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聰
(河北省石家莊高新區(qū)東仰陵學校,河北 石家莊 050000)
問題教學法是一種以學生體驗性學習為主的教學方式,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有效手段,加強對這一方法的探索程度,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去,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著重要意義。目前,隨著教師對問題教學法了解程度的逐漸加深,越來越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開始運用問題教學法。為此,本文理論聯系實際,以小學語文高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以人教版教材為根本參考,結合自身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就基于問題教學法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了探究,旨在提高問題教學法的價值,促進更優(yōu)質語文教學效果的獲得。
生活化問題就是立足學生的實際生活,結合小學語文教學的內容,為學生提出一些有價值的生活化問題,這樣一來,不僅能夠增加學生的親近感,激發(fā)學生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多樣化語文學習活動的興趣,而且能夠讓學生看到語文和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幫助其樹立“語文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的正確價值觀、學習觀,這對于學生今后更好的展開語文學習活動,收獲更好的語文學習效果無疑是有著很好的推動作用的,所以說,我們需要將其落到實處。
例如,我在教學《落花生》這篇文章時,就給學生提出了一個充滿生活氣息的問題:在我們家里,和自己的父親吃飯是一件再容易不過的事,為什么這家父親卻很難得呢?發(fā)什么了什么事?有什么原因?這些生活化問題的提出,激發(fā)了學生一探究竟的欲望,此時,我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學習《落花生》這篇文章,通過對比,學生對其中傳遞的情感有了更好掌握。
眾所周知,在小學語文學習中,尤其是閱讀理解、古詩詞等內容的學習中,學生有時候很難理解其中的意思和表達的情感,此時,就需要我們設計一些探究性的問題,這樣一來,學生在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自然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對所學的內容,涉及到重點、難點知識有更好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展開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我們可以根據需要為學生設計更多更有價值的探究性問題,并扮演好引導者、幫助者、促進者的角色,給學生指明方向,讓學生通過相對輕松、快樂的過程獲得更好的語文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將相和》這篇文章時,就給學生提出了這樣幾個探究性的問題:藺相如在澠池會上的表現如何?藺相如有怎樣的“能耐”,但為什么對于廉頗的挑戰(zhàn)卻是一躲再躲?在當時的大背景下,廉頗負荊請罪的做法有什么意義和價值?讀完這篇文章之后,你有什么感想?學會了什么……通過這幾個探究性問題的提出,學生不僅對《將相和》中廉頗、藺相如的表現有了更好的理解,而且激發(fā)了學生的愛國熱情,可謂是一舉多得,收獲了較為理想的教學效果。
連續(xù)性問題就是所提出的系列問題是層層遞進、相互關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這些問題的解決不僅能夠讓學生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更好掌握,而且在無形之中給學生提供了一個學習思路,這樣一來,學生不僅能夠感覺到學習語文的輕松,而且能夠對所學的語文知識有一個系統化的掌握,能夠達到印象深刻的學習效果。在此需要注意的是,連續(xù)性問題的設計和提出一定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觀念和學習習慣,一定要讓學生充分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獲得更優(yōu)質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教學生寫一篇“春天來了”的主題作文時,就給學生提出了幾個連續(xù)性的問題:你打算寫什么題材,議論文,寫景,寫人還是敘事?文章打算分為幾個部分,哪個部分是重點?打算用到什么寫作手法?需要參考、模仿哪篇文章或者你閱讀過的作文?可能會遇到什么問題,打算怎么解決……這樣一來,學生寫起來會比較順利,而且掌握了寫作的基本思路:確定題材——構建框架——細節(jié)充實。
問題教學法作為一種有效、實用、易行的教學方法,將其科學、合理、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實踐中去,是時代賦予我們一線小學語文教師艱巨而神圣的使命。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其落到實處。但需要明確的是,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且問題教學法的形式非常多樣,還處于不斷變化和發(fā)展的狀態(tài)。本文給出的生活化問題,探究性問題,連續(xù)性問題是問題教學法中比較實用、常見的三個表現形式,有著自身的價值和獨特性。希望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師能夠以此為參考,為更優(yōu)質語文教學效果的獲得貢獻一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