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祎倫 趙黎明 羅迎輝
(河北金融學院 研究生部,河北 保定 071051)
當前雄安新區的綠色金融的發展狀況不是十分樂觀。雖然相較以前有了不小的發展,但是由于雄安新區金融基礎比較薄弱,新區綠色金融從整體上看仍然沒有處于較高的水平,綠色金融工具比較單一,主要以綠色信貸為主。以2018年前兩個季度的數據為例,安新縣在前兩季度綠色信貸的貸款額為0;容城縣第一季度的綠色信貸的貸款額度為1500 萬元,兩家制造業的企業獲得了這項貸款,分別為1000萬元和500萬元。而容城縣第二季度的貸款額為0;雄縣在第一季度的綠色信貸的貸款額為2000 萬元,第二季度增加至2100 萬元。資金主要投向了熱力、電力行業。與此同時,新區的金融機構開展綠色金融項目的意愿不強,并且綠色金融人才也較為緊缺。從風險控制的角度看,綠色金融風險控制建設基礎差,沒有形成完善的風險控制體系。從新區的縣域經濟背景來看,金融建設內部資本不足,在綠色金融方面的發展還需要很多外部力量的支持,目前僅僅以銀行的服務為主要形式,同時實體經濟帶動效應微弱,導致對資金的吸納能力較差。此外,雄安新區對綠色金融具有很大的需求,新區要實現可持續健康發展,建設現代化新城,就要淘汰落后產能,發展綠色產業。新區的環境改善以及保護,也需要綠色金融的支持,白洋淀作為雄安新區的飲用水源,近年來由于城市生產生活用水的無序排放、淀區工業用水過度以及水土流失等問題,白洋淀環境嚴重惡化。據不完全統計新區周圍存在多家鄉鎮毛紡印染、皮革制造、羽絨加工、有色金屬冶煉等高能耗高污染企業,這使得雄安新區的環境改造面臨巨大的挑戰,因而需要綠色金融的大力支持。所以,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的供求關系存在矛盾,供給小于需求,目前其發展狀況相對落后。
(一)綠色金融工具創新性不足。就雄安新區綠色金融工具而言,金融工具比較欠缺,主要以綠色信貸為主要形式,金融衍生品領域基本屬于空白。常規的金融工具也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在我國發展較好的以綠色債券為代表的一系列綠色金融產品,也沒有在雄安新區企業項目融資中得到很好的發展。盡管雄安新區的金融市場上已經有針對個人投資者的綠色理財產品,但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產品相比,仍存在創新程度低、品種少、同質化等問題。
(二)社會對綠色金融的認識度不高。由于社會投資者(如居民和企業)對于綠色金融的認識程度不高,缺乏對綠色金融產品投資的積極性,綠色金融許多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盡管從中長期上講,提高環保類的資金投入能夠減少企業的交易成本和經營風險,也會同時產生許多正的外部效應。但很多投資者仍然以短期內收益最大化為首要目標,對于綠色金融能夠兼顧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了解程度不高,從而影響了綠色金融在雄安新區的發展。
(三)綠色金融相關的信息披露制度不夠完善。綠色金融是指將傳統的金融業務與環境保護、產業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一種新生事物。在融資方面具有融資成本低,融資規模大的特點。同時兼具諸如環境保護等許多外部效應。因而,廣受企業等融資方青睞。但是,這就容易產生,有些企業將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進行“漂綠”。借機利用綠色金融再融資上的優勢降低其成本。所以,要加強對這些企業的信息披露要求,嚴查資金的來龍去脈,明確資金是否真正的用于發展綠色產業。但是,雄安新區在綠色金融的信息披露方面的相關制度仍不是十分完善,這就導致投資者對于投資綠色金融產品時有所顧慮,從而影響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的發展。
(四)綠色金融相關人才比較稀缺。綠色金融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如清潔交通、產業升級、可再生能源、無害化農業以及環境改造與保護等。因此,對于人才的需求面比較廣,不僅要求具有金融背景,同時還兼具交通、能源,農業等多方面的知識。而這樣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在雄安新區是比較稀缺的。主要還是由于雄安新區的金融等多個方面的基礎較為薄弱,人才儲備不足。但就雄安新區金融行業而言,金融業仍是以傳統的銀行業為主,其從業人員擅長的也仍是傳統的信貸業務,其他方面的知識較為欠缺。而其他行業的人員,又缺乏必要的綠色金融的知識。這樣就造成了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的專業人員比較稀缺的問題,從而制約了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的發展。
(一)加強對綠色金融工具的創新。雄安新區應該在保持原有的綠色信貸規模的基礎上,嘗試開發創新一些新型的綠色金融工具。比如可以借鑒其他地區的成功經驗,發行一些具有雄安新區特色,能夠推動雄安新區發展的一些雄安新區綠色債券。還可以在衍生品方面嘗試創新,設計一些綠色金融的衍生品工具,通過加杠桿的方式來彌補綠色金融工具在收益率方面的不足,同時也可以吸引投資者來投資。
(二)培養金融市場參與者綠色投融資理念。綠色金融旨在為一些綠色環保可持續項目或是環境改造提供投融資服務,因而十分符合新區現在的建設發展方向。但是,由于廣大的投資者和融資者對其認識程度并不是很高,這樣就很難在雄安新區發揮綠色金融的優勢。所以,要大力培養新區金融市場參與者的綠色投融資理念。對于投資者方面,雄安新區當地的金融機構可以定期舉行一些面向投資者的綠色產品、綠色投資的宣講活動,向投資者闡述投資綠色金融產品都有哪些好處,或者是開發出一些綠色金融模擬投資軟件來讓廣大投資者更真切地了解其交易過程。針對融資者,要認真了解雄安新區發展的大方向,積極向因政府的號召,切實做好產業綠色升級的布局,對于綠色金融這個新事物要多了解,多應用,樹立綠色融資理念。
(三)強化雄安新區綠色金融的信息披露制度。雄安新區產業升級和環境治理需要大量的資金,綠色金融正好可以為此提供很大的資金支持。因此,不僅要加強在市場準入中的信息披露,知曉資金從何而來,更強化資金在項目中的使用情況的信息披露,了解自己向哪里去。因為綠色金融有國家的政策傾斜,有些不法企業便會鉆信息披露制度中能夠存在的漏洞,虛假設立項目騙取國家綠色資金用作高能耗產業的發展,或是確實設立綠色項目,但在后期運營的時候資金大量挪用于其他項目。這就與綠色金融的初衷背道而馳,因此,要建立健全雄安新區綠色金融信息披露制度,杜絕此類情況發生。
(四)培養綠色金融方面的優秀人才。雄安新區要加強對綠色金融人才的培養引進。首先,就金融機構而言,對于人才的培養不應僅限于傳統的信貸業務,要立足于雄安新區的經濟金融現狀以及綠色金融業務的需要,擴大培訓范圍,對綠色金融相關人員做到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培訓,最終達到綠色金融高質量復合型人才標準。此外,雄安新區綠色金融光靠培養本地人才是不夠的,還需要利用雄安新區所獨有的政策優勢來吸引綠色金融行業的前沿人才來新區發展,給雄安新區帶來一些其他地區的寶貴經驗,推動雄安新區綠色金融更快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