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農業大學人文與發展學院 肖鵬
2021年《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頒布實施,從流轉當事人、流轉方式、流轉合同和流轉管理等多個方面,對農村土地承包法確立的土地經營權流轉制度進一步細化。《農村土地經營權出租合同(示范文本)》和《農村土地經營權入股合同(示范文本)》,為當事人簽訂書面流轉合同、規范土地經營權的流轉行為等有著重要意義。
區分不同流轉方式,分別制定示范文本。為了落實承包地“三權”分置的要求,農村土地承包法將出租(轉包)、入股或者其他方式流轉,明確為土地經營權的流轉方式。《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明晰了土地經營權出租(轉包)、入股的概念,細化了相關的具體規則。作為實踐中最常見的流轉方式,土地經營權出租(轉包)和入股在很多具體規則上存在不同,這體現在兩個示范文本的受讓方類型、流轉價款、權利義務、違約責任等多個方面。當事人可以根據流轉方式,選擇使用相應的示范文本。此外,示范文本的發布,也為土地經營權流轉形式創新預留了充分的空間。其他方式流轉簽訂書面合同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參照使用兩個示范文本中的相關內容。
明晰經營主體類型,奠定有序流轉基礎。流轉當事人的經營主體類型不同,權利義務也存在差異。以工商企業等社會資本為例,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應當經過資格審查、項目審核并建立風險防范制度。兩個示范文本詳細列舉了需要標明的雙方當事人相關信息,并且可以選擇包括自然人、農村承包經營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在內的多種經營主體類型。經營主體類型的注明,為確定當事人權利義務關系奠定了基礎。同時,示范文本中經營主體類型的選擇,應當關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考慮到土地經營權再流轉的實際需要,出租方或者入股方可以是通過流轉取得土地經營權的主體,因此,出租方或者入股方并未局限于承包方。二是入股受讓方的經營主體類型主要為農民專業合作社或者公司。這與《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管理辦法》中對入股的界定一致,也符合土地經營權入股的實際情況。
厘清權利義務關系,回應流轉實踐需求。示范文本以合同條款的形式,明晰了土地經營權流轉當事人的權利和義務。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明確,既應當符合現行法律的規定,也應當積極回應土地經營權流轉實踐的需求。以流轉價款為例,流轉價款是法律規定的流轉合同的一般條款,獲得或者支付流轉價款是雙方當事人的主要權利或者義務。示范文本從支付標準、支付方式和付款方式三個方面對流轉價款進行專門規定。同時,根據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實際情況,明確當事人可以協商確定流轉價款的調整時間和調整方式。與租金調整不同的是,股份分紅只有采用“保底收益+按股分紅”的支付標準時,其保底收益才有調整的可能和必要。
合理確定違約責任,細化違約金支付規則。示范文本明確了當事人應該履行各自的合同義務,當事人不履行義務或者履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違約責任。這是當事人合法權益的制度保障,也是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的基本要求。值得關注的是,針對不同的違約行為,示范文本規定了相應的違約金制度,主要涉及流轉土地交付和歸還、流轉價款支付兩個方面。根據流轉價款支付標準的不同,兩個示范文本中違約金的計算標準略有不同:出租合同示范文本以年租金為標準,而入股合同示范文本則以約定的具體金額為標準。
明確具體規則,確保流轉土地交付。承包地的交付,是土地經營權流轉的核心問題,對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至關重要。根據現行法中流轉合同一般條款的規定,示范文本要求當事人必須明確流轉土地的面積、四至、地塊代碼、承包合同代碼等相關信息。在此基礎上,示范文本將交付流轉土地作為當事人權利義務的核心內容之一,并提出不能按時交付流轉土地的,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支付違約金。同時,示范文本強調流轉期限屆滿后,流轉土地應當及時交還承包方,不能按時歸還流轉土地的,雙方當事人可以約定支付違約金。這體現了土地經營權流轉的基本要求,農戶的土地承包權應該受到嚴格保護。當然,承包方決定繼續流轉土地經營權的,在流轉價款、流轉期限等主要流轉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受讓方享有優先續約權。
關注配套措施健全,促進適度規模經營。適度規模經營的發展需要改良土壤、建設附屬設施、融資擔保等必要措施的配合。示范文本對上述問題均有相應的規定。以建設附屬設施為例,在流轉土地現狀描述中,需要寫明流轉時附屬設施的情況,以便區分其權利歸屬。在受讓方的權利條款中,經出租方或者入股方同意,可以依法建設附屬設施。在其他約定中,不但明確了同意的形式,而且可以約定征地時附屬設施補償費的歸屬。在合同終止時,則可以約定附屬設施的處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