確應用。綜合傳感技術、平臺技術、通信技術,制定智慧管理方案,利用二維碼存儲效益對描述信息,將固定資產合理分類并附加標簽,完善個人身份信息并納入文字、圖片、聲音,以此種形式實現網絡化物品的實時傳遞,加強在此階段的關聯技術,借助互聯網平臺、網絡環境以及傳感技術來輔助其運行,保證相應設備或物體能夠在互聯網的作用下,將其連接完全并達到信息、設備、物品實時傳遞的目的[1]。
1.2.2 傳感器
在電力企業的各個階段都可以增加物聯網技術的運用,保證工作人員的施工效率的提升,增加關鍵部件與設備之間的關聯,了解執行器、信號處理器等零部件的運行狀態,促進企業內部信息的整合,增加企業內部相關技術的關聯。物聯網技術不僅是作為個體存在的,其可作為輔助技術存在于電力企業中,以互聯網技術的升級版本存在于各部門,有效拉近二者之間的距離,利用傳感器獲取信息,保證物聯網技術能夠拓寬其應用渠道,實現企業內部業務與應用的融合。
1.2.3 無線傳感器網絡
物聯網技術的運用可以實現傳感器與互聯網之間的銜接,其作為一種一體化技術存在并可以順應信息時代的發展,將企業的管理工作完善,加強各部門數據資源的共享及分配,實現企業運行過程中的主動交換。可將物聯網技術進行解讀明確物聯網技術的根本性質是互聯網技術,其在應用過程中可以實現物物相連,以分布式傳感網絡實現自動裝置的應用。增加模板建立階段的思考,若將其建立在互聯網上既可以實現網絡模式的溝通,將其核心與本質相連接,實現在網絡環境中的互融并在此基礎上加強技術的創新力度,制定出新興的運行方式,從而產生新興科學技術。物聯網網絡在運行過程中可以實現物與物之間的連接。從宏觀角度上進行思考,物聯網是可以實現與外界設備貫穿,將聲音、溫度、振動等狀態協調并利用外部設備的使用將不同的物品與設備進行連接,達到信息交換的目的。
1.2.4 通信技術
物聯網主要是指通過信息傳感設備、網絡相關物體、具有約定效益的協議之間的關聯,物體利用信息傳媒媒介實現物與物之間的交換,達到順利通信的目的。目前M2M技術作為多設備通信技術廣泛應用企業固定資產管理中,實現完整通信,增加人與人、機器與機器、人與機器之間的通信,運用后臺信息實現數據資源共享,讓員工可以遠程操控設備,增加人與機器之間的關聯,保證數據的有效傳遞,繼承M2M技術的應用個性,輔助物聯網技術的運行。
電力企業在運行過程中需要增加對內部固定資產的關注力度,其具有較高的價值及特點并以有形的資產運營方式存在,在應用過程中可以為企業的運營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除此之外,固定資產在運行過程中可移動性較差,若企業存在資金運轉不足等問題,管理人員需在折舊、購置、維修及保養方面進行考慮,制定明確的管理方案,讓固定資產能夠發揮其效益。但在此階段固定資產在處理方賣弄沒有制定完善的人工核定方案,其運用理念是不科學的,在數量較大的資金運用過程中常會出現繁瑣分類等問題,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缺少科學技術的有效運用,造成管理措施不妥當等現象產生。所以,為在提高效率的基礎上實現管理成本的節約,需增加物聯網技術的應用,運用高科技現代化運行方式將固定資產進行分類,制定科學化管理方案,將資產規劃、入庫、驗收等工作進行詳細記錄,轉換傳統人工管賬方式,降低固定資產管理工作的復雜程度,實現物聯網技術的官方應用,保證資產檔案存儲的完整,制定不同狀態的操作方案并以圖片、編碼的形式比對內部數據。這樣可實現智能化數據模塊的應用,增加復制于拆分工作的運用,形成自動化生成盤、虧損盤、可移動智能盤點等并對內部資產狀態進行可視化檢測,提高企業固定資產的運行狀態[2]。
現階段,我國一些企業的管理者在經營管理的過程中仍舊采取陳舊的思維方式,應用的管理觀念不夠先進。基于這樣的背景,對于企業自身所擁有的固定資產的管理工作重視程度不高,沿用的也是較為落后的管理手段,因此,固定資產管理的質量不高。在許多企業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大多局限于管理與固定資產的購置、出售直至報廢等有關的財會報表,對其日常的使用和維護并不重視。通常情況下,企業一般會在內部的財務部門或者是技術部門的管理范圍內納入固定資產管理,這就造成企業內部的其他部門無法發揮自身對于固定資產管理的職能及作用。
就企業固定資產的具體情況來看,一般都會涉及較多的種類,并且種類比較復雜,這也導致企業在存放各種固定資產時,其位置無法過于集中。所以,為了保證這些固定資產可以為企業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就應當采用一些科學合理的管理方法。但是,就當前一些企業實際管理的情況來看,應用的管理方法先進性不足,這為管理工作制造了許多麻煩。一方面,財務管理工作并未實現完全的信息化,但是,在管理固定資產時會涉及許多賬目和憑證管理,導致管理效率不高;另一方面,復雜的企業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會導致誤差的產生,企業資源被浪費。除此之外,倘若企業管理固定資產的方法與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不相符,會造成企業固定資產的效用不能被有效地發揮,導致在各項生產經營活動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增加,企業的經濟利益會受到負面影響[3]。
物聯網技術將傳感技術和通信技術等多種技術進行了綜合,使其本身在管理固定資產的過程中擁有了更加前沿性的管理方式。在物聯網的多種技術中,二維碼技術在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利用該項技術所具備的自動識別功能,企業中各項固定資產就能夠按照一定的類別進行管理,每一項固定資產的信息都能夠實現完整描述的目的。不僅如此,二維碼技術還擁有存儲量巨大的特性,因此,能夠將涉及的與固定資產相關的內容都涵蓋其中。在存儲之后,一方面能夠利用標簽的方式將每一項固定資產進行標明;另一方面,還可以將與之相關的各項文字信息、圖片信息甚至是聲音信息等共同存儲其中,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理固定資產的效率,并且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成本和物力成本。
但是也應當注意,這種管理固定資產的手段依舊存在一定的不足。舉例來說,在使用二維碼技術對企業固定資產的信息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由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操作,特別是在固定資產進入倉庫和從倉庫取出的過程中,要對其進行嚴密的跟蹤。除此之外,一旦二維碼在外界因素的干擾下出現了損壞或污濁等問題,就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的識別,也就難以讀取固定資產的信息,從而影響管理工作的質量。
相較于以往掃描條碼對固定資產的信息進行識別和讀取的形式而言,RFID技術本身有著更強的優勢,在讀取固定資產時有著更加強大的功能。具體來說,RFID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記憶企業固定資產存放的方位,還可以進行批量的統計。與此同時,這項技術還能夠提升識別固定資產的效率,并增強對其進行查詢的準確性,這些強大的功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企業管理固定資產工作實現系統化。
具體來說,無線射頻技術是RFID技術的核心所在,借助這項技術,企業在開展固定資產管理工作時將會面臨更少的阻礙條件,并且工作的條理性也能得到更好的提升。該技術借助在固定資產上安裝射頻標簽的方式,有效提升了這項工作開展的信息化水平,并且增強了管理工作的透明程度,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資產的可視化程度。由此可見,利用這項技術進行電力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時,能夠通過信息化手段對相關數據進行采集,顛覆了以往利用人工對信息進行采集的方式,降低了這項工作的復雜程度。總而言之,RFID技術在應用到企業固定資產管理時,優化了管理手段,充分體現了效率和智慧程度。
但是,相比于二維碼技術而言,在應用RFID技術時往往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由于這項技術需要使用到一種內置芯片,這種材料的成本要遠遠超過二維碼技術中所使用到的材料的成本。不僅如此,RFID技術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還存在著另外一項較為顯著的問題,就是其并不具備定位裝置的功能,一旦企業的固定資產售出,離開了企業的倉庫,其今后狀態的變化就無法掌握。
在對企業的固定資產進行管理時,管理模式是否與企業的需求相吻合,以及管理工作的質量需要有一個合理的指標對其進行衡量,這個指標常常是固定資產的形態。就上述內容,我們可以了解到,二維碼技術和RFID技術在實際應用于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過程中,都有各自的優勢與不足,并且這2種方法在企業固定資產進入倉庫和最終離開倉庫的過程,以及日常的維修和保養等方面難以實現較高的質量。因此,就需要引入更加先進的物聯網技術對固定資產進行有效的管理。而利用定位與蜂窩網絡相結合的形式來對固定資產進行管理就是一項十分可行的措施,這種物聯網技術屬于一種移動通信技術,有更加良好的安全性能,將這種技術應用于企業固定資產的定向追蹤中能夠發揮良好的作用。
一般來說,電力企業所涉及的固定資產通常都是一些較大的機械性設備。在這種情況下,對這些設備進行管理的過程中,需要涉及定位系統中的芯片裝置,該芯片裝置能夠對各項設備進入倉庫、離開倉庫、日常的保養維護以及定位追蹤等內容進行設置。這種定位系統與蜂窩網絡進行結合的管理模式可以在產品狀態更新的同一時間內對其進行跟蹤,同時,實時跟蹤也是這種技術應用的根本目的。利用蜂窩網絡,這項技術還可以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信息。現階段,這種管理固定資產的新手段呈現出了管理效率高和功耗低的特點,正在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接收。
電力企業在實際進行固定資產管理的過程中應當與自身具體的經營狀況進行有效的結合,在企業發展的不同時期內要學會使用差異化的管理模式。具體來說,在固定資產進入倉庫和離開倉庫時,就應當充分利用定位系統進行管理。固定資產在倉庫中存儲時,對其實時狀態進行監督與控制就可以引入二維碼技術和RFID技術,并最大限度地發揮這2種技術的作用。總而言之,在實際應用物聯網技術進行固定資產的管理中,應當將各種技術進行綜合利用,從而促使其有效發揮優勢,最終推動電力企業固定資產管理的高質量。
在電力企業固定資產的管理過程中應用物聯網技術有著十分深遠的意義,能夠有效提升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應當提升對這項工作的重視程度,并逐漸加深物聯網技術應用的力度。相關領域的人員應當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加大對物聯網技術的開發力度,使其可以更好地應用到企業的固定資產管理以及其他的行業中,從而有力推動各行各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