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詠麗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靈山縣伯勞中學,廣西 欽州 535429)
引言:生物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從學生的基礎生物知識儲備,能力提升再到學生個人態度情感價值觀的升華,主要是教會學生了解生物基本原理和規律的相關知識,幫助學生養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從而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進而提升環境保護意識。生物的生活化教學,就是借助生活實踐和生物實驗,將知識系統結合起來。
生物學科是實用性強且能夠推動人類文明進步的學科,生物學在社會中的應用一場廣泛,像日常護膚,藥品提取制作,甚至是常見的生活用品中,隨處可見生物學的影子。而學生在日復一日的規律生活中,逐漸忽略了可續而在生活中的重要應用,預設生活化教學環境,就能夠將課程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普及生物課程的實用性,提高學生的關注度,讓學生重視生物學學科的學習和應用。
例如在八年級生物課《生物的繁殖》中的被子植物的生殖這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好教學花園,準備一堂帶領班級學生,走進生物課程教學專用花園,通過花園中現有的植物以及教師預設的植物,給學生現場分析,像綠蘿、月季、仙人掌等植物,屬于無性生殖的植物,他們的特點是,剪下一個枝葉,埋進土里,就會在土里逐漸長出根須,這類植物的生殖方式簡單,容易養殖,是一般家庭裝飾常用植物之一。另外像玉米,牽牛花,等植物屬于有性生殖植物,他們需要花蕊成功授粉后,才能生長出種子,而授粉的過程借助自然環境,像風吹,或者是蜜蜂蝴蝶采蜜,來幫助植物授粉,只有植物成功授粉后,才能長出種子,在利用種子種植。教師帶領學生在花園中,現場觀察植物的形狀,特征,講解植物的生殖,并利用花園中現有的植物,做科目分類講解,能夠加深學生的學習印象,豐富學生的眼界,讓學生認識到生物學的重點內容。從而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科學習積極性。
生物學能夠利用科學解釋很多生活現象,這就是生物學,對人類文明的推動作用。教師可以根據時下的生活環境,給學生分配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生物學的應用,研究生物學的特點,進而解釋生活現象。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結合課本知識,自己解釋生活現象,并在班級中進行技能比拼,激發學生探索生物學奧秘的積極性,提升生物學的實際應用效果。進而保證學生的學習結果。
例如生物課程中會涉及到《環境對生物的影響》的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安排作業,要求學生去花鳥市場觀察市場上的動植物的特點,然后再去自然環境中,觀察自然環境中的動植物的特點。然后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植物或者動物,分析市場中的動植物和自然界中的植物有什么區別。通過這個開放性話題的預設,就能夠讓學生充分了解環境對生物的影響效果,經過觀察,學生會發現花鳥市場的小鳥,雖然顏色艷麗,叫聲嘹亮,但是他的行動并不如自然接種的小鳥迅速,而花朵雖然愈加嬌艷,但是頸部和葉子稍顯稚嫩纖細,缺乏韌性。這就是不同生長環境,體現在環境生物身上的直觀特點。而這種教學方式就是通過讓學生自己觀察查找資料,進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的結論。能夠加深學生的印象,而班級學生集體分享,還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方向,做好儲備。
生物學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學科,八年級學生接觸到的生物課程,是較為基礎的生物課程,但是這些基礎課程,也是生物探究,生物學創新發現的根本。對于學生來說,對生物學的了解,基本是從課本上,教師的講解中了解的,生物學的廣泛應用,遠遠不止這些。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引導。像袁隆平先生研究出雜交水稻,增加了我國水稻的產量,為我國糧食供給上,做出了重大貢獻。這就是生物學的研究成果。通過這些重大成果,讓學生重視生物學,從而探究生物學。
從今年小學生研究治療癌癥藥物的事件中,就可以看出,生物學對社會的重大作用。而在八年級生物課程中,就有《現代生物技術》的相關課程,在本單元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節視頻課程,視頻課程中可涵蓋人類這些年在生物學中的重大科學成就。找出一個范例,呈現從開始研究、研究過程、到研究結果的呈現。然后展示近些年生物學的研究成果以及現在正在攻克的生物難題。通過教育視頻,給學生展示生物學的發展歷程,再將生物學的需要不斷攻克的難題擺在學生面前,引導學生向科學發展觀的眼光看待生物學的發展,從而為生物學未來科研人才做基礎儲備。
其實生物學就是一門現代社會實用科學,無論是醫學、美容、人類的生存環境等方面,都少不了生物學的實際應用。生物學的生活化教學,就是要將生物從課堂中搬到生活實際中,從學科的實際應用性,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科的整體權重,保證學科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