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紅梅
(遂寧市老年大學,四川 遂寧 629000)
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我國老年人口日益增多。老年人群對生活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追求精神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豐富日常文化生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老年教育工作如何以推進基層老年教育發展,進而豐富廣大社區群眾的文化生活是新時代創新發展老年教育,拓展老年教育功能,發揮老年教育作用的歷史使命和新的課題。特別是在發展社區基層老年教育中,更要滿足老年人學習需求、文化活動的多樣化,在辦學模式和管理方式上如何發揮老年教育陣地作用,開設課程、活動開展、服務社會要充分適應基層廣大老年人需求和群眾文化生活的需要。
(一)社區老年教育的功能定位
根據中國老年教育專家解讀:社區老年教育是“以社區為特定場域,以老年人群為特定對象,所開展的教育、培訓、交流和有組織學習活動的總和。”按照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教育的最新定義,存在于社區居民中大量的生活休閑活動,其中包含著“有意識的”“旨在引發學習”的“某種形式的交流”,具有教育、健身、娛樂、休閑等多重屬性與功能,有利于居民改善心智、愉悅身心、睦鄰友善、社區和諧,是社區老年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今后老年教育發展的一種必然走勢。因此,把生活休閑文化活動納入社區老年教育范疇,當屬一種與時俱進的解讀,也將推動老年教育走向基層和社區的覆蓋與延伸。
(二)社區老年教育的文化建設功能
從管理工作的層面看,社區老年教育具有的功能主要是:一是有助于保障全體老年人教育學習權利,體現社會的包容與公平;二是有助于推動社區精神文明建設,促進和諧社區、精神家園建設;三是有助于踐行全民終身教育學習理念,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四是有助于老年人快樂學習、享受學習,以利實現教育終極目的;五是有助于老年人學為所用,參與社會服務,促進積極老齡化及完善人生。
走進社區,我們發現老年學員服務社會的活動隨處可見,這種活動既是學習,又是服務,是學員將自己的學習成果轉化為服務社會,是一種較高層次的實踐學習和愛心奉獻相結合的實踐成果。老年人在校是學員,回歸家庭、社會就是一個家庭的老來寶、是隔代教養的守護神,是社區綜合治理的維護者,是和諧社區建設的參與者和建設者,也是傳統優秀文化、特色節慶文化、娛樂休閑文化的傳播者和實踐者,他們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為社會民生事業,辛勤付出、貢獻智慧。
(三)社會老年教育與群眾文化活動的緊密聯系
群眾文化是人民群眾自我參與、自我娛樂、自我開發的社會性文化。是以人民群眾活動為主體,以自娛自教為主導,以滿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為目的,以文化娛樂活動為主要內容的社會文化。社區老年教育主要以培養社區群眾文藝愛好,提升藝術修養,豐富精神文化生活,實現個人社會價值。以遂寧市老年大學為例,目前各基層社區教學輔導站的學員都是駐地社區的文娛骨干和積極分子,他們學以致用,主動融入和參與社區群眾文化活動,每年參加社區公益演出50 余場次,如開展為社區群眾“迎新春送對聯”“迎新春文藝演出”“關愛高齡老人慰問”“關心下一代送溫暖活動”以及“慶七一”“慶國慶”“慶重陽”和參加“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創建以及社區基層治理方面等活動??梢哉f社區老年教育是培養基層群眾文化人才的平臺,是推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的有力保障。
目前我們在推動基層老年教育,建設老年教育陣地方面取得了探索性成果,以“1+3+10”的辦學模式在市城區開辦了14 個教學點,其中10 個社區教學輔導站分布全市各個街道社區,社區學員達2000 余人次,解決老年人就近入學的問題,提高老年人入學率,讓駐地社區群眾享受到優質的老年教育資源,搭建了一個讓他們提高藝術修養,豐富文化生活的學習和展示平臺。
(一)社區老年教育辦學模式
一是獨立辦學模式。在教學管理、師資配備、活動開展、場地租用、學員管理等方面都由學校統籌管理。二是聯合辦學模式。學校可按照老年教育社會化的要求,“聯合社區資源、聯辦老年大學”辦學模式開辦社區老年大學和社區教學輔導站。學校主要負責業務指導、師資力量配備,教學計劃安排;日常教學活動及行政后勤、財務管理工作由所在社區和社會組織自主管理。
(二)適宜社區文化的課程設置
針對社區老年人的學習與活動特點,開設他們喜愛和容易學習掌握的課程。加強與文化、體育等部門聯系協調,推廣了集體舞、健身操、秧歌等社區老年人喜聞樂見的文體項目,受到更多文娛積極分子的歡迎,滿足了不同層次基層社區學員的學習需求,活躍社區群眾文化。
(三)加強骨干隊伍建設
現有老年教育在發展過程中,培養、鍛煉了一大批優秀學員和管理人才,他們業務熟,懂管理,這有利于在社區教學輔導站中找準老年教學的切入點,能迅速組織好學員,打開局面。社區教育輔導站通過聘用輔導站負責人進行日常教學管理,輔導站負責人都是學校多年培養的優秀學員,同時也是駐地社區的文娛積極分子,在政治思想、管理能力、專業技能、協調組織等方面是過得硬的群眾文化活動組織人才。
(四)培育群眾文化隊伍
社區群眾是文化的受益者,同時也是文化的建設者和創造者,組織群眾開展喜聞樂見的各種文化活動,廣泛吸引基層群眾積極參與,讓基層群眾在參與文化建設中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質也是老年教育發展目標。我們要注重加強基層文化人才的挖掘和培養,把有愛好和特長的群眾文化人才組織起來進行專業的學習和培訓,形成一支扎根基層的社區文藝表演隊伍,從而增加了基層群眾文化可持續發展能力,激發了社區自身的文化活動。
(一)不斷樹立文化自信。老年教育要充分發揮教育功能優勢,樹立文化自信,建立良好社會風氣。定期組織開展正能量的思想教育、群眾文化活動,促進群體文化生活常態化。通過教師、班級和學員等微信管理平臺,從學習、生活上進行教育指導,增加社區學員之間的交流。在授課內容上不再局限于教材學習,而是結合社會實際,將群眾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融入到歌曲、舞蹈中去,讓節目得以升華。
(二)打造宣傳文化品牌。有特色才能有優勢,有優勢才能打出品牌。結合老年教育開展群眾文化活動,不但需要拓展文化服務的空間和培養人才隊伍,還需要品牌建設來支撐。學校以開展“一創三爭”評比表揚活動,“走進春天”校園文化藝術節、社區教輔站文藝展演等品牌文化活動,組建各類型的舞蹈隊,合唱隊,深入基層,走進社區開展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使社區教輔站充滿活力,吸引更多的社區居民參加,不斷活躍社區群眾文化生活,推動基層群眾文化建設,進一步提升文化品牌和社會影響力。
(三)拓展老年教育服務功能。社區老年教育在發揮組織群眾學習、活動,社會演出等基礎功能的前提下,還結合社區實際拓展一些富有時代氣息、適應更多群眾參與的項目。如開展社區健身活動和群眾性體育比賽,武術、象棋、乒乓、撲克等與基層群眾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體育運動,讓社區群眾從運動中體驗快樂,體驗團結的力量;充分發揮好老年教育思想文化陣地,傳播社會正能量,推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送文化進社區文藝表演、關愛老人、關愛留守兒童、讀書日活動等,有效調動社區群眾文化參與率,提高老年教育和群眾文化服務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