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哲昊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湖南 湘潭 411105)
引言:不同時期的情報存在方式各有不同,從古代的書信到民國時期的電報,到來21 世紀,互聯網和大數據的高速發展,科學的不斷進步,情報的存在形式,流通方式及破解辦法都發生了巨大變化,怎么保證情報的安全,就需要在智能化環境下積極改革。可以多方面從實踐中進行理論研究與探索改革,探求適合時代、社會環境等各方面需求的情報發展方式。隨著信息化和全球環境下的資源要素和交互關系的巨大變化,提出了基于大數據與智能環境技術的學科發展構架和面向前沿問題的理論研究和應用拓展要求。
情報學作為一個專業,情報學的穩定大戰,必有學科大力建設,學科建設不僅要保證知識體系結構的構建,也要有學科功能單位的安排與布置,還有其他方面的綜合問題需要我們解決。情報雖存在了很長時間,但情報學科卻是一門年輕學科,其未來是無比輝煌的,潛力無限的一門學科。但隨著信息化和智能化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逐漸普及,其也遇到了很多困難與挑戰。其面臨的挑戰主要在于情報學科在知識結構體系的構建上。
與其他社會學科相比,情報學作為一門新設的學科,其認可度及聲望在國內普遍不高,甚至一些人未曾聽說有這門學科。其地位在學科體系中也并不高,與其他學科的等級、地位存在一定差距。教育部以及相應專家學者,想過一些提升情報學學科地位的辦法,但效果不如人意。另外,情報學科的就業前景并不樂觀,所以導致了情報學的發展停滯且不受重視。
大數據及智能化的高速發展,信息技術對情報學的改革至關重要,推動情報學在理論和實踐上的發展。雖然就目前情報來看,情報學方面的技術成果已經取得了很多,但其并不完全屬于情報學的技術研究成果,因為其與情報學的研究方向、核心研究部分存在一定差異,這種成果對情報學的改革與發展,一定程度上會對其產生影響。信息技術的作用在于將情報學與其他學科中的相關知識結合起來,但在結合過程中,其結合方式有一定誤差,改革方式欠佳,比如將情報學等效于信息技術;還未明白信息技術的使用方法,盲目結合使用信息技術或過度依賴信息技術等等,這些改革方式考慮及應用欠佳。
情報學的涉及范圍非常廣,其中就包括數據分析,數據分析是情報學發展的基礎。目前的情報學研究來看,存在很大一部分人將情報分析等同于數據分析的現象,將其等效于計算機行業的一種工作,這就是情報學改革中的一個巨大誤區。情報學與數據分析的有很大區別,比情報學分析的是全源數據,產出新智能,基于全局的分析,找到數據間的關聯;而數據分析的是單源數據,分析局部數據,將其定性分析,歸納推理,分析產出新信息、新知識和新情報。所以數據分析進一步講,是為情報分析服務的,是情報分析的基礎,大數據分析方法作為情報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我國的情報學的發展,受到信息化和大數據智能環境的影響,情報學的研究內容逐漸增多,一些計算機行業的工作也被安排到了情報學的研究范圍內,比如圖書館藏書管理、信息服務等,將情報學等同于了計算機類學科,其學科定位與學科發展由于不受重視,都發生了一定的偏移。而出現這些現象出現的原因在于信息化及大數據的沖擊,自身基礎理論的不完善,核心研究內容為確定,致使情報學的研究內容過于雜亂,學科定位混亂,偏離學科本原,影響其自身的發展。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數據逐漸取代書信、電報成為取代情報學研究的對象,數據是情報學發展的基礎,因此如何將數據精確分析、總結歸納,已成為當代情報學研究的核心問題。所以我們需要更新并貫徹“數據即情報”的理念,高效、快速、準確地將數據轉化為情報,研發高效的工具和強大的技術支持,縮短數據轉化時間、使情報成果快速產出。除此,還要加強情報發現的工具的研發。
大數據智能環境下,科學研究范式也需發生改變,大數據起到了巨大作用,給出了科學研究的第四范式,即數據密集型研究范式。這種范式出現的原因,在于數據已經成為情報學研究的對象、核心以及基礎,之前的科學研究方法已經不適用于現在的智能環境。這種范式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如何在龐大、密集的數據中分析獲取到所需的情報和數據是現代情報學發展的基礎。在大數據以及數據密集型研究范式的共同作用下,情報學可以得到巨大的進步。
在貫徹“數據即情報”的理念下,數據分析結果的呈現有更多種形式,比如圖片、文字報告及視頻,這些在計算機的分析下都可以達到。然而在獲得情報成果、整體性、全局性情報需求得到滿足后、我們可以進一步將其整合,利用各領域的專業知識、使整合后的情報成果更加科學、明了、更加利于全局性的把握。
一個學科的發展不僅僅是其自己努力的成果,情報學也是如此,它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科學、大數據技術、社會學等科學與技術的融合支持,情報學作為主要研究學科,其他學科為情報學的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從而與其他學科一起構建情報理論知識體系。
研究思維應隨著時代、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跨學科思維的培養至關重要,結合其他學科的知識,培養系統的科學思維,開放合作性思維、關聯思維、綜合思維等。另外大數據思維也要養成,情報學的基礎就是數據,大數據思維的培養,包括全樣本思維、關聯思維及容錯思維,這些思維的培養利于情報人員整體、根本性把握情報分析。
情報學的發展需要技術的支持,也需要人才的投入。大數據信息智能化時代的到來,對數據人才的需求逐漸增大,情報數據分析很可能成為今后最緊缺的、最矚目的職業之一。培養人才,要著重培養其數據分析能力、歸納能力、熟知情報業務、情報分析能力、情報判別能力的人才。人才不僅僅要具備相應的數據技術。而應具備相應的素養、敏銳把握情報的能力。可以在本科階段,將情報學設置為選修科目,對于情報學專業的學生,加設一些其他學科的課程,如心理學、社會學、管理學,采用必修加選修的方式,培養本科階段學生的綜合素質。那么在研究生,高校可以鼓勵其他學科的人才來學習情報學,為情報學添加新鮮血液,培養綜合性的人才。除此之外,在高校中,可以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在線下教學時,也可以開展慕課,通過利用現代教學技術來更新教學方式,提高教學質量,利于人才的培養。
結語:大數據信息化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國的情報學的發展并沒有緊跟上時代的步伐,需要長期的奮斗。另外,情報學本身也存在一些問題,其研究方向、本質屬性及核心內容暫時還沒有明確的定論,因此,發展改革情報學,我們應該先定位情報學學科,給予明確的定論、清晰的研究目標,為情報學接下來的研究打下基礎。之后注重人才培養,將大數據正確、高效地融入情報學中,加速形成完整的情報學知識體系,以順應時代,完成大數據智能環境下的改革,促進其理論與實踐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