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靖(鄭州華僑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
在世界經濟一體化持續推進的今天,我國國有企業在投融資方面的活動逐漸增多,在這一過程中,國有企業所面臨的風險也隨著增大。基于此,國有企業應全面研究自身在財務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如對投融資管理認識不充分、投融資管理水平不高、未建立融資決策體系和完善的投融資管理監督制度,進而導致其在投融資活動中存在較大的風險,嚴重影響企業的財務工作正常運轉,制約了企業的日常經營。因此,國有企業應當從問題的根本出發,全面分析,制訂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并加以嚴格執行,如增強投融資風險管理意識、提升投融資管理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融資決策體系、構建完善的投融資管理監督體系,有效降低企業在投融資活動中的風險,促進企業財務工作的順利開展,為國有企業的持續發展營造良好的內部財務環境。
通常來講,國企在財務管理工作中風險較大、問題較多的模塊就是投融資活動,因此,投融資風險管理對國企的財務工作的正常進行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投資風險方面,投資風險的產生是國企在進行投資活動之前,未能對其所投資的行業、規模與市場競爭力和時間周期等進行全面仔細的了解,致使其收入計劃與收入的實際情況相差甚大,使國企的財務工作難以正常運行,最終國企會出現資金虧損的現象。投資風險管理能夠促使國企在投資活動之前,對其所投資的行業、規模與市場競爭力等作出詳細全面的分析,能夠有效保證國企投資的收益情況,另外還能對投資活動中的風險進行評估,在出現意外時能夠及時應對,使國企的資金損失最小化,收益最大化。其次,國企的融資風險方面,融資風險是國有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需要的資金遠超過其自身所有,進而在企業內外進行融資,在這一過程中未能全面考慮自身的償債能力,進而引發償債風險,嚴重制約了國企的穩定發展。融資風險管理的作用是在國企進行融資時,對自身償債能力與發展所需等方面進行全面、細致的統計,并制訂合理的融資方案,以此保證國企的資金安全,為自身的持續發展提供有效保障。
現階段,隨著市場化的進一步推進,我國各類企業投資與融資活動普遍變得頻繁,這一過程中大多數國企在投資與融資活動中引入了投融資風險管理的手段及理論,但由于國有企業的特殊性,致使其不能對不斷更新的投融資風險管理理論及知識進行學習,導致其對投融資風險管理的認識不夠充分,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一是國有企業的管理層沒有對不斷更新的投融資風險管理的理念及知識進行全面學習,認為其屬于財務部門的工作范疇,并將投融資風險管理的相關事務交由企業的財務部門處理,導致國企未能及時對投融資風險管理的職責進行有效劃分,未能及時在企業內建立投融資風險管理部門,嚴重影響了投融資工作的開展和順利完成;二是由于國企對投融資風險的認識不全面,勢必會引起其對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及人員的不重視,導致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相關工作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投融資風險管理的工作效率不高。
國企在投融資風險管理方面水平不高,直接影響了投融資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使得企業投融資活動的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導致國企在投融資工作中面臨的風險較多、較大,且無法有效對企業投融資活動中存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評估與應對,嚴重制約了國企的良性發展。國企在投融資風險管理方面水平不高具體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國有企業的投融資風險管理人員的水平不高,由于國企的管理層對投融資管理不重視,致使投融資風險管理人員缺乏工作積極性,加之國企未能及時建立內部投融資風險管理人員的培養制度,導致投融資風險管理人員沒有對持續更新的投融資風險管理的理念及知識進行學習,導致國企的投融資風險管理理念落后,投融資風險管理水平低下;第二,因為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各類企業的規模與數量都在持續增大,從而致使國企對人才的吸引力不斷減弱,加之國企對招聘投融資風險人才的資金投入不足,使得其無法對自身的投融資風險管理人才隊伍進行及時補充,從而導致國企的投融資風險管理水平低下。
國企未能及時建立合理科學的融資決策體系,就無法保證其融資活動正常進行,融資活動無法有效達到預期目標,嚴重制約了國企的良好發展。首先,國企的融資渠道比較單一,國企在融資時通常采用銀行借貸的方式,近年來銀行借貸方面的條件不斷增加,一部分國企未能滿足銀行的借貸要求從而無法在銀行獲得貸款。其次,國企在融資活動中,未能及時建立預警指標,進而使其自身融資風險增加。最后,國企通常在融資過程中利用風險較大、收益較小的外源性融資渠道,對風險較小、收益較大的內源性融資渠道不重視,進而導致國企融資風險增大。
國企未能及時對投融資風險管理進行全面監督,導致國企的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存在不規范的行為,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的效率不高。首先,是因為國企未能及時建立投融資風險管理的監督部門,在投融資風險管理的具體工作中存在“誰工作,誰監督”的現象,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的隨意性較大,嚴重影響了國企的融資風險管理質量,導致在投融資過程中風險未能得到有效降低。其次,國企未建立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的規章制度和與之對應的評價制度、獎懲制度,無法有效激發融資風險管理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導致國企的融資風險管理效率不高、規范性不足[1]。
從根本上加強國有企業對投融資風險管理的認識,要從以下方面進行:第一,國企的管理層應對投融資風險管理的知識與理念進行全面學習,進而對投融資風險管理的作用有正確的認識,積極轉變工作思維,在企業設立投融資風險管理部門,安排相應的部門對投融資風險管理部門的職責進行有效劃分。第二,應當重視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與人員,有效提升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的效率。第三,由于投融資風險管理貫穿企業的所有部門,應當提高企業全體人員對投融資風險管理的認識,應積極利用企業交流渠道,如報刊、內網等宣傳投融資風險管理知識,為企業做好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打好基礎[2]。
提升國企的投融資風險管理水平,應從以下方面進行:第一,國企應當聘請專業講師對投融資風險管理人員進行知識培訓,同時建立內部投融資風險管理的人才培養制度,有效提升投融資風險管理的水平,提升投融資風險管理的工作效率;第二,國企應積極建立自身投融資風險管理人員的晉升機制,對于在崗表現優異的員工可派其去外部專業的培訓機構或其他企業學習,有效激發投融資風險管理人員的積極性,提升其工作水平;第三,國企應加強投融資管理人才招聘工作,加大資金投入,保證自身的投融資風險管理人員能得到及時補充。
建立國企科學合理的融資決策體系。首先,國企應拓展融資渠道,有效解決無法在銀行獲得貸款的問題,在融資過程要中積極探索新的融資渠道,如電子金融融資和企業股權融資等;其次,國企還應及時建立融資風險的預警指標,如經營與市場指標等,并對融資的過程進行全面分析;最后,國企在融資時要主動了解內源性融資的作用,并發展自身的內源性融資,以此降低融資的風險,為國企良好發展打下基礎。
建立國企投融資風險管理監督體系。首先,國企應當建立投融資風險管理監督部門,并設置足夠的人員編制,使監督獨立于其他部門,以此保證監督部門的獨立性和監督工作規范性,并與企業外部的審計部門緊密配合,對企業的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進行全方位監督;其次,國企應當全面結合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作的實際情況,制定行之有效的規章制度;最后,國企還應建立考評制度與獎懲制度,激發企業投融資風險管理工人員的主觀能動性,保證監督工作的高效與規范。
綜上所述,全面落實投融資風險管理能夠保證國企的資金損失最小化,收益最大化,進而為國企進行投融資活動營造良好的內部環境,促進國企發展。國企應提高自身對投融資風險管理的認識、提升投融資風險管理水平、建立科學合理的融資決策體系和投融資風險管理監督體系,為國企的良好運營與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