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巨斌
(內蒙古土地資源收儲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內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0)
資源型城市是我國能源和礦產資源的供應主體,對我國國民經濟發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支撐經濟發展,適應國家政策需求后,資源型城市當前存在結構失衡,經濟、資源衰退的現狀,后續的環境治理、職工安置等問題需要引起重視。我們更加關注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轉型問題被寫入黨的報告和國家相關政策中。民生問題的改善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探究。
首先要建立節水保水機制,對水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人們的生活需要水資源,工業生產等活動需要水資源,資源型城市長期在進行著礦業開發以及工業生產等活動,導致資源消耗嚴重。礦產開采等活動會對礦區自然水體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開發過程中排放污水可能影響地表水質量。礦業活動對于資源型城市的水資源會造成無可避免的影響,當前我們需充分意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政府、企業、居民協同一致,共同參與保護水資源和節約水資源的工作中,做好相關企業的監督監測工作,對超標排污的現狀進行制止和征收相關稅費。制定一個合理的節水評價指標,引導更多人們和企業合理利用水資源。
其次要做好土地資源的保護工作,嚴格執行土地復墾制度。資源型城市其發展過程中,對土地資源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壞,礦產開采導致很多土地資源大面積塌陷,由于礦業開發造成破壞的土地面積流失,且土地復墾率非常低。尾礦堆積占用了大量的土地。當前改善礦產資源開發占地與土地資源保護之間的矛盾是資源型城市發展過程中面對的重要問題。因此需要嚴格落實土地復墾制度。
實際工作進行過程中,需結合城市礦產開發實際,制定較為嚴格的土地復墾標準,建立專項復墾基金,將礦產資源開采量作為土地復墾保證金數額的重要參考,并匯聚多方力量積極參與土地復墾工作。
當前資源型城市中,部分中小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受到我們的關注。改革開放以來,這些中小企業對于我國經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其發展關乎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民生問題伴隨著其發展獲得有效的改善,當前資源型城市的發展以及產業規劃制定的時候,需要充分吸納民間資本和民營中小型企業參與到發展過程中,同時為更多的勞動者提供就業崗位。從政策、財政等領域出發,為企業發展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支持,適當拆分城市大型國有資源企業集團對產業的壟斷,促進民營中小企業獲得更好的發展。
資源型城市的就業結構和其他城市相比,其就業結構特殊,社會保障問題更為明顯。相關從業人員的社會保障體系發展程度直接關乎資源型城市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基于這一現狀,還需侯建企業利潤、政府財政支出和金融機構支持的三方綜合的社會保障機制。社會保障資金由這三方構成,且機制構建的前提是礦業企業利潤、政府財政資金雙反每年能預留一定的資金,并結合企業盈利狀況,制定金融支持強度以及財政補貼力度,不斷保障社會保障資金來源的未定性。
收入分配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同時關乎政府的職責、社會責任以及公民基本權利等等。并非只是和生產要素相對應的純收入分配問題。
我國礦產資源法對礦產資源歸屬有明確的規定。地表或地下的礦產資源都歸國家所有,不因其所依附的土地的所有權或是使用權而發生改變。資源開采、加工雖然有助于促進經濟增長,但是會對環境、民生造成較大的不良影響,因此資源的開采和利用需要因地制宜,重視復墾利用,保證生態環境。避免一味開采造成資源枯竭、環境惡化等現狀,給城市發展、人類生產生活造成更大的不利影響。但是實際工作過程中,多是帶走了資源,造成環境的惡化,不符合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我們還需在當前和未來的發展過程中,正確認識資源和環境現狀,在進行資源開發和城市發展的過程中,優先考慮資源型城市自身的民生現狀以及環境現狀,有限改善當前面臨的較為突出的民生難題,同時吸納更多人才,積極改善失業和就業難的現狀。
金融發展依靠對經濟增長和國民收入分配的影響對家庭產生功效,繼而有效促進和調節經濟社會發展,因此我們說金融發展兼具增長和分配兩大效應。金融發展影響著家庭的教育決策、投資機會等方面,有助于增加收入,改善社會收入不均等問題。針對資源型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問題,還需提供一定金融支持,圍繞相關資源行業給予金融支持,創建資源型城市居民涉礦行業創業基金,鼓勵居民圍繞資源物流、資源產業鏈做好創新等等。給予居民更多金融扶持,改善男女居民工作現狀,為婦女提供更多工作崗位。
綜上所述,資源型城市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很多的問題亟待改善,其發展需要結合區域實際,采取有效的民生改善策略,實現資源型城市的可持續發展,改善民生,實現經濟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