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盡力
(常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服務中心,江蘇 常州 213003)
應在增強事業單位人事黨建工作的時效性和實效性上下功夫,前者是黨建工作的出發點,而后者卻是黨建工作的歸宿點。將這一辯證關系具體到人事管理中來,應在于與目前提高單位人事管理人員思想意識,和提升單位職工工作主動性相契合。從現有文獻的論述中可知,當前在針對黨建工作的開展模式,仍大量聚焦于意識形態領域。而關乎這一點,又在行政事業單位中表現的更為突出。與行政單位不同,事業單位面臨著體制改革的前途問題,這就要求其中的黨建工作必須“落地”,并能真正推動單位各項事業的發展。作為人事部門來說,其不僅是人事常規管理部門,還應配合管理者在組織文化建設、勞動關系和諧性構建等方面做出成績。因此,這就為黨建工作的開展找到了一條合理化路徑。
經濟目標驅動下的功能定位。不可否認,事業單位具有強烈的經濟利益訴求。這種訴求內化為一種營運行為,將實現組織經營管理活動的合理化目標。但實踐表明,在產權處于半開放狀態的情況下,事業單位也時常產生消極外部性,諸如公益項目化問題、過度醫療問題等。為此,在提升事業單位公民意識上,黨建工作需要給予關注。
社會目標驅動下的功能定位。這里的社會目標主要指向,組織內部的和諧勞動關系方面。不難理解,事業單位傳統的平均主義偏好,也是同社會主義勞動者權益保障要求相背離的。從而,這又為黨建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內在要求實則為事業單位開展黨建工作的必須要件,具體而言,內在要求可概括為以下兩個方面。
組織建設要求,盡管許多事業單位擁有完善的基層黨組織機構,但在實際運轉中仍主要與黨員職工發生聯系。這樣一來,作為組織成員的那些非黨員職工似乎就未能被組織所涵蓋。且不要小看這一現象,若要增強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時效性,黨組織就必須掌握整體職工,并切實維護他們的合法權益。因此筆者建議:可以通過工會組織作為黨組織聯系群眾的橋梁。
制度建設要求,相對于組織建設而言,事業單位黨建工作中的制度建設往往較為形式化。不難理解,制度建設不僅需要與事業單位自身的組織原則相匹配,還須與現行法律、法規相適應。由此,其建設難度較大。在“先易、后難”的方法指向下,應著手建立:信息溝通制度;職工監督制度。以下,將分別對黨建工作的實效性和時效性模式構建展開討論。
崗位素養包括崗位技能和崗位意識,從黨建工作的功能定位來看,則在于增強職工的崗位意識方面。根據目前增強職工崗位意識的手段可知,主要體現為崗位培訓、績效管理等方式。對此筆者指出,還應在黨建工作開展下對職工適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新時期事業單位針對職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仍可以從愛崗敬業、樂于奉獻、團隊互助等方面來展開。從操作層面來看,則可以在人事部門的整體工作計劃下引入思想政治教育環節,進而由單位黨員職工通過講述自身心得,以及在圍繞典型事例進行剖析的基礎上進行思想傳遞。
單位黨組織應在工會這一組織載體上,發揮聯系管理者與職工雙方的優勢,并及時化解雙方矛盾,并積極、穩妥的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為政工干部的黨員職工,應深入基層與身邊的一線職工進行交流,應關注他們在生活中的處境,從而通過定期信息反饋的形式讓工會組織上報給單位管理層。黨建工作所呈現出的這種實效性,將起到增強職工組織忠誠度的作用。
強化組織運營監管,直接與社會目標驅動下的功能定位相聯系,而內部監管缺失也成為事業單位目前所面臨的內部治理問題之一。針對這一狀況,黨建工作所開展的組織化和制度化建設,將能起到這種營運監管職能。在履行這一職能時應與事業單位的組織原則和組織規范相適應,這就要求黨員職工應發揮先鋒帶頭作用。這樣一來,配合國家有關部門的外部監管,便能較好的推動單位公共形象的建立。
伴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黨的執政方式、黨的建設都面臨著巨大的考驗,甚至影響到黨的執政建設,新時期基層組織建設仍有許多問題需要解決。例如,業務部門要加強對黨的建設工作的責任感,把黨的建設和組織的基本工作都放在一切業務工作上,這一機構的黨建工作過于單一,缺乏靈活性,特別是缺乏創新精神,而且從反腐歷史上的事件中可以吸引一些經驗。首先,在這個龐大的反腐敗工程中,必須全心全意地發揮人民的力量,充分發揮反腐倡廉的偉大作用;第二,反腐敗必須靠部門的配合,團結要堅強,只有團結才能辦好,黨的建設是我們黨的新形勢中的一項重要工作,與黨的治理密切相關。建立一個誠信政府,關鍵在于加強黨內建設。
既然要將黨建工作與事業單位的經濟工作相融合,為了防止黨員干部在組成團體組織進行相應指導時無法適應事業單位的專業性或者無法對經濟方面的問題進行指導,就首先要求黨建工作考慮經濟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
“時效性”要求黨建工作在確保原則不變的情況下應與時俱進。該內涵界定實則將“實效性”和“時效性”聯系了起來,即黨建工作唯有形成根據事業單位的人事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形式,才能更好地達到“時效性”的效果。從組織本身的發展規律來看,時效性也是黨建工作所需要遵循的。建立在內在要求上的模式構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事業單位黨建工作在組織建設上除了設立黨支部外,還應充分建設工會組織,關于其中的必要性已在上文闡發。那么,組織上的模式構建如何能保證黨建工作的時效性呢。可從以下兩個方面來看:
黨支部建立方面。黨支部應牢固團結組織中的黨員職工,在給予其合規的政治權利的同時,還應充分激發起他們的組織公民意識。促使他們關心組織的發展,關心身邊職工的工作和生活狀況,并通過定期的組織生活會議,將基層職工的思想動態進行匯總分析。
工會建設方面。通過對匯總的信息進行分析、討論后,針對其中的敏感問題和急需解決的問題,在單位工會層面與非黨員職工代表交換意見。之后,在與職工代表達成共識的情況下,以書面的形式向單位管理層反映。并及時將管理層的反饋信息向職工發布。當然,還應跟蹤、督促管理層的問題解決進度。
關心職工的需要。單位工會組織應建立起一種長效機制,來接受職工的利益訴求。其中,應把握這樣幾個要點:(1)定期、專人的接待制度;(2)職工利益訴求的應對措施;(3)職工利益訴求的傳遞渠道;(4)職工利益訴求傳遞的反饋機制。目前在增強這一工作模式的同時,也必然面臨繁重的機制、渠道建立難題。筆者認為,這需要包括單位管理層在內的共同努力。
關心職工的發展。單位的工會組織應與人事部門,共同來完成這項工作。其中,人事部門須從組織的發展戰略,以及對職工工作能力的績效考核中,針對性地提出職工發展規劃目標。工會組織則在組織生產經營過程中,推進、管理職工的發展路徑,并通過引入人文關懷因素,以及爭先創優意識,來切實履行關心職工發展的任務。綜上所述,以上便構成筆者對文章主題的討論。盡管本文以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為對象,但其中所蘊含的“實效性”和“時效性”要求同樣適應于其他組織的黨建工作。
對于人事部門而言,它不僅是人事的常規管理部門,還應與管理者在組織文化建設、勞資關系、和諧方面做好配合。對于黨的工作方式的回應,仍然是思想上的,在這一方面,在行政單位中更為突出,作為人事部門,它不僅是日常管理部門,而且與管理人員組織文化建設、勞資關系和諧、共同成長。從而為黨建工作的開展找到一條合理的路徑。本論文主要針對事業單位的黨建工作,但其蘊含的“實效性”和“及時性”要求也適用于其他組織的黨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