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病常發生于出生1—4日齡的仔豬,往往造成全窩或部分仔豬急性死亡。發病仔豬的血糖含量比同齡健康仔豬低30倍以上。
1.1發病原因 引發低血糖的原因比較復雜,一般認為,主要是由于母豬懷孕后期飼養不當,母豬缺乳或無乳造成的。
1.2發病癥狀 患病仔豬精神不振,四肢無力,眼球不能活動,瞳孔散大,口流白沫,體溫在37℃左右,大部分停食,反應遲鈍,最后昏迷而亡。
1.3防治措施 加強母豬懷孕后期的飼養管理,發現仔豬患低血糖病時應盡快補糖。每頭仔豬每次注射5%的葡萄糖生理鹽水10 mL,每隔5~6 h腹腔注射1次,連用2~3次,也可口服20%的葡萄糖液(或白糖水)5~10 mL。
該病是由溶血性大腸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其主要發生于5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豬急性腹瀉,排出黃色或黃白色水樣糞便。
2.1發病原因 母豬的糞便中含有大量的大腸桿菌誘發該病。該病的潛伏期只有數小時,仔豬出生后幾小時至3日齡內發病的最多,其一年四季均可發生,以陰雨天多發。
2.2防治措施 母豬分娩前應清掃消毒圈舍,母豬的乳頭用高錳酸鉀水擦洗干凈。圈舍忌潮濕、陰冷和臟亂。母豬產前40 d和15 d分別肌肉注射仔豬大腸桿菌三價滅活菌1次,每次2 mL。經注射疫苗母豬的哺乳,初生仔豬可獲得抗體。仔豬口服或肌注賜美鍵、恩諾沙星、慶大霉素、痢菌凈和葡萄糖鹽水等能有效防治仔豬黃痢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