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學院財經學院 俞慧婷
完善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居民生活、城市經濟發展以及打造大都市圈提供極大的便利。但目前大多數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中,易出現資金融資不及時,融資成本過高,以及融資方式單一,融資效率低等情況,這些情況容易導致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停滯、建設周期長,不能及時滿足居民生活和城市經濟發展的需要,阻礙城市化進程。使得城市發展與城市居民生活需要矛盾加深,基于此,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融資體制的研究有利于高效推進城市化進程[1]。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是指組織融資活動的基本模式,根據融資主體不同、融資方式不同以及運行機制上的差異,目前主流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模式分為以政府為主的政府投資模式、以吸引社會資金為主的BT 模式、以政府和社會資金合作為主的PPP 模式、以及資產證券化模式。
政府投資模式是當代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主要的模式之一,也是最傳統的投資模式,該模式是以政府的財政撥款為主,同時輔助以債務為主的籌資方式,如向銀行借款、發行債券。該模式下,政府部門對需要進行城市建設的項目進行公開招投標,從投標方案中選定開發建設的相關單位,由該單位完成該項城市建設任務。建設完成后政府通過財政支付相關的工程建設款項,同時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移交,由政府相關部門進行接管運營該項目[2]。
該投資模式充分體現政府意志,能確保項目建設符合政府意志,運營效果符合地區長期規劃,能夠實現公共利益最優化。由于該項目全程都由政府部門財政撥款,政府相關部門監督建設,該項目的全部風險也由政府部門全部承擔,項目風險控制較難,容易出現爛尾、施工時間過長等情況。
BT 模式是以社會資金為主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模式。根據合約規定由社會資本進行城市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建設完工后由政府部門出資對建設完工的產品進行回購。社會資本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實現預期的投資回報率,也可降低地方財政支出壓力,特別是針對建設周期長、投資規模大、項目技術要求高的城市建設項目。但該模式對社會資本和政府的履約能力產生了考驗。
PPP 模式是政府資金與社會資金合作的模式。該模式以政府部門為主,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結成戰略伙伴關系,政府部門賦予社會資金投資者特許經營權以及長期收益權,提高其參與城市基礎建設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質量[3]。但是由于社會資本的進入可能會間接提高居民使用公共服務的成本,該模式在我國目前處于嘗試階段,只有部分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中運用該模式,PPP 模式的采用應繼續完善相關的配套規章,引入解決糾紛的相關制度,有助于提高PPP 模式的實施效率。
資產證券化模式是指以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未來的預期收益為現金池,運用資本市場多種方式籌集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資金,給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控制人員提供較多靈活的融資手段,有利于降低資金籌集的資本成本,同時也可以分散項目的風險,但是,資產證券化模式對政府管理控制人員的資本運作管理能力要求較高,使得資產證券化模式在可操作性大大降低。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對于資金的需求量大,涉及的融資主體較多,所以急切的需要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制度來約束融資主體的行為,為解決沖突提供解決方案[4]。例如在PPP 模式的戰略合作協議中對政府部門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相關合同的作用未進行全面的規定,易導致PPP 模式下企業成為最終承擔各類融資風險的主體,使得資本效率降低以及各類融資風險加大,這些都會削弱PPP 模式達不到預期的合作目標。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涉及的利益相關主體較多,如銀行、企業以及當地政府和其他社會團體,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時間長、資金投入大、回收周期長。尤其是同一城市基礎設施的項目較多,政府如何在各種項目中如何進行決策和協調利益,對政府監管機構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同時利益相關者的沖突主要集中于資本利益和社會效益的矛盾,此種矛盾沖突在短時間內解決難度較大。
傳統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資金來源主體相對單一,主要的來源為政府或企業資金,對社會閑散資金以及外國資金吸收的較少,同時資金籌資方式也較為單一,主要以債務融資為主,由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特殊性,導致了股權融資方式應用的較少,直接導致項目建設償還債務的壓力變大。在融資方式選擇上過于單一,證券工具運用較少,對資本市場的利用率低,資金融資效率低。
城市化進程中,城市同時進行大量項目的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完工后,部分城市存在后勁不足的現象,對城市基礎設施后期的保養、管理、運營、維護缺乏干勁,管理方式也缺乏市場化和企業化,依然是按照傳統的行政化方式,這會導致部分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長期存在低利潤、虧損、資金回收難等問題。
這些會導致社會資金無法獲得健康的現金流,社會資金無法在短時間內收回本金,社會的投資熱情大大降低,從整體上降低了全社會資金的使用效率。政府財政資產無法及時的進行再投資,城市建設進程降低。
首先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涉及的主體較多,需要協調的利益關系復雜,政府部門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約束利益主體在履行合作協議過程中的行為,幫助在各種模式下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順利實施,提高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資金利用效率,降低融資的成本,提高資金的投資回報率。其次需要根據城市項目建設的施工質量要求,提前制定違約行為處理條款,一定要保證投資主體在承擔相關風險的同時能獲得投資收益。最后政府部門一定發揮監督作用,保證相關法律法規制度的實施效果。
吸引多方的融資主體,如外資、個人,在拓寬融資渠道過程中,要制定相關的規范措施來約束特殊的出資主體在基礎建設項目中的行為,合作協議中約定資金投入、運營、分配,同時約定出現糾紛矛盾的處理辦法,提高多渠道融資的效率以及效果。積極利用資本市場,運用多種方式完善融資方式,進行組合式融資方式,降低資金籌集的成本的同時也能減少資金償還的債務壓力。
學習成功城市建設項目運營管理制度,引入先進的運營管理理念,對項目運營管理的相關人員建立獎懲激勵制度,提高管理人員及城市基礎項目的運營效果。在各項項目實施過程中,研究政府在融資、投資以及運營過程中的工作內容,政府部門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中既要發揮實施作用又要發揮相關的監督功能,在大數據的當下,積極收集相關的數據信息,從數據收集的角度完善各個利益主體的行為,從整體上提高項目的施工效率。
試圖從以往項目的工作經驗中總結出合作模式下約束利益主體的工作機制,同時也需要從過往的經驗中吸收經驗教訓和各類管理制度的缺陷,可以舉辦各類的反饋會議,多研究各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的各類檔案等方式,通過各類方式盡快形成先進的運營方式以及管理經驗,幫助建設項目提高運營效率,加快資金的回收速度[5]。
綜上所述,受相關法律法規制度建設滯后、利益相關者沖突協調難度大、融資合作方式過于單一等方面的影響,當前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在融資模式上存在不容忽略的問題,大大降低了資金在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上的融資、投資以及運營,加大項目資金融資難度、提高項目資金融資的成本,大大降低項目資金的使用效率以及降低了投資回報率。基于此,相關利益相關主體應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際融資需要出發,充分尊重融資的相關規律,積極主動和面對在融資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定相關合理的管理制度和法律法規,來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