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萍
(西安統籌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062)
隨著人們法律意識的進一步增強和法制社會的逐步發展,也隨著建筑工程領域的蓬勃發展,在工程造價方面通過司法途徑解決糾紛的案件越來越多,更多的人通過借助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權益的意識也越來越強。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在解決繁雜的以工程造價引發的糾紛案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它在為法官解決糾紛做出公正判決提供依據的同時,還解決了很多技術問題。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程序的合法、規范,是使糾紛案件做出公平、公正判決的重要前提。作為一項不可缺少的司法程序,我國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程序發展還不成熟,存在很多不足,這些問題會影響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審判的質量和效率,一定程度上還會損害法院的司法權威和公信。因此,從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入手,分析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程序存在的一系列問題,提出解決建議和立法構想,從而完善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制度。
建設工程糾紛案件的突出特點之一是審理周期長,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周期長。經查,現行法律、法規均未對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時間做出明確規定,這樣就使得相關鑒定機構鑒定時間過長,拖延審理周期,因此工程造價鑒定是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能否及時審結的關鍵因素。由于缺少法律法規的約束,有些法官具有畏難情緒,對一些較為棘手的問題例如價款認定問題,含糊而過。同時過于相信鑒定意見,對自身要求不嚴格,不對相關合同進行嚴格審查,而是以爭議問題專業性太強、價款無法認定為理由,要求案件當事人自覺申請使用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程序。不僅如此,由于自身專業性不強,對于一些已經約定好無爭議的事項,也啟動鑒定程序。這樣隨意啟動司法鑒定程序,不僅會影響案件審理質量,還會增加當事人的訴訟成本。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相關規定,社會上很多有關工程造價的咨詢單位都不屬于合格的司法鑒定機構,因此其工作人員不一定具有司法鑒定人員所需的專業資質。法律規定從事這類工作的人員,必須考取相應資質證書并注冊造價工程師。而在實際案件中,有些法院的鑒定人員不具備專業資質,這些鑒定人員的專業水準無法衡量,導致鑒定意見的準確性、有效性難以保證。因此司法鑒定程序應從鑒定機構的資質、鑒定人員的工程造價執業資格、鑒定所依據的材料是否真實合法等多方面進行完善。
司法鑒定程序中應是當事人將鑒定資料提交給人民法院,通過人民法院的質證后,最后將材料轉交給鑒定機構。然而,目前法律對移送鑒定的證據材料先進行質證還是先移送鑒定沒有明確的規定,因此在司法實踐中,存在許多不規范的移交情形,導致法院既可以先質證后鑒定,也可以先鑒定后質證。這導致當事人對鑒定結果出現質疑,從而提出補充鑒定或重復鑒定的訴求。
工程造價鑒定人從本質上而言,是“技術人員”而非“審判人員”,因此對于審判過程中鑒定材料的可信度應由法官把握。但實際案件中不少法官因為缺少相應的專業知識,不能對工程合同的性質做出一個正確的判斷,無法完全審查。因此在實踐中往往將司法鑒定材料交給鑒定機構,并依據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意見而做出判決。甚至有的法官認為已經鑒定的材料便是有效合法的,便只根據鑒定材料進行判決。由于過度依賴司法鑒定出現的“以鑒代審”的狀況嚴重影響了法官對案件證據的獨立思考和裁判權,從而影響判決的公正性。
工程造價司法鑒定專業性極強,所以鑒定人出庭質證是很重要的環節,鑒定人出庭接受當事人和庭審法官的提問,對鑒定結果進行專業性的回答,這不僅能夠幫助審判官做出正確的判決,還能減少當事人的疑惑。然而在實際的司法實踐中,鑒定人員出庭接受質詢的較少,他們不重視出庭質證所發揮的重要作用,導致鑒定結果多受質疑,影響了鑒定結果的科學性和專業性,也直接影響鑒定意見的采信度。
在現行法律、法規上對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時間做出明確規定,包括明確各方當事人提交證據的時限,對于涉及工程造價司法鑒定的一類案件,如若當庭法官對工程造價方面知識不了解,對鑒定結果了解不全面,那么在審判過程中對當事人有爭議的問題以及鑒定人員解釋的理解就會有一定難度,從而難以做出準確的裁斷。作為承辦法官要主動加強學習,不僅要熟悉合同法、建筑法及相關的司法解釋等法律專業知識,也要學習一些造價基本知識。
將工程造價納入司法鑒定范圍內,使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資質滿足工程造價司法鑒定行政管理制度,使二者有效對接,建立嚴格的認定標準為鑒定資質做出保障。要完善鑒定人員錄入制度,司法鑒定過程中嚴格選用符合資質的鑒定人員,從而確保司法鑒定程序的法律效力。與此同時,人民法院要注意監督鑒定機構和鑒定人員的工作,并制定一套統一的管理制度。
嚴格按照規定程序進行,當事人將鑒定資料提交給人民法院,通過人民法院的質證后,最后將材料轉交給鑒定機構,鑒定機構收到經初次質證的證據后,結合該案的具體情況,列舉應補充證據的清單反饋給法院,由法院要求各方當事人提供,對情況復雜的案件,還應組織鑒定機構和各方當事人召開補充證據協調會,對質證的材料需逐項列舉各方當事人的意見。避免“以鑒代審”的現象發生,確保審判的司法性,并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這樣工程造價糾紛才能客觀、公正地解決,從而化解社會矛盾,對法律和社會發展起到促進作用,提升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
鑒定機構和鑒定人的出庭接受質證是使鑒定意見更加規范有效,使案件審判更具說服力的一個重要環節。鑒定人在開庭之前要準備好所有庭審資料,以確保思維清晰。在庭審過程中對當事人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防止出現不恰當的言論。鑒定人出庭質證能夠降低由于法官對造價專業知識不了解導致鑒定結果不準確的概率,使得鑒定結果更具司法性,從而確保案件結果的公正性。
《民事訴訟法》中有規定,當事人可以申請人民法院通知有工程造價專業知識的人出庭,對鑒定結果做出更嚴格全面的審查,這為我國司法審判的公正提供了更有力的保障。專家輔助人既能對鑒定結果做出強有力的補充,還能防止鑒定人過度影響審判,幫助法官做出更加科學客觀的判斷。
綜上所述,工程造價司法鑒定需要審判人員和專業鑒定人員的相互溝通和配合,同時也需要進行法律約束和保障,因為司法鑒定不僅是工程造價專業技術問題,也是法律適用問題。在司法鑒定程序中,應嚴格遵守各項規定,積極推進鑒定進程,縮短與之相關案件的審理期限,從而保證司法鑒定結果的公正性。工程造價司法鑒定是解決工程合同糾紛類案件的一個主要程序,要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為案件的公平、公正提供更強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