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連峰
(項城市氣象局,河南 項城 466200)
隨著信息技術產業的不斷發展,由于人們對于氣象服務、災害預測方面的關注度持續上升,因此氣象數據的及時性和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氣象數據主要包括氣象部門內部檢測系統生成的氣象信息數據、業務管理數據、狀態及公共氣象服務等【1】。大數據技術具有較強的數據整合、計算能力,于氣象服務中采用大數據技術可及時對氣象信息進行有效的整理分析。由于氣象大數據的應用需多方面社會資源的配合,因此需轉變傳統的氣象數據分析方式,將群眾的需求與該技術相結合,以提升大數據在氣象服務中的應用效果。
目前氣象部門內部積累的歷史氣象數據較多,且氣象數據的不確定性較明顯,一般事務性數據庫難以滿足實時數據分析的要求。大數據技術具有信息處理速度快、信息多樣、數據量大等特點,合理運用此技術對氣象服務的創新、完善起到重要的支持作用。以較常見的天氣預報為例,采用大數據整合天氣信息并生成有效、易理解的數據報告,可對人們的日常出行、時令性物品的售賣、大型貨物運輸方式等領域產生一定影響,并能夠在保證氣象部門業務水平發展的情況下提升其社會服務地位和商業價值。
氣象信息處理技術要求對社會多方面信息資源進行整合,如未完善相關信息資源則易導致氣象大數據出現信息遺漏、數據來源單一等問題。這種情況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一)大數據思維與實際氣象需求不符。目前我國面對公眾的實際氣象數據表現方式主要為軟件實時推送天氣預報、氣象提示短信等,由于人們對于氣象信息的需求呈現多樣化的特點,其對于多地域間氣象信息的關聯性、天氣對于生產活動的影響等信息的需求日漸增加,因此需合理轉換處理氣象數據的思維,努力發掘氣象信息與其他相關行業的聯系,實現氣象數據分析與各行業信息的有機融合,從而為人們提供具有實際意義的氣象參考信息。
(二)氣象信息分析設施建設需進一步完善。由于目前我國部分地區經濟、文化發展速度差異較大,實現氣象數據處理方式統一的過程中仍存在多方面的問題,尤其表現在各地域氣象數據信息傳播渠道暢通度不足這一方面。對于部分地處偏遠、基礎設施建設尚未完善的地區來說,想要實現氣象數據實時匯合、傳播,需加大對此地區的信息技術及支持資金的投入,并根據該地域的環境、氣候條件調整氣象數據測量方式,全面加強此類地區的氣象信息分析基礎設施建設,從而改善信息傳播渠道,提高氣象大數據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三)缺乏公眾對于實時氣象信息的有效反饋。目前我國氣象信息以氣象部門匯合、整理數據并采用單向傳播為主,多數氣象信息數據處理過程仍受到傳統信息處理模式影響,尚未實現將現有氣象信息與社會各渠道氣象信息相融合的局面。因此,需減少氣象部門對于氣象系統信息處理的依賴性,擴寬氣象信息接收渠道,通過輸入各地區、各類人群對于氣象信息的反饋來提高氣象大數據信息的全面性,從而提升氣象信息的參考價值。
(一)與自媒體相結合傳播多樣化的氣象信息。自媒體平臺的信息發布受限因素較少,用戶可根據自身對于氣象信息的看法在公開平臺上表達實時反饋,通過此類反饋可讓用戶對氣象信息影響下的消費市場供求關系做出合理的預測,一方面能夠使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及時采取預防產品銷售虧損的措施,一方面能夠使消費者在參考氣象信息的基礎上對所采購的產品做出合理評價。目前多數超市、飯店、農產品出口貿易企業均有大量的農產品需求,此交易過程中氣象信息的有效性顯得尤為重要。運用具有即時性、廣泛性的自媒體對氣象信息進行傳播,將地域性農產品生長周期、大致產量與氣象信息相結合,使交易者加深對于農產品質量的了解,可有效縮短交易過程中雙方商品的流通環節,提高交易效率【2】。多數農產品的供給與群眾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群眾根據有效的氣象信息對于市場上
流通的農產品價格、質量做出判斷,減少因信息不足而購買到低質量產品的可能性。生產者也能夠根據氣象數據篩選出較為合適的買家,減少不必要的溝通環節。合理調控產品的銷售、購買過程可提升群眾對于氣象信息的信任度,從而提升氣象業務部門的社會價值,同時氣象部門也能夠依據群眾在自媒體平臺上對于氣象信息的反饋而對氣象信息處理方面的問題做出調整,使信息表現形式更具全面性。此外,合理應用大數據氣象服務可有效提高物流效率并減少貨運成本。氣象部門可通過微博、微信推送消息,或企業專用APP 實時推送的方式將氣象信息及時預報給運輸公司,使承運人得到及時有效的出行信息參考,并做出最恰當的運輸路線規劃,促使貨物及時運送至目的地,減少因出行過程中的不確定因素所導致的額外運輸成本。
(二)與各方面社會資源相結合對災害進行預測。重大自然災害的處理過程中,因地制宜開展救護措施尤為重要。除了分析氣象信息中災害對于群眾日常生活的影響,還要結合該地域的地形條件、交通環境、預警系統等方面的信息合理制定防災減災的措施。以地勢起伏較明顯的川西地區為例,該地區包括盆地、平原、高原等地形,且該地于1981 年曾發生過鐵路運營史上較具代表性的泥石流災害,對于此地區的防災減災措施需綜合考慮群眾對于災難處理的關注度,并考慮到各年齡段人群的認知情況,為其制定較全面的避險路線,并對局部撤離難度較大的地區進行預警系統的優化。可采取較易理解的預警方式,如抖音科普小視頻、微信安全知識問卷等,使預警信息實時、有效地傳播給該地群眾。將全國部分災害高發地區的防災減災措施納入數據庫,氣象部門可根據此類數據信息,在有效應對災害的基礎上優化群眾保護的措施,同時對部分基礎防災設施建設較薄弱的地區進行重點管理,為群眾提供防災基礎設施與災害預測數據信息的雙重防護。
(三)運用氣象大數據對農業生產活動提供指導。以葡萄種植為例,如種植過程中自然光照與晝夜溫差得到合理調節,能夠進一步提升葡萄的食用口感。由于目前洋流變化、氣候變暖等因素對整體氣候產生較大影響,農民難以根據傳統節氣對最佳種植季節進行預測,并且一旦將產品投入種植則無法自行調整種植周期,如氣候未對葡萄產生有利影響,則易導致果農葡萄質量不佳,其銷售情況會受到較大影響。因此,合理有效的農業生產指導對提升葡萄銷量有重要影響。氣象大數據能夠根據該地的氣候情況為果農提供氣象分析,并結合該地近期的葡萄銷售情況、運輸出口情況等信息為果農提供全面且有效的農業生產指導。果農在接收此類指導信息后,可以適當地調整種植時間,并根據運輸情況制定最佳運輸路線,避免葡萄運輸過程中因路況較復雜或路面起伏較大而破損的情況,減少了生產成本,并有利于果農銷售額的增加。除了葡萄以外,多數水果及蔬菜對于生產條件均有較高的要求,如僅依靠農戶自身的種植經驗則可能無法應對復雜多變的氣候。氣象大數據能夠為農戶提供實時、全面性的氣象數據,避免農戶因突發的寒潮、干旱等自然災害而致其產品整體質量受影響。多數蔬果的保鮮期較短,需及時流入市場進行售賣。氣象大數據可為農戶提供合理的生產銷售計劃,避免農戶因交通環境難以支撐其產品流通而導致虧損的情況,減少農戶在種植及產品流通方面的成本,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及農產品的整體質量【3】。
氣象信息與群眾的出行、生活、交流等方面息息相關,合理分析此類數據對于提升群眾整體生活質量有一定促進作用。大數據目前已成為社會多個領域中重要數據的分析方式,將此方式應用于氣象服務中可有效提升氣象服務質量,促進氣象數據分析領域的發展,從而對群眾生活中的多個方面起到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