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昊平
早在2014 年2 月27 日,習近平總書記就已作出“我國已成為網絡大國”的判斷,并說明“國內互聯網發展瓶頸仍然較為突出”。隨后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將大數據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同時實施網絡強國戰略。網絡強國戰略包括網絡基礎設施的建設、數字化信息通信新的發展和網絡信息安全三個方面,推動數字化信息通信高質量發展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十九大制定了面向新時代的發展藍圖,進一步強調建設網絡強國,同時建設數字中國以及智慧社會,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數字經濟、共享經濟,培育新增長點、形成新動能,為新時代做好數字化信息通信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引和根本依據。
李克強總理指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信息通信業對我國經濟轉型升級起到基礎性、關鍵性支撐作用。新一代數字化信息通信技術與制造業深度加速融合,將引發影響深遠的產業調整,催生大量新業態、新模式,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當前,我國制造業大而不強,面臨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不強、產業結構不合理、兩化融合質量與歐美國家差距明顯等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加快建設制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數字化信息通信技術創新優勢,推動數字化信息通信高質量發展必將為制造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以及服務模式的創新發展注入新活力,為生產制造資源回收利用和能源節約管理提供解決方案。
近些年來,工業互聯網發展駛入快車道。在頂層設計方面,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深化“互聯網+先進制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各地紛紛制定支撐政策搶占發展先機。在標識解析節點方面,5 個國家級標識解析頂級節點已陸續上線運營,并不斷建成地方的二級節點,初步形成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系。工業互聯網企業內部IT、OT 網絡融合加速,對企業外網、內網改造的需求快速形成;華為、海爾、浪潮、航天云網、徐工等企業已打造一批行業影響力強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平臺;國家和地方工業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正加緊部 署。
隨著監管體制和技術創新的不斷進步,我國互聯網治理能力得到了大幅的提升。在監管體制方面,我國互聯網網站的備案率超99.99%,數字化信息通信管理部門不斷深化與網信、公安、市場監督等部門的合作,劃分責任邊界,在內容、傳輸通道等方面開展協同監管,實現對互聯網各參與主體的事前審核、事中監管和事后追責,大幅提升互聯網治理能力。在2014年初頒布實施《網絡交易管理辦法》,原國家工商總局為進一步規范網絡商品交易及有關服務,保護消費者和經營者的合法權益。近年來設立了多種維權渠道,如12315 和網絡商品質量監測中心等機構,不斷加強對網絡交易市場的監督。在技術創新方面,相比于傳統互聯網防護的被動防御,現代互聯網網絡和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已實現了主動探測,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分析的方式提前感知危險源并做好防御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