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師范學院 張 凌
國外關于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的理論基礎以及企業績效與精益生產物流管理之間的關系上。例如:沃特曼·漢斯闡述了精益物流管理的必要性,強調了生產物流的精益管理對即將上市的企業產生的積極作用,并提出實施生產物流精益管理的方式。另外,拉斐爾·薩克斯、米蘭·拉多薩夫列維奇和羅恩·巴拉克研究了具有多階段零部件供應商的大型制造商的生產物流的精益管理,并提出實施以上策略的具體措施。
目前,我國對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的研究處在起步狀態,研究內容主要為介紹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的發展、特點以及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的戰略發展模式。在造紙企業精益管理體系建設過程中,一些學者提出了供需不平衡、過度競爭和造紙企業生產過剩等問題,并指出最有效解決方法[1]。中國造紙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就是要發展精益化管理物流。更有學者系統地分析了造紙企業引入精益生產物流管理模式,得出的結論是:精益生產模式是一種適合中國造紙企業的先進管理模式,在精益生產方法和思想的指引下,在多方面進行精益生產模式的設計與應用。
國內外對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的研究多數以制造企業優先,而忽視對造紙等能源耗損較大企業的研究,文章將根據精益生產物流管理模式應用于造紙企業的優勢特征,將實際管理模式與精益生產物流管理模式有效融合,建立并完善造紙企業生產物流管理體系,實現造紙企業可持續發展。
環境污染日益嚴重,全國積極倡導保護環境,環境保護的形式越來越嚴重。造紙產業在生產過程中具有一定特殊性,被公認為“高能耗,高污染”產業,飽受輿論等多方面壓力,從而影響其實行可持續發展策略。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直線上升,但造紙業發展卻略有放緩。一些研究與分析認為,造成我國造紙行業發展緩慢的重要原因是環境污染。基于我國有限的資源承載力及環境容量,環境保護越來越受到國家重視,為防止我國環境污染進一步惡化,我國擬定相關保護環境的法律條文,根據我國環保要求規定,造紙企業產能降低、工廠規模變小、企業發展停滯。在近幾年,我國工業廢水排放量約為400 億噸,其中,造紙產業廢水排放量約在40 億噸,占比總排放量的10%。中國工業化學需氧量排放為654.2 萬噸,其中造紙產業占比45%[2]。
1.造紙生產原材料結構不合理
一般來講,造紙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制漿、調制及抄造。具體過程如下:首先將原料切碎、制熟、磨碎,然后進行漂白、洗滌、制漿。制漿過程中會產生大量黑色廢水,主要含有大量的難降解物質,如木質素、無機鹽、纖維、顏料及纖維素等;制漿結束后對其進行過濾殘渣、溶釋、壓膜、烘干、軋制、到最后復卷及儲存成品。造紙過程中由造紙機釋放的白色廢水主要包含纖維及在生產過程中不斷投放的配料成分,生產產品的類型決定廢水污染物含量以及處理效果。總而言之,造紙原材料種類以及產品類型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造紙企業的發展。目前,中國造紙企業正努力減少小麥草和廢紙制漿,并提高更環保的木漿與成品漿的比例,其在另一方面增加了原材料、物流、運輸成本。此外,依據造紙企業的生產特點、生產技術、原材料都有所不同,特別是在整個造紙過程中添加化學試劑,如助留劑、殺菌劑、消毒劑、清洗劑等,最終導致廢水結構復雜、水質多變、對環境污染較大、對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后果。
2.造紙產業能耗較高
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造紙企業能源耗損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世界平均耗水量為45-60 噸,我國平均耗水量為105 噸,遠遠高于世界先進水平;世界平均煤炭耗損量為0.95-1.5 噸,我國煤炭耗損量為1.52 噸;發達國家堿回收率超過94%,而我國堿回收率為52%;我國化學木漿化學需氧量為60-180 千克,世界平均水平為30-45 千克;我國每噸廢紙漿的COD 產量為30-90 千克,世界平均水平為3-12千克;我國每噸草漿的COD 產量為140-185 千克,如果沒有堿回收裝置,化學需氧量的產量會高達1600 千克,遠超于世界平均水平。
3.造紙產業水污染處理能力不足
我國造紙工業產生的工業污水排放總量在全國污水排放量中占比12%-18%,位居第三;排污廢水中的化學需氧量在全國排放量中占比約為45%-55%,位居第一。目前,造紙業已是污染中國環境的主要產業之一。在世界水資源的短缺、水價每年上漲的背景下,怎樣有效降低造紙企業的用水量及生產成本是急需要解決的問題[3]。基于大多數造紙企業負擔不起高昂的環境處理成本,并且沒有廢水處理體系及相關系統,因此他們在生產中直接將生產廢水引排到河流中,造成河流生物死亡并極度污染河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直接排放到空氣中,對大氣環境帶來極大的破壞。
原材料是造紙企業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的重要源泉,其中原材料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對環境污染降至最低,造紙企業要特別注意原材料的選擇,避免使用有明文規定的有害物質,使產品不僅具有良好特性,又能對生態環境起到保護作用。造紙行業在選擇原料時,首先應選用加工質量優等的木材、竹子等原料;提升廢紙、殘渣、污水重復使用率,消除麥秸等原材料。造紙行業應選擇綠色環保造紙原料,運用環保生產技術,不僅有利于環境保護,而且能夠有效提升產品質量,環保造紙企業一體化綠色生產方法主要包括:使用先進設備,改進生產加工技藝,提升設備使用效率以及原料重復利用率。造紙行業應積極引進先進生產器械,安排技術人員在一定時間內對器械進行大修、維護以及保養,以保證器械能夠正常運行。另外,還要培訓專業的設備操作人員,提升器械周轉率,將生產技術與環保理念相結合,從而達到造紙企業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目標。增強造紙生產與企業管理,完成綠色運輸。造紙企業應該遵循“低排放、循環利用、零污染”的基本原則,將廢棄物處理系統中的剩余污泥和甲烷氣生產出來,通過燃燒技術轉化為電能,做到節約能源、減少排放、降低能源消耗、循環利用廢棄物,最終達成生產物流循環發展目的。
首先,采取適用于本行業的運輸方式。一是在設置配送中心位置時要合理并制定完善配送目標與計劃。依據產業實際情況擇優選擇運輸方式,由此不僅能夠節約能源、減少排放,還能減少運輸成本、人力與物力消耗;二是針對同一地區的配送需求進行聯合配送,以專項密集的方式進行配送,其能夠減少交通擁堵壓力,有效提升貨物裝載率與運輸效率、降低空載率、提高運輸服務水平、減少企業內部庫存、減少生產和物流成本。其次,合理選擇環保運輸方式,實現統一運輸體系。在運輸過程中,應優先選擇相對完善的運輸設施、并選擇平整開闊的路面,進而提升運輸效率[4]。另外,在運輸危險物品時,應采用特殊運輸手段完成運輸,并擬定道路交通事故應急預案。同時,在運輸時應選擇大型車輛,以減少運輸駕駛次數,進而減少汽車尾氣排放達到降低環境污染的目的。
優秀人才培養作為長期發展計劃,物流人員培訓不僅要著眼于當前發展需要,而且還要兼并長期發展利益。與造紙企業生產物流管理模式有效結合,培養優秀并具備企業特色的物流人才。在物流企業日益發展的時代,各大企業、產業對物流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多。各大高職院校相繼建立生產物流專業,培養技術型和高素養的生產物流專業人才,為精益生產物流管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另外,社會也在大力組建物流專業教育活動,主要針對高級物流經理或部門管理者,組織造紙企業生產物流人員進行培訓、考核,使物流技術人員將物流管理知識與實踐操作有效結合,建立適合造紙企業的生產物流管理體系。
文章對精益物流管理概念進行解讀,并與我國造紙行業發展現狀與優勢特征相結合,提出我國造紙企業精益生產物流管理優化策略,為有效改革我國造紙企業發展道路,有必要改善造紙企業以往管理、生產模式,采用先進的精益管理模式,堅持可持續發展生產觀念,一定程度提升資源利用率、節能降損、生產優質且零污染的紙質產品,旨在為我國造紙行業能夠最大程度實現高產能與低污染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