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紅,李鳳霞,王艷平,劉春杰,李小燕
臍帶血移植(Umbilical Cord Blood Transplantation,UCBT)是利用其臍血中的造血干細胞重建移植患者造血免疫系統的一種造血干細胞移植療法[1]。由于臍血中含有豐富的可以重建人體造血和免疫系統的造血干細胞,且可以隨時從庫中被提取使用和較少發生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 Disease,GVHD)等原因,現已經成為繼骨髓和外周血干細胞后又一個新的造血干細胞的來源[2]。無血緣臍血干細胞需在-196℃的深低溫液氮中凍存,保存時間長短不一,其凍存劑含有二甲基亞砜等,對人體有較大毒性,在臍血輸入過程中常出現血壓升高、頭痛、胸悶、心率減慢和低熱等不適,少數患者在臍血輸入過程中出現低血壓休克表現[1]。目前,沒有相關文獻顯示輸入臍血干細胞短時間內患者出現的不良癥狀和體征變化。我院護理人員在為患者輸入臍血干細胞時觀察發現,多數患者的心率和血壓在輸入臍血干細胞開始后的幾分鐘內發生變化,同時還伴有各種不適主訴。因此,本研究通過觀察臍血干細胞輸入短時間(3 h)內生命體征的變化和不良反應情況,探討其影響因素,為臨床及時給予治療護理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
1.1.1患者資料 選擇2019年1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移植病區行造血干細胞移植住院并完成臍血干細胞輸入的患者。納入標準:初次輸入臍血干細胞且病情比較穩定的患者。排除標準:病危及病重,意識不清不能配合研究者。臍血干細胞輸入患者共197例,其中男127例,女70例;年齡1~61歲,按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兒科患者年齡劃分,分成人和兒童兩組,兒童組(1~18歲)113例,其中≤3歲20例;成人組84例,其中≥50歲9例。患者體質量10~96(45.3±21.8)kg。疾病診斷: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62例,急性髓性白血病86例,再生障礙性貧血29例,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8例,慢性粒細胞白血病8例,其他血液病4例。患者血型A型66例,B型47例,O型68例,AB型16例。
1.1.2臍血干細胞相關資料 臍血來自國內6個臍血庫,其中A型55份,B型54份,O型73份,AB型15份。臍血存放時間<1年33份,1~2年50份,>2年114份。
1.2方法
1.2.1臍血輸入與對癥治療用藥 患者血型與臍血血型相同142例,不同55例。臍血輸入時間4~10 min 90例,11~20 min 78例,20~40 min 29例。臍血輸入量1.6~43.9 mL。臍血輸入過程中及輸入后3 h內對癥治療用藥共計9種,包括異丙嗪139例次,地塞米松173例次,呋塞米66例次,硫酸鎂35例次,甘露醇47例次,氯雷他定17例次,托拉塞米40例次,硝苯地平173例次,碳酸氫鈉57例次。患者造血干細胞移植開始后3 h內行全程心電及血氧監測。
1.2.2資料收集方法 統一培訓3名護士,由1名經過培訓的護士和1名護士長共同記錄患者生命體征、病情變化、各種主訴及不良反應(每例患者每種不良反應記錄1次)。將收集資料記錄于統一的觀察表格中,以免數據缺失。
1.2.3統計學方法 采用EpiData3.1軟件錄入數據,SPSS20.0軟件進行χ2檢驗和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輸入臍血干細胞前及輸入后各時間點患者心率、收縮壓及舒張壓變化 臍血干細胞輸入后,患者心率在1 min開始下降明顯,30 min開始恢復;收縮壓平均值1 min開始上升明顯,10 min達到最高值;舒張壓平均值3 min開始上升,持續約10 min。見圖1。

圖1 輸入臍血干細胞前及輸入后各時間點患者心率血壓變化圖
2.2輸入臍血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3 h內197例患者發生各種不良反應共83例。其中惡心嘔吐20例,尿色變紅20例,頭痛頭暈18例,哭鬧煩躁15例,腹痛6例,胸悶心悸4例。不同資料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不同資料患者輸入臍血后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例(%)
3.1輸入臍血干細胞3 h內患者生命體征變化及伴隨癥狀分析 有研究顯示,輸注臍血干細胞后可能出現血壓升高、頭痛、心動過速、心率減慢、室性早搏、Ⅱ度或Ⅲ度房室傳導阻滯等不良反應[3]。研究指出,短時間內輸入大量含二甲基亞砜且高滲的液體,會造成患者心臟負荷的加重是患者發生高血壓的影響因素[4]。本研究觀察197例患者在輸注臍血干細胞過程中的生命體征變化,患者在輸注臍血干細胞開始1 min時即出現心率減慢(最慢42次/min)、血壓上升(收縮壓最高213 mmHg),30 min左右逐漸恢復,同時伴有不適,患者常主訴如頭痛、惡心、腹痛等。患兒不會表述或表述不清時,常發生煩躁不安、哭鬧等。本組患者發生各種不良反應共83例。因此,輸注臍血干細胞后的前30 min護士最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給予針對性處理。本組患者輸入臍血期間對癥應用9種藥物,并給予氧氣吸入等治療護理干預措施,患者的癥狀和體征在1 h內基本恢復正常,沒有出現文獻提出的神經系統癥狀,如抽搐、手腳發麻、癲癇發作、意識喪失等癥狀和體征[5]。這與醫療干預的預見性與及時性密切相關。提示護理人員除了觀察患者相關癥狀和體征外,提前準備相應的藥物和搶救物品,及時用藥非常重要。
3.2輸入臍血干細胞患者不良反應影響因素分析
3.2.1年齡 不會表述或表述能力較差是患兒的特點。本研究觀察發現,患兒更容易出現腹痛及哭鬧。本組6例出現腹痛癥狀的全部是18歲以下患兒,而出現哭鬧煩躁表現的共15例,有14例為患兒。哭鬧多是兒童表達不適的方式,包括頭痛、腹痛或其他不適等通常通過哭鬧來表達。而當患兒哭鬧時,可引起血壓升高繼而導致頭痛或其他不適癥狀,文獻也有關于患兒輸入臍血時發生高血壓腦病的報道[6]。因此,密切觀察患兒血壓,可給予轉移注意力、家長陪伴等措施,緩解患兒哭鬧是護理的重點。及時與醫生溝通及處理,以確保患兒輸入臍血安全。患兒尿色變紅的發生率顯著高于成人患者,可能與兒童腎臟發育特點有關,尚需增大樣本量進一步研究證實。
3.2.2患者血型與臍血血型的異同 本組患者在輸入臍血后,發生尿色變紅者20例,占總數的10.15%;患者血型與輸入臍血干細胞血型不同時,尿色變紅的發生率顯著增高(P<0.05)。研究顯示,臍血回輸不良反應包括血紅蛋白尿、急性腎損傷等泌尿系統癥狀[2],出現血紅蛋白尿的原因主要是保養液中的酚紅指示劑由腎臟排出使尿色變紅[7]。另外也有臍血輸入時發生溶血反應的個案報道,其不良反應包括肉眼血尿、腎區痛等[5,8]。因此,輸入臍血干細胞后,導致尿色變紅的原因包括血紅蛋白尿、急性腎損傷或是急性溶血,還有可能是由于添加劑引起的尿液顏色改變。護士要關注尿液顏色變化的相關癥狀和體征,特別是患兒身體各器官發育還沒有成熟,不能因為可能是添加劑導致尿液顏色改變而忽略患兒泌尿系統損傷。因此,應密切觀察患者尿液顏色,注意詢問其有無腎區疼痛不適,及時報告醫生進行相關檢查和處理,確保患者安全。
3.2.3臍血輸入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當輸入的臍血干細胞量>20 mL時,患者惡心嘔吐、尿色變紅發生率顯著提高。因為冷凍保存的臍帶血造血干細胞懸液包含二甲基亞砜、低分子右旋糖羥乙基淀粉以及5~20 mL紅細胞懸液,是輸入臍血不良反應的主要原因[2]。所以輸入的臍血干細胞量越多可能導致患者的不良反應越多越嚴重。當輸入臍血干細胞>20 mL時,護士除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外,還應做好健康教育,緩解患者不良情緒,同時重點觀察患者的消化系統表現和尿液顏色變化,及時給予對癥處理緩解患者不良反應。
患者在輸入臍血干細胞開始后1 min即可發生生命體征的變化,在輸入3 h內會發生多種不良反應,需要及時發現并給予對癥治療及護理干預。同時本研究結果也提醒護士特別關注患者血型與輸入臍血干細胞血型不同以及臍血輸入量較大的患者,必要時床旁守護30 min,以及時發現和處理患者的不良反應。本研究還發現,輸入臍血干細胞的保存年限長短對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沒有顯著影響,尚需增加樣本量和延長觀察時間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