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麗萍
(阜陽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安徽 阜陽 236000)
引言:在20世紀后期,掀起了電視舞蹈的熱潮,不斷創新與融合科學、技術、文化、經濟等各個領域的優勢,形成獨特的審美特征與藝術特征,在電視舞蹈領域中,應用現代科技需要全面了解電視舞蹈的發展歷程,對創作方法與審美特征有深入研究,以理性角度對電視舞蹈的各個方面進行分析,才能充分發揮電視舞蹈的價值,促進科技的融合,為觀眾帶來震撼的視覺體驗,體會到舞蹈的魅力。
電視舞蹈融合了多種表達方式與藝術形式,包含燈光、舞美、音樂、舞蹈等,利用燈光運用、拍攝角度、景別變化、畫面構圖等鏡頭語言進行拍攝,后期需要應用虛擬現實、人工智能、電腦特效等科學技術,使藝術表現形式具有較高的綜合性。通過對電視舞蹈的運用,可以融合眾多藝術表現形式的特點,其中包括造型、表演、時間、視覺、聽覺等藝術,將會增強電視舞蹈的藝術感染力,更加深刻表達舞蹈的內涵[1]。
電視舞蹈的創作涉及各個方面,融合了舞蹈元素與電視元素,組成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例如:全景、中景、近景、特寫等景別變化;推、拉、搖、移等鏡頭運動;江河森林和室外室內的場景選擇;主觀視角、平拍、俯拍、仰拍等拍攝角度;音響、音效、音樂等聲音的應用;虛擬現實技術和3D投影技術等剪輯軟件的應用。此外,舞蹈的構成元素包括道具元素、舞者服裝、肢體運動、表演情緒、節奏變化等。作為舞蹈的創作者,不但需要掌握先進的各種技術,而且還要具有較強的編舞能力,打破舞蹈作品場景的限制,例如可以在馬爾代夫、阿爾卑斯雪山、撒哈拉沙漠等世界任何角落。
在電視舞蹈作品中可以應用燈光技術,增強視覺效果,例如近年來,眾多主題作品以光源作為主題,其中包括熒光舞與激光舞,為舞蹈行業明確了新的發展方向,更加符合觀眾的審美要求。例如:在2018年的元宵晚會中,安徽衛視播出了《電光舞秀》的表演節目,在服裝道具中應用了電光元素,充分激活電光的動感,可以增強光影效果,使觀眾產生強烈的視覺體驗,而且通過合理運用燈光技術,可以創造多樣化的空間,使舞蹈作品具有無限可能,滿足觀眾的精神需求。同時,還會促進舞蹈與科技的融合,展現出作品的主題內容,起到渲染氛圍的效果。
傳統的舞蹈教學主要包括視頻教學與現場教學,在時間與空間方面具有一定限制,而通過運用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模擬真實的舞蹈場景,配備手套和頭盔等各種設備,通過立體畫面,可以對使用者進行觸覺、聽覺、視覺方面的沖擊,增強學習舞蹈的感受,從而沉浸在舞蹈練習中,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虛擬現實技術可以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從不同角度,反復演示舞蹈中的關鍵動作,使其更好地學習與掌握舞蹈作品的要點,綜合分析虛擬動作與真實動作,及時發現與改進自身的不足之處,提高舞蹈素質與技能水平。
在現代科技時代,科學技術水平獲得明顯提高,技術層次從2D平面逐漸轉變為3D投影,可以將創新元素應用在電視舞蹈領域中,增強互動效果、層次感、逼真效果。而且利用全息投影技術,可以展現出3D的三維立體感,增強舞臺效果,將虛擬的人物與景象展現在觀眾眼前,而且細節部分十分生動與形象,仿若身臨其境。例如:在央視春晚中,曾經應用全息投影技術,在現場舞臺紗幕上投影出事先錄制好的視頻,與舞者共同完成舞蹈作品,帶來一場視覺的盛宴[2]。
在舞臺表演過程中,舞臺燈光控制具有重要作用,工作人員的燈光控制能力直接影響舞臺效果,目前燈光控制技術向智能化方向發展,簡化了操控燈光的流程,工作人員可以利用換色器控制系統、電腦控制系統、調光控制系統等設計舞臺燈光。經過不斷的發展,人民對舞臺燈光效果提出更高要求,通過利用數字化網絡系統與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輸入與編輯燈光變化數據,即使面對上千盞燈,工作人員也可以從容應對,以最少的控臺完成任務,而且具有較高的準確性與高效性。通過對智能化系統的應用,可以為電視舞蹈提供便利條件,全面展現出作品內容。例如:在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中,涉及的臺燈數量高達2700多臺,而且還需要控制可升降燈光架、移動光臂、同心圓聚能輪廓燈,具有較為復雜的燈光結構。當時燈光控制應用了人工智能技術,使操作更加簡單與便捷,確保5個小時的直播順利完成,展現出百變的造型,在保證沒有任何差錯的情況下,創造眾多優秀的舞蹈作品,為晚會畫上圓滿句號。
結論:綜上所述,電視舞蹈利用攝像機拍攝,可以使作品的細節與局部獲充分展現,完美詮釋作品的情感與主題。同時,電視舞蹈利用科技的先進性,可以不受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讓舞者隨意發揮,使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創造更多優秀的舞蹈作品,因此電視舞蹈應當與科技充分融合,利用人工智能與虛擬現實等先進技術,展現出3D立體圖像,使舞蹈作品更加具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