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霞
(云南省昭通市鎮雄縣委黨校,云南 昭通 657200)
引言:農村和農業發展是國之根本,也是促進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國家十分重視農業發展。農業經濟想要獲得良好發展,依賴于國家引導和規劃。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提出鄉村振興戰略,戰略的目的在于解決三農問題,只有達到預期目標,才能增強農村經濟活力,促使經濟快速、健康、持續發展。黨管農村工作,優先發展農業農村,促進農村各個方面全面提升與進步,這樣就能讓農民在參與產業發展中獲利,從根本上解決農業發展中的問題,促進農民就業,持續性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生活越來越富裕,利于解決社會發展不均衡的矛盾。此外,促進農民安居樂業,農業經濟也能長期穩定增長,促進國家經濟整體發展。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總要求。各地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應當緊緊圍繞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展開,促使農村經濟發展更具有針對性、全面性和系統性。應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戰略對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影響,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大力推動農村經濟改革和創新。在落實“產業興旺”的過程中,要求各地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體系建設,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業經濟更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這就需要各地在發展農村經濟的過程中,必須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產業體系;鄉村振興戰略也對農業經濟治理能力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要將“社會治理”理念應用于農業經濟發展當中,既要發揮黨組織和政府的作用,也要在引領農民發揮主觀能動性方面實現更大突破,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業經濟的治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同時也能夠達到資源優化配置的目的;鄉村振興戰略也對農業經濟發展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影響,應當更加高度重視生態環境保護,正確處理好農村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在落實“生態宜居”方面應當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只有這樣,才能使農村經濟步入可持續發展軌道,否則就會制約農村經濟的科學發展,這一點需要引起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有效措施認真落實。總之,在發展新時代農村經濟的過程中,應當以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為重要方向和目標,不斷優化和完善農業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更加重視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同時也要在推動農業經濟改革、創新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在推進農村集體經濟工作過程中,政府一定要做好宣傳工作和給予強勁有力的政策支持。政府一定要對其進行詳細的政策宣講,激發其工作積極性。另外,集體經濟生產的個體依舊是農民,所以,政府也要加大對農民關于集體經濟的知識和政策的宣傳,讓他們深入了解新型的集體經濟,認清它帶來的現實經濟利益,增強他們參與集體經濟的積極性。
我國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取得了一定成效。主要的發展模式有:資產租賃型、資源開發型、服務創收型、入股分紅型、休閑農業型、產業發展型等。農村集體經濟發展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和市場需求,科學規劃整體發展方向,確定發展項目和經濟發展模式。
另外,也要積極創新集體經濟發展模式和思路,加強與新型經營主體合作;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實現“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不斷擴大市場競爭力。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要讓農村經濟穩定增長,還需要做好統籌發展,推動農村產業、農業人才、農村文化、農業基礎建設、農村生態環境等共同發展;整合和統籌農業資源,統一規劃,做到合理分配,使資源價值最大化;發展城鄉經濟一體化,政府出臺優惠政策,促使大中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在農村建廠,為農民提供更多就業機會和崗位,促進農民增收;加大金融發展力度,且要保證健康發展,為農業經濟發展創設生態金融環境;政府引導創辦特色企業,除了自身投資外,還要引入社會資金,如利用金融業吸納閑散資金用于農業經濟發展;城鄉經濟一體化要以城市為核心帶動發展,形成產業集群。
對于推動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來說,還要在優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努力使農業經濟效能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要將發展農業經濟與精準扶持進行有效結合,進一步優化和完善,精準扶貧機制,重點要在構建金融支持、產業支持、人才支持方面取得突破,并將其與“產業扶貧”進行有效結合,在助力精準扶貧的過程中推動農業產業創新與發展。要將信息技術廣泛應用于農業經濟發展當中,切實加大信息技術、網絡技術等的投入力度,如為了更有效的解決農產品“最后一公里”問題,應當大力推動農村電子商務和農村物流體系建設,并且要在構建農村電子商務物流體系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引導更多的電子商務企業、物流企業布局農村。優化農業經濟發展模式,還要在創新產業發展模式方面狠下功夫,如大力推動“公司+農戶”模式,加大對農業工業化的投入力度,既有利于促進農業經濟轉型,同時也能夠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實現更大的突破,各地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應當對此進行深入研究和實踐。
結論: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下,發展農村集體經濟有著一些優勢作用,也可以看出國家對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重視程度。基于此,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十分必要,要采取合適的發展路徑來促進農村產業的改革升級,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這不僅僅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所在,對于我國國民經濟水平的提升也具有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