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浩潔
(上海市寶山區文化館,上海 201999)
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各行各業在宣傳中抓住客戶的碎片時間,將手機宣傳運用到極致。微信作為智能手機中的標配APP,在宣傳中具有廣泛性、易獲取性的特性,深受廣大宣傳方的喜愛。
2012 年,微信公眾平臺應時代需求而生,它既是一個傳遞信息的平臺,也是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微信公眾號從此在新媒體宣傳中占據了重要位置。
新媒體運營,顧名思義重在“運營”二字。微信公眾號的誕生與其他宣傳平臺不同,它著眼于各類企業與客戶群體間的交流與互動。它誕生之時,全國已經有上億的微信用戶,網絡交流平臺也已經有很多種類[1]。要打造一個發展良好的交流平臺、集聚優質的粉絲、擴大知名度,從而產生社會效應以及經濟效益,就需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運營策略。
在做微信公眾號前,首先要明確目標。微信公眾號要宣傳的方向、定位,并以此為導向展開分析。
例如,要在微信公眾號宣傳某一群眾文化活動,在開展活動之前要怎樣預熱、活動中要怎樣時時報道與擴大影響力、活動結束后要怎樣總結以達到最初設置目標。這就需要根據活動的特色特點,找出要宣傳與吸納參與的人群在哪里,這些人群的年齡、特點、生活習慣、喜好、性別、職業等等,都要進行全面的分析[2]。這樣細化目標群體的偏好,對于我們微信公眾號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意義,它決定著公眾號的宣傳采用何種方式方法開展、決定著宣傳活動的類別形式、決定著公眾號的風格特點。
很多公眾號做的不溫不火,互動效果差,甚至是從有到無,正是沒有注重對目標群體的這種細化分析導致的。同時,精準定位目標群體,打造出適合客群并且獨具風格的公眾號,形成自己品牌的特色,對于樹立企業形象、加深客群印象有著立竿見影的效果。
微信公眾號的粉絲量一定程度上反饋著這個公眾號的曝光程度。日常粉絲數量的增長,大多可以采用活動互動漲粉、優質閱讀漲粉、導流漲粉等等形式。應該在各類活動中多關注粉絲量的變化,關注死粉數量多少,讓粉絲動起來。
所采用的具體方式有以下幾種:
1.定期更新頭條閱讀。讓優質文章貫穿公眾號。定位準確的文章會直擊目標客群心靈,形成習慣的定期發布甚至是連載,讓閱讀成為習慣,讓粉絲有所期盼。每次微信公眾號的更新,幾乎都是由頭條文章帶動,打造好的頭條文章意義重大[3]。如果發現頭條文章帶動的閱讀量有明顯變化,一定要快速尋找原因,調整策略,隨時找出自己的準確定位。
2.堅持文章自有原創。好的文章會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與意境,讓公眾號有很高的辨識度。堅持文章自有原創,防止用“標題黨”吸引人眼球,這樣會讓讀者閱讀后產生反感,要深抓文章質量,才能留住粉絲。
3.微信公眾號與線下活動結合,提高裂變。將線上與線下結合,多策劃一些關聯活動,讓公眾號不再是平面的宣傳,而變為立體的活動。如:公眾號的粉絲在活動中有獨享的待遇與優惠,有特別的禮遇與分享。讓粉絲感受到自己的特別,體現出公眾號的意義,提高粉絲的參與意愿從而增加互動性。
隨著視頻號的出現,公眾號已經與視頻號可以直接進行連接,將視頻內容編入到公眾號文章中。這種形式的展示,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閱讀的可觀賞性,提高了閱讀的視覺沖擊力,改變了人們的閱讀習慣[4]。
微信公眾號的制作都是凝結了很多工作人員的心血,因此到了最后一步發布的過程,更不能掉以輕心。通常認為人們看手機的高潮時段多集中在四個時間:早晨的6 點——9 點(這是人們的早餐及早通勤時間);中午的11 點——13 點(這是人們的午休時間);晚間的17 點——20 點(這是人們的晚餐及晚通勤時間);夜間的21 點——0 點(這是人們的睡前休息時間)。
當然,這是大部分朝9 晚5 工作人群的作息時間。我們實際操作過程中,還是要針對目標客戶的群體特性做出科學的判斷與具體的調整,不能隨波逐流。即便是大部分人群符合以上作息時間,但如果不是我們要找的目標人群,也要果斷修改,以達到最佳發布效果。
在新媒體背景下,為保證微信公眾平臺運營穩定性,需要加強運營團隊的專業化建設。 成熟的資訊類微信公眾號會實時推送社會熱點新聞。如果發生有影響力的大型社會新聞,微信公眾號往往會快速反饋并進行集中報道,以便用戶第一時間掌握事件的發展動態。一般來說,在重大新聞事件中,主流媒體都被用于獨家采訪資源。但真正體現微信公眾號專業水平的,是能否為用戶提供完整、真實的新聞信息,正確引導輿論走向。因此,加強運營團隊專業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其實,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微信公眾號,已經是一個發展相對成熟的平臺,人們也在日常生活中對它有所認知與認可。當然,在未來的發展中,微信公眾號還會給我們帶來哪些驚喜,我們還不得而知,但相信它還會有很多無限發展的可能。
各行各業都已經清晰地認識到微信公眾號在自媒體宣傳中的重要地位,而且相對于其他媒體而言,這種低成本、廣宣傳的方式必然受到各類型企業的青睞[5]。而人們在眼花繚亂的互聯網世界中,從一眼遇見它,到一下記住它,是微信公眾號生存的一大跨越,也是衡量成功與否的一大標準。努力提高公眾號的辨識度,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
自媒體平臺紛繁復雜,目標群體可能喜歡娛樂、可能喜歡唱歌、可能喜歡購物……不讓微信公眾號單打獨斗,從多平臺進行引流,互不替代卻歸于互動平臺,最終策劃活動創造效益,是拓寬粉絲來源的渠道,也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隨著微信公眾號越發的成熟,數量越來越多,品牌化與風格化會越來越明顯。突顯自己的風格與特色,讓自己的粉絲“不離不棄”就要更加細化公眾號文章分類,讓讀者有歸屬感,增加粉絲黏性。如,設置專題專欄,做別人沒有的欄目;設置讀者交流區等,以增加粉絲的黏性。讓粉絲一看到該微信號就知道是某單位所特有、獨有。
當下的人們在網絡世界中,“輸入”與“輸出”并不對等,人們越來越喜歡接受信息而不愿意去分享。朋友圈里越來越少的人發布動態,促進人們進行微信公眾號的分享就更加難上加難。人們對網絡宣傳的越發理性對待,加之各類網絡監管越來越嚴格,讓之前的“轉發有禮”等福利性、誘導式裂變方式變得行不通。開辟其他途徑增加粉絲的歸屬感,打破沉悶促進交流就以后微信公眾號急需解決的問題。
微信公眾號越來越體現出“服務”這一核心理念。很多大企業的公眾號都關聯了服務項目,體現出互動溝通的本質是服務于客群的這一思想。目標群體可以通過公眾號了解到自己想得到的咨詢、了解到自己想了解的產品,同時也可以體會到售中的服務講解,售后的服務細節等等,這是微信公眾號的服務宗旨與發展趨勢。
微信公眾號的發展趨勢非常的明顯,不同于娛樂平臺給予人們的是一瞬間的開心快樂,它更注重體現出企業風格與品牌效應,更加注重品質與持久力。因此,打造一支專業的隊伍,以更專業、規范的角度去運營,抓住目標群體喜好,努力開發活動,線上線下聯動,線上獲取流量優勢,線下轉化經濟效益,才是讓微信公眾號走得更遠更好的有效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