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來明,孫芳芳
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對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患者內皮細胞功能及CGRP、BK水平的影響
劉來明,孫芳芳
(莊浪縣中醫醫院針灸科,甘肅 平涼 744600)
探討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患者行中醫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對其內皮細胞功能及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緩激肽(BK)水平的影響。將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莊浪縣中醫醫院收治的218例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09例,行常規療法),觀察組(109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兩組患者均治療4周。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肩關節疼痛程度、上肢運動能力、生活質量評分及內皮細胞功能、CGRP、BK水平進行對比。治療后兩組患者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腫脹中醫癥候積分、肩關節疼痛程度評分、內皮素-1(ET-1)、BK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上肢運動能力、生活質量評分、一氧化氮(NO)、CGRP水平均較治療前上升,且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均<0.05)。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患者通過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可有效減輕其臨床癥狀體征,改善肢體運動功能、血管內皮功能,有利于生活質量的提高。
腦梗死;肩手綜合征;針灸;中藥泡洗;內皮細胞功能;降鈣素基因相關肽;緩激肽
腦梗死又稱“中風”,屬于神經內科常見的一種疾病,肩手綜合征多發生于腦梗死后3個月內,其臨床表現主要有患側肢體關節功疼痛、腫脹以及功能活動受限等,如不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法,則易使患者肩、手、指等部位畸形,最終導致殘疾[1]。常規治療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肢體運動功能,但遠期療效并不理想。中醫理論認為,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的病因在于患者氣滯血瘀,經脈阻滯,氣血運行受阻,肌肉筋脈失榮。針灸、推拿通過穴位刺激起到活血行氣、疏通經絡的功效;中藥泡洗的藥材組成主要包括川芎、地龍等,可活血化瘀、祛瘀止痛;為患者提供語言、心理等層面的康復訓練輔助患者改善臨床癥狀,使患者較快恢復[2]。本研究針對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患者行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對其內皮細胞功能及降鈣素基因相關肽(CGRP)、緩激肽(BK)水平的影響作為探討重點,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莊浪縣中醫醫院2018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間收治的218例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109例)和觀察組,(109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59例,女性50例;年齡44~76歲,平均(59.33±3.05)歲。觀察組患者中男性60例,女性49例;年齡43~73歲,平均(59.22±4.16)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組間具有可比性。診斷標準:西醫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3]中相關腦梗死的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4]中相關中風的診斷標準。納入標準:符合上述中西醫診斷標準者;出現皮膚潮紅、單側肩手痛以及皮膚溫度升高者;手指活動受到限制者;無外傷、周圍血管征以及感染者等。排除標準:嚴重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存在嚴重精神、認知方面障礙者;無法積極配合治療的患者等。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且本研究已經獲得莊浪縣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 方法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療法,采用個體化治療將患者血壓控制在135/85 mm Hg(1 mm Hg=0.133 kPa)及以下,血糖采用降糖藥控制在正常范圍,依據三酰甘油與膽固醇等指標適當對患者血脂進行控制,應用阿司匹林腸溶片(石藥集團歐意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53035,規格:100 mg/片)避免血小板發生聚集,使用劑量為100 mg/d,應用神經營養藥胞二磷膽堿注射液(吉林百年漢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6207,規格:2 mL∶0.1 g),劑量為:0.2 g/次,3次/d,對癥用藥。觀察組患者則在常規療法的基礎上實施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①中藥泡洗法:川芎、地龍、桂枝、川椒、紅花、生黃芪、懷牛膝、炙甘草、生川烏、澤蘭、僵蠶各10 g,生草烏、當歸各15 g,伸筋草、赤芍、桑枝、桃仁各30 g。以上藥材用水加溫后放入特制的容器內,溫度控制在38~40℃,泡洗時間每次15~30 min,2~3次/d。②針灸療法:針灸穴位選取肩髃、缺盆、尺澤、阿是穴、內關、肩井、天泉、合谷、天宗、曲池、肩貞。③推拿法:掌、肩、指以及肘等關節被動活動;滾法:沿患者患側外上臂,從肘關節-前壁外側直至患者手背;點法:合谷、手三里、肩髃、外關、曲池;捻法:患者手指部位輕捻;掌揉法:患者患側足背和手背。④康復訓練:應用軟枕墊在患者身體下方,使患者患側肩關節前傾,避免出現肩關節退縮和下降,伸直肘關節,旋轉前臂至后方,向手背方向輕度彎曲腕關節,伸直手指后向外展開,全范圍關節被動運動,動作宜輕,在醫師指導下降肩關節做外展、內收和前伸運動,拍打患者患肢肌肉,40 min/次,2次/d,兩組患者治療周期均為4周。
1.3 觀察指標 ①中醫癥候積分進行對比,包括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腫脹,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5],每項的分值范圍為0~3分,分值高低與患者癥狀嚴重程度呈正比。②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上肢運動能力、生活質量、肩關節疼痛程度評分。上肢運動能力應用簡式Fugl-Meyer法進行評定[6],分值范圍為0~66分,分值越高,表明患者上肢運動能力越好;肩關節疼痛程度可應用疼痛數字評定表[7]對患者進行評分,總分值為10分,無痛分數為0分,劇烈疼痛的分數為10分;患者生活質量可根據腦卒中專用生活質量量表進行評定[8],共包含49個項目,12個領域,可分為5個級別,每個級別均為1~5分,分數越高提示患者身體狀況越好。③將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內皮細胞功能及CGRP、BK水平進行對比,內皮功能細胞指標包括一氧化氮(NO)、內皮素-1(ET-1),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空腹靜脈血3 mL,離心處理(以3 000 r/min轉速,離心10 min)分離血清,采用放射免疫法測定CGRP、BK、ET-1水平,采用硝酸還原法測定NO水平。

2.1 中醫癥候積分 兩組患者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腫脹積分治療后較治療前均降低,且觀察組下降幅度較對照組大,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1。
2.2 肩關節疼痛程度、上肢運動能力及生活質量評分 治療后兩組患者肩關節疼痛程度評分較治療前均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兩組患者上肢運動能力、生活質量評分均較治療前上升,且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2。
2.3 內皮細胞功能及CGRP、BK水平 治療后兩組患者NO、CGRP水平均較治療前上升,且觀察組上升幅度大于對照組,兩組患者ET-1、BK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下降幅度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0.05。

表2 兩組患者肩關節疼痛程度、上肢運動能力以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 分)
注:與治療前比,*<0.05。

表3 兩組患者內皮細胞功能及CGRP、BK水平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0.05。NO:一氧化氮;ET-1:內皮素-1;CGRP:降鈣素基因相關肽;BK:緩激肽。
肩手綜合征的發病機制主要在于,急性腦梗死發生后使患者血管運動中樞受到影響,增強血管痙攣反應,促使局部組織營養障礙。目前常規治療包括使用阿司匹林、胞二磷膽堿等,但患者服用后藥效難以直達病灶,療效有限。
傳統中醫學認為肩手綜合征在中風后3個月內可發生,患者此時狀態屬于中風后恢復期,但對患者整體進行觀察后可知,“風”已停,而痰濁和淤血并未退去,對患者整體進行辨證發現其可能存在氣虛、火熱、痰濁、陰虛以及淤血等癥候。但肩手綜合征病理發生改變的部位只發生在局部,導致局部出現障礙,發病機制是上肢局部淤血與痰濁阻滯經脈,故應予以理氣活血、通絡止痛的治療原則[9]。針灸治療通過刺激相關穴位,可活血益氣、疏通經絡;推拿手法通過對患者患肢穴位大面積的刺激,可逐漸的減輕疼痛,改善血液循環,從而促進肢體功能恢復。中藥泡洗方中草烏、川芎、川烏、澤蘭、僵蠶祛風除濕,溫經止痛;當歸補氣和血;地龍、伸筋草祛風除濕,舒筋活絡;桂枝、川椒、紅花活血通經,散瘀止痛;黃芪補中益氣;桃仁、桑枝、懷牛膝祛風濕,通經絡;甘草調和諸藥,藥效直接作用于局部皮膚,可起到疏通經絡、緩解疼痛之功效[10]。康復治療主要是通過對患者機體進行鍛煉指導,增強患者機體免疫力,提高生活能力與生活質量。據上述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患者半身不遂、肩部疼痛、手指腫脹中醫癥候積分及肩關節疼痛程度評分治療后下降幅度較對照組大,提示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患者通過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可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改善肢體運動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CGRP具有改善患者血管和汗腺功能的作用,可使患者肢體體液回流增加,起到減輕患者肢體痙攣狀態和腫脹程度的作用;BK可使神經元對疼痛的敏感性增強,加重機體炎癥反應;NO具有舒張血管的作用,而ET-1則可收縮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指標異常可引發腦部供血不足,使神經元缺氧缺血程度增加[11]。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伸筋草中的石松堿具有抗炎、鎮痛及抗血小板凝集的作用;黃芪中的當歸多糖、當歸中的苯酞類化合物可抑制血管收縮物質,調節患者血管收縮程度[12]。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NO、CGRP水平高于對照組,ET-1、BK水平低于對照組,提示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可通過改善血管內皮細胞功能,促進患者肢體功能恢復。
綜上,針灸聯合中藥泡洗康復治療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可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體征,改善肢體運動功能與血管內皮細胞功能,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大力推廣。
[1] 李樂軍, 陳麗萍, 劉曉麗, 等. 中藥泡洗結合針灸推拿和康復訓練對腦梗塞后肩手綜合征患者的生活質量影響[J]. 時珍國醫國藥, 2019, 3(1): 173-175.
[2] 呂素珍, 許玉剛. 中藥泡洗與針灸推拿相結合的綜合方案對腦梗死后肩手綜合征的實效性對照探究[J]. 世界中醫藥, 2015, 10(11): 1719-1722.
[3] 中華醫學會神經病學分會. 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4[J]. 中華神經科雜志, 2015, 48(4): 246-257.
[4] 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腦病急癥協作組. 中風病診斷與療效評定標準(試行)[J]. 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 1996, 19(1): 55-5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M]. 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 2002: 74-77.
[6] 桑德春, 紀樹榮, 張纓, 等. Fugl-Meyer量表在社區腦卒中康復療效評定中的應用[J]. 中國康復醫學雜志, 2007, 22(3): 264-265.
[7] 嚴廣斌整理. NRS疼痛數字評價量表[J]. 中華關節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4, 8(3): 92.
[8] 郭永彬, 王恩雨, 蔡玲紅. 生活質量量表在腦卒中評價中的應用[J]. 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 2009, 15(7): 632-634.
[9] 宋曉軍. 中藥泡洗與針灸推拿對腦梗死肩手綜合征效果[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19, 12(9): 156-157.
[10] 吳雪良, 于慶濱, 趙合慶. 浮針、中藥泡洗配合康復訓練治療腦卒中后肩手綜合征臨床觀察及對血漿BK、SP水平的影響[J]. 四川中醫, 2017, 35(8): 202-204.
[11] 張曉娜, 柴鐵劬, 張輝, 等. 蜂針聯合康復訓練治療卒中后肩手綜合征Ⅰ期臨床療效及對血漿CGRP,BK,SP水平影響[J]. 針灸臨床雜志, 2019, 35(8): 35-39.
[12] 尤陽. 針刺推拿康復結合中藥泡洗治療腦梗塞后肩手綜合征的臨床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 針灸臨床雜志, 2018, 34(8): 8-11.
R246.6
A
2096-3718.2021.07.0105.04
劉來明,大學本科,副主任醫師,研究方向:中醫針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