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經信委信息中心 李 凌
行政事業單位在政府組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日常工作中為行政部門提供相關的策略與技術支撐,同時也是行政單位部門職能的延伸。事業單位則是行政部門實現其職能的重要方法,而財務管理則是事業單位實現其職能的關鍵所在。所以,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在運行的過程中必須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進行管理,進而實現對資金的合理管理與分配,確保相關工作能夠順利開展。由于在財務管理活動中存在不確定的因素,在任何財務活動中都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財務的預期收益與實際收益存在一定的差距,可能對財務收益造成損失[1]。由于事業單位是非盈利的單位,與其他企業的財務管理相比,事業單位的財務具有自己特有的特點,其風險的表現形式與企業也有所不同。
事業單位的作用主要是為社會提供服務與公共的產品,在財務管理方面主要是對資金的來源與使用進行管理。對于行政事業單位中存在的財務風險主要是因為不確定的因素導致事業單位無法通過有效、合法的途徑獲得資金并使用資金,進而造成事業單位不能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從而也就不能最大程度的實現為社會提供公共服務與公共產品的目的。
財務管理部門是一個單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最為關鍵的作用是對該單位的財務行為進行規范與監督,進而促使事業單位減少違紀違規行為的出現與發生。財務風險是伴隨著財務活動同時出現的,因此,事業單位在日常的運行中必須對財務管理的風險防控產生一定的重視。在日常工作中必須要做好財務管理的基礎工作,確保原始材料與憑證的真實性。對于固定資產的管理要嚴格按照規范執行,避免在運行中出現國有資產的流失,在財務計算中必須嚴格執行財務會計管理制度,在事業單位的內部必須嚴格施行統一的財務管理制度,要將各種規章制度落實于日常的工作中,對于單位內部要加強審核與監督工作,風險防范涉及到每一個細節中,因此,更不能流于形式。
在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中,由于造成風險的因素具有復雜性與多樣性,造成風險的表現形式也具有多樣性,大概有以下幾種表現形式:
通過對諸多的行政事業單位的經濟案件與違規的問題進行分析,發現大多數都是從核算的環節入手的[2]。例如,通過制造一些假的憑證、對報表進行篡改、挪用事業單位的運作資金、私設“小金庫”等行為,在結算環節出現的風險主要是指與財務結算的票據相關的風險,尤其是會出現一些別有用心之人存在偽造票據進而進行詐騙的行為。
財務決算環節的風險主要指的是部分決策工作人員在進行年終決算時通過財務管理部門進行虛假操作,調整面子上的工作業績,進而引起的風險。經營環節的風險主要來源于一種粗放性的經營,對成本的核算不重視,進而使得財務的風險擴大化。
工作人員的素質風險主要指的是財務部門的會計人員在專業水平上和職業素質上存在缺陷而引起的經濟案件或者會計事故,管理制度方面主要是指單位對于財務管理的制度不重視,在日常工作中對規章制度的忽視,不重視制度的制定與落實,進而埋下風險隱患。
政策性的風險主要是由于在國內施行的會計政策在國際發展的慣例中已經不能滿足其發展的需求了,隨著經濟的變遷,原有的政策規定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實際的工作需求,因而導致風險不能得到及時的反饋,埋下風險的隱患。在我國經濟的發展中,在絕大部分的會計管理中依舊采用的是計劃經濟時代的舊管理模式,這與當代的市場需求和變化已經不能相符,進而導致風險和隱患。
在我國的許多行政單位中普遍存在著管理機制不健全的情況,通過總結可以得知,主要問題有:(1)在我國許多地方的行政事業單位中,在專項資金的管理方面,并沒有設立相應的、專門的法律法規對其進行約束,在日常的運行中,也并沒有一個完善的監督管理機制,這對于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管理方面的正常工作帶來了一些負面影響,阻礙了日常管理工作的開展。(2)有的單位并沒有一個完善的財務管理機制,而在實際的工作中,事業單位為了取得更好的發展、獲取更高的利益,通常會選擇尋找預算之外的資金,進而使得在管理方面亂象叢生。(3)部分事業單位雖然有對應的財務核算的部門與體制,但是往往長時間得不到更新,隨著時間的流逝,其體制也逐漸的失去了原有的實際意義,使得行政事業單位在進行年終財務核算的時候無法按時進行,進而使許多財務賬目變成了壞賬與呆賬。
在實際的運行中,我國許多行政事業單位在財務會計方面的基礎都具有一定的薄弱性,進而在實際的日常工作中往往都存在會計使用不規范的情況,在對原始的憑證進行審核時,不能嚴格按照規范進行操作,嚴重的還有部分會計對于總賬設置的重要性不理解,進而使得對賬目的明細無法進行核對、在財務報告方面不全面,對于財務中發生的一些情況無法進行有效的分析[3]。除了以上情況,對于財務的審查與審計每年才進行一次,而且大多數不能實際深入的進行,多是停留于表面工作上,不能充分的發揮審計部門的監督核算功能,進而使得單位在財務管理中出現信息失真的情況。
在事業單位人員的聘用過程中,通常只是引進會計專業的人員,但是對于專業的管理人員在聘用中是少之又少。對于會計專業的人員來說,在實際的工作中,由于缺乏專業的管理才能與經驗,再加上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在認識上具有局限性,不能提供社會經濟的發展與體制在改革方面的需求。同時,還有一部分單位并沒有設立自己的財務管理部門,對于財務管理的工作通常是由其他部門的人員代為處理,使得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無法實現其真實的作用。
對行政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體制進行改革,首先就需要對其原有的體制進行深刻的認識與了解,在實際改革中主要可以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對預算之外的資金進行強化管理,預算資金可以納入到對應的財務管理中,對其進行統一安排管理;(2)對資金進行分類管理,對專款施行專用,特別是由于事業單位的資金不同于企業部門的資金,因此更應進行分類管理;(3)與財務有關的所有票據都應該進行加強管理,對票據的管理采用收支分離的模式,減少在票據中出現管理的漏洞,進而有效避免腐敗現象的出現。
為了確保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工作可以順利進行,監督管理部門應該對事業單位進行嚴格的財務監督與審計力度。在日常工作中,要嚴格按照相關的監督管理規定、以及法律法規對工作人員進行有力的約束,進而有效提升監督管理的實際意義[4]。對于財務管理部門的工作人員,每個人的職能與責任都應該進行明確,幫助工作人員樹立責任意識,進而有效避免在工作中出現失誤,造成不可避免的損失。
要提升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的管理能力,首先要對管理人員的管理水平與管理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與培養,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得到有效提升,財務管理部門的問題才能得到有效解決。財務部門要對管理人員進行定期的業務培訓,確保管理人員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作為高級管理人員,更應該發揮自己的模范作用,積極開展引導工作,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強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提升業務水平,同時還應該及時引進綜合性的人才,以全面提升財務管理部門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
在我國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部門存在許多的不足,對財務管理具有極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財務管理作用的發揮,因此,相關部門要清楚的認識到財務管理存在的重要性,在加強管理制度的同時,要對財務管理工作進行科學的規劃與設置,進而促進行政事業單位財務管理部門的正常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