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濱,丘廣華,羅韻初,陳煥萍,黃治華
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功能康復訓練療法對腦性癱瘓患兒運功功能與神經功能的影響
高建濱1,丘廣華1,羅韻初1,陳煥萍1,黃治華2
(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 1.藥學部;2.小兒內科,廣東 佛山 528200)
探究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功能康復訓練療法對腦性癱瘓患兒運動功能與神經功能的影響。回顧性分析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60例腦性癱瘓患兒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A組與B組,各30例。兩組患兒均采用功能康復訓練療法治療,A組患兒聯合腦苷肌肽注射液治療,B組患兒在A組的基礎上聯合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治療,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3個月。比較兩組患兒治療3個月后的臨床療效;比較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2周、1個月、3個月后的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評分、血清神經生長因子水平。治療3個月后,B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高于A組;與治療前比,治療2周、1個月、3個月后兩組患兒GMFM評分及血清神經生長因子(NG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均逐漸升高,且B組高于A組(均<0.05)。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功能康復訓練療法治療腦性癱瘓患兒,可改善其臨床療效,促進運動功能恢復,提高神經功能。
腦性癱瘓;功能康復訓練療法;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腦苷肌肽注射液;運動功能;神經功能
腦性癱瘓屬于神經系統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病可影響患兒智力發育,嚴重會導致殘疾甚至威脅其生命安全。臨床中對于腦性癱瘓患兒主要是以功能康復訓練為主,但是單純給予功能康復訓練并不能有效緩解患兒神經功能障礙,仍給患兒及其家庭帶來一定的影響,需配合藥物療法[1]。腦苷肌肽注射液可通過血腦屏障,嵌入神經細胞膜結構,對膜介導細胞膜有促進作用,但長時間使用效果并不明顯。鹽酸川芎嗪注射液作為一種中成藥,常用來治療腦部疾病,可改善患兒微循環,穩定細胞膜功能結構,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2]。本研究旨在探討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功能康復訓練療法對腦性癱瘓患兒運動功能與神經功能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佛山市南海區婦幼保健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接收的60例腦性癱瘓患兒的臨床資料,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A組與B組,各30例。其中A組男患兒17例,女患兒13例;年齡9個月~6歲,平均(3.82±1.25)歲;疾病類型:痙攣型雙癱10例,不隨意運動型3例,痙攣型四肢癱7例,偏癱6例,混合型4例。B組男患兒19例,女患兒11例;年齡10個月~6歲,平均(3.74±1.22)歲;疾病類型:痙攣型雙癱8例,不隨意運動型3例,痙攣型四肢癱9例,偏癱5例,混合型5例。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西醫符合《實用內科學》[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中醫符合《中西醫結合兒科學》[4]中的相關診斷標準者;參與研究前未接受正規治療的患兒;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的患兒等。排除標準:先天性心臟病者;合并顱腦外傷史者;具有其他臟器功能障礙者;具有異染性腦白質營養不良者等。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接受功能康復訓練,松弛訓練:收腹挺胸深吸氣,上肢握拳;腳趾屈曲,膝關節伸直;雙臂前伸,與肩平行,每個動作保持3 s,重復10次。呼吸訓練:外展雙臂,吸氣時向下方輕壓腹部,增強呼吸力量和延長呼吸時間。吞咽能力訓練:采用硅膠牙刷蘸冰水,刺激軟腭和咽后壁,并用拇指指腹觸壓舌骨,誘發吞咽,增強吞咽反射。每組訓練時間15~30 min,治療3個月。在此基礎上,A組患兒采用腦苷肌肽注射液(吉林四環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5046,規格:2 mL/支)治療,2 mL藥物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 mL,靜脈滴注,1次/d。B組患兒在A組治療的基礎上采用鹽酸川芎嗪注射液(河南輔仁懷慶堂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3792,規格:40 mg/支)治療,40 mg藥物用5%葡萄糖注射液50 mL稀釋,靜脈滴注,1次/d,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后臨床療效,參照《中西醫結合兒科學》[4]中的療效判定標準,其中顯效:患兒癲癇、運動障礙等各臨床癥狀與體征恢復正常,兒童綜合功能評定分數≥20%;有效:患兒癲癇、運動障礙等癥狀有所緩解,兒童綜合功能評定分數5%~19%;無效:兒童綜合功能評定分數<5%,癥狀無緩解且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②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2周、1個月、2個月后的運功功能恢復情況,采用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GMFM)[5]評估,包括翻身、臥位、俯臥位、立位等88項條目,總分264分,評分越高表示患兒綜合運動功能愈佳。③對比兩組患兒治療前及治療2周、1個月、3個月后血清神經生長因子(NGF)與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BDNF)水平,分別采集兩組患兒空腹靜脈血5 mL,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水平。

2.1 臨床療效 治療3個月后,B組患兒中顯效14例,有效14例,無效2例,臨床總有效率為93.33%;A組患兒顯效10例,有效11例,無效9例,臨床總有效率為70.00%,B組高于A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2=5.455,<0.05)。
2.2 GMFM評分 與治療前比,兩組患兒治療2周、1個月、3個月后GMFM評分均逐漸升高,且B組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GMFM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0.05;與治療2周后比,#<0.05;與治療1個月后比,?<0.05。GMFM:粗大運動功能評估量表。
2.3 神經功能因子 與治療前比,兩組患兒治療2周、1個月、3個月后血清NGF、BDNF水平逐漸升高,且B組高于A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神經功能因子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0.05;與治療2周后比,#<0.05;與治療1個月后比,?<0.05。NGF:神經生長因子;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腦性癱瘓是引起小兒機體運動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可表現為運動障礙、智力低下以及癲癇等。目前,臨床強調的早期功能鍛煉和全面康復雖然有利于促進患兒腦細胞功能重建,但研究發現單純開展功能康復訓練見效緩慢[6]。腦苷肌肽注射液是促進神經元發育和分化的主要藥物,可加快受損神經的修復,減輕血管水腫和細胞毒性,有效改善運動功能,但對于部分嚴重患兒,神經功能改善不明顯。
鹽酸川芎嗪注射液屬于一種中成藥,其中主要成分為鹽酸川芎嗪,具有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的功效。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鹽酸川芎嗪不僅可以促進腦細胞血液循環,還可以加強腦細胞對氧的利用,向腦細胞修復和再生提供所需的氨基酸能;并維持神經元正常生物學功能,調節神經細胞的再生、發育、生長,促進病情恢復[7]。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組患兒臨床總有效率、GMFM評分高于A組,提示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功能康復訓練療法治療腦性癱瘓患兒,可提高其臨床療效,改善運動功能。
NGF、BDNF作為神經細胞因子,對大腦神經修復具有促進作用;當人體大腦神經元受到損傷時,神經生長因子水平下降,不利于軸突的生長。鹽酸川芎嗪注射液可通過一系列機制起到穩定細胞功能結構、改善神經功能,調節氧自由基代謝狀況的作用,從而減輕腦組織神經細胞的損傷;此外,通過給予功能訓練、腦苷肌肽注射液和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能保護腦細胞免受氧化損傷,可以減少背側和前側紋狀體神經元缺失與梗死范圍,進而增加紋狀體與皮質的神經生長因子表達[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B組患兒血清NGF、BDNF水平高于A組,提示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功能康復訓練療法治療腦性癱瘓患兒,可提升其神經功能,促進患兒康復。
綜上,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功能康復訓練療法治療腦性癱瘓患兒,可改善其臨床療效,促進運動功能恢復,提高神經功能,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
[1] 李衛鋒, 張珂威. 焦氏頭針結合靳三針取穴治療小兒腦性癱瘓合并智力低下82例[J]. 湖南中醫雜志, 2020, 36(4): 87-88, 103.
[2] 劉丹, 董彥, 齊彥菲, 等. 腦苷肌肽聯合丁苯酞注射液治療急性腦梗死臨床研究[J]. 中國藥業, 2019, 28(19): 76-78.
[3] 陳灝珠. 實用內科學[M]. 10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01: 2198.
[4] 王雪峰. 中西醫結合兒科學[M]. 北京: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2011: 187-192.
[5] 史惟. 復旦中文版腦癱粗大運動功能測試量表項目難度改良及反應度和精確度研究[J]. 中國循證兒科雜志, 2018, 13(2): 81-87.
[6] 陳文婷, 張美華, 賴永娥. 鹽酸川芎嗪注射液聯合單唾液酸四己糖神經節苷脂鈉注射液治療小兒腦癱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藥科學, 2020, 10(2): 63-65, 121.
[7] 周彬, 黃紅星, 楊萍, 等.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對顳葉癲癇患者腦電圖及血清NGF, BDNF水平的影響[J]. 中國醫師雜志, 2019, 21(11): 1617-1620.
[8] 劉洋, 趙旭偉, 張佳琦, 等. 鹽酸川芎嗪聯合腦蛋白水解物對急性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藥指南, 2016, 14(33): 7-8.
高建濱,大學本科,主管藥師,研究方向:兒科臨床用藥研究。
黃治華,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兒科疾病的診治。
R742.3
A
2096-3718.2021.07.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